1.斯密的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世界经济学家排名
3.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斯密的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1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 第2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第3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 第4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第5卷,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8世纪结束以前,《国富论》就已出了九个英文版本。人们以"一鸣惊人"来形容《国富论》的出版,并一致公认亚当·斯密是一门新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因此而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据说当时英国政府的许多要人都以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国富论》发表之后,被译为多国文字,传到国外,一些国家制定政策时都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这本书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 《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世界经济学家排名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
1、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经济学之父”,因代表作《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是世界上最为有名的经济学家之一。
详细>>
2、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1772年4月18日一1823年9月11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
详细>>
3、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宣言》等。政治经济学是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详细>>
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其代表作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详细>>
5、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CH(又译为海耶克,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哈耶克获颁英国的荣誉勋爵,美国的总统自由勋章,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详细>>
6、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2009年12月1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是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也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详细>>
7、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1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弗里德曼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其代表著作为《资本主义与自由》。
详细>>
8、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马歇尔的代表作品为《经济学原理》。
详细>>
9、约翰·纳什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著名经济学大师,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约翰·纳什提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MAIgoo名人编辑整理了约翰·纳什的代表作为《实代数流形》。
详细>>
10、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1903-1983),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经济学界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琼·罗宾逊因《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闻名于经济学界。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详细>>
11、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1932年10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蒙代尔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MAIGOO小编整理了罗伯特·蒙代尔的代表作品,有《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人类与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详细>>
12、约翰·贝茨·克拉克
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他倡导静态与动态两种经济分析方法,对现代经济学有广泛影响。克拉克的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哲学》、《财富的分配》、《经济学纲要》。为纪念他对经济学的贡献,美国经济学会设置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奖励青年经济学家。
详细>>
13、道格拉斯·诺斯
道格拉斯·诺斯(1920-2015),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坎布里奇市,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1942、1952年他先后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有《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等。
详细>>
14、艾伦·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1926年3月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届。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英国爵士称号,法国人也给予他法国荣誉勋章的荣誉。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他的公文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许多人将其与的核按钮相提并论。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亚当·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也叫做绝对成本理论。
扩展资料
亚当·斯密的其他理论:
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分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