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丝路篇-北京奥运会丝路殷硕

tamoadmin

1.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画卷那一段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画卷那一段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

北京奥运会丝路篇-北京奥运会丝路殷硕

1、礼乐中国。舞动北京。畅翔古今,和谐世界

08年奥运会的举行,以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作为奥运会的前奏和序幕。并非首创之举。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乐舞来表现重要的仪式,传达人的情感则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了以“礼乐”治天下的言论,“乐”在儒家学说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对于“乐”给予人和社会的的影响和作用,在班固编纂的《白虎通德论》卷二《礼乐篇》所引的孔子的一段话,作了以下的论述: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节。节文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在这一段文字中突出了一个“和”字,“乐”的存在是用以促进整个社会关系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中的“和”字同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奥林匹克不仅是为了让人类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时获得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是为了引领全人类追逐全世界的和谐与和平。如同中国选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题一样,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相聚北京,跨越了民族、性别、宗教以及政治制度的界限。这一切都因为奥运会是和平的聚会,是真正全世界人民的聚会。

“舞”是“乐”的一部分,舞乐在不同的时代,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延续原始祭祀仪式中的歌舞,神秘而庄严的味道慢慢演化,或欢快、或沉郁、或凝重、或激昂、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精神的传达。在歌舞的极盛时期唐代更是如此,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无不喜欢歌舞。乐舞发展至今,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中活跃精彩的部分,它不仅是为自己载歌载舞,更是为了同他人分享。

2、歌唱祖国,连接世界,欢乐一家,其乐融融

在整个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和”的主题贯穿始终。伴随《歌唱祖国》的歌声,56名各民族儿童簇拥着五星红旗进入会场,表现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文字》中孔子弟子吟诵的《论语》,活字印刷版对不同字体“和”字的呈现,代表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家,自古都有着以“和”为贵的传统,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友好情怀《丝路》表现的是陆地与海洋两条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古老中国与世界的友谊纽带,使中国能够广交朋友,互通有无,彼此学习,礼尚往来《星光》中由无数闪耀的星星变幻出的和平鸽,再次点出了“和”的主题。这一“和”字拓展了传统“和”字的内涵,包含了和平鸽代表的和平、友谊……:《自然》点出了“绿色奥运”的主题,“天人合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梦想》中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响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伴随歌声呈现的2008个向全世界征集的笑脸,这些笑脸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语言,聚集在一起,体现着全世界人类的和谐与友爱。

文章来自:<a target='_blank' href='全刊杂志赏析网(qkzz.net)</a>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