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国家队阵容-哥伦比亚一八年国家队

tamoadmin

1.抗日英雄的故事。

2.现在2009年最新战争新闻(急用)

抗日英雄的故事。

哥伦比亚国家队阵容-哥伦比亚一八年国家队

朱世勤(1904-1942)字俭堂,山东单县人。陆军暂编第30师少将师长。奉令于单县潘庄(一曰王寨)拒敌。五月四日激战时中弹殉国。葬单县城郊。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三十八。

周 复(1901-1943)字旭人,江西临川人。黄埔三期、先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明治大学学习。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二月二十一日奉令于山东安丘城项山拒敌。数度冲杀几易阵地,肉搏时中弹殉国。葬安丘近郊。年四十二。

谢升标(1903-1938)字若鹏。临海市邵家渡人。毕业中央军校三期、庐山军官训练团、中央防空学校。苏、浙、皖少将游击司令。二月奉令于江苏宜兴、安徽广德凤凰山击敌。弹尽缓绝,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三十五。

章亮基(1893-1941)字伯炎,湖南长沙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三期。陆军第18军中将副军长、第9战区中将军法执行总监。四一年八月于江西宜春检查抗日防护工程时,以身殉国。葬南岳忠烈祠。年四十八。

陈 烈(1903-1940)广西柳城凤山人。黄埔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第92师师长、第54军中将军长等职。参加淞沪抗战之后,四0年率部驻防广西靖西一线。同年十月三十一日于任上病逝殉国。年三十六。

王 赓(1895-1942)字受庆,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毕业、游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一八年西点军校毕业。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曾作为税务总团少将团长参战“一?二八”沪战。四二年作为政府赴美中将军事代表成员,于开罗因旧疾猝发殉国。葬开罗市英军公墓。西点军校评价:“He was a credit to west point.”年四十七。

黄维纲(1897-1943)字振三,号雨辰,河南项城市人。陆军第59军军长。曾参加喜峰口战役、项城沂河战役、随枣战役、收复南阳。四三年三月三日于湖北南漳前线病逝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四十六。

高双成(1882-1945)陕西渭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

军22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期间率部驻守陕北榆林,收复偏关、河曲、保德,粉碎日寇西侵陕、甘、宁的阴谋。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因伤病殉国。年六十三。

常恩多(1885-1942)字获三,海城西东三台子村人,满族。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陆军第57军军111师中将师长。曾参加扬州战役、台儿庄大战、徐州战役。42年8月4日因病殉国。年五十七。

韩文英(1893-1943)字杰岑,河南嵩县田湖镇毛村人。陆军第100军中将副军长、代军长。光复诏安。奉令先后于泉州、同安、厦门、漳浦、云霄、福州、赣东,江西膺潭、贵溪、进贤、东乡等地阻敌。44年4月28日于光泽伤病殉国。年五十。

滕久寿(1899-1932)贵州都江人。毕业贵州陆军讲武堂。陆军第19路军上海吴淞要塞司令部少将参谋长。2月4日敌来袭。滕负伤,警卫劝退,滕曰:“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中炮殉国。年三十三。

王润波(1905—1933)重庆开县人。黄埔三期。陆军第17军25师149团上校团长。年初,奉令由徐州北上右北口抗日。3月12日攻占潮河北岸高地。与敌短兵肉搏被炸殉国。国民政府举行“国殇”追赠陆军少将。年二十八。

曾宪邦(1903-1937)字雨初,湖南桃江人。黄埔四期。陆军第83师498团团长。七月八日奉令于宛平县阻敌。十三日于辽冀山之激战中身负数伤,伤重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四。

张树桢(1898-1937)字启大,河北人。陆军第72师416团团长。八月奉令增援河北怀柔县骡子圈守军第4师阵地,白刃搏斗,堵敌突破口。张腿部受伤仍激战至深夜,终与所率官兵全体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九。

张本禹(1900-1937)字文衷,安徽巢县人。黄埔三期。陆军第13军4师12旅少将副旅长。八月奉令前往太原催运并负责押运。抵南口站时突遇敌机轰炸。张不避危险继续指挥卸运,被敌弹命中车厢,与卸车官兵被炸殉国。葬巢县南乡。年三十七。

尉迟凤岗(1903-1937)字毓鸣,山西朔县人。毕业步兵专校。陆军第7师21旅少将副旅长兼41团团长。奉令增援河北涿州阻敌。九月二十二日经保定董村突遇敌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终完成掩护部队转移之任务。伤重殉国。年三十四。

秦庆武(1903-1937)湖南浏阳人。毕业黄埔军校。陆军第70军19师113团团长。九月奉令于大场以北蕴藻浜以南之万家牌楼一带阻敌。十月三日起战至十七日,全团仅余十数人,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四。

路景荣(1902-1937)江苏武进县人。黄埔四期。陆军第98师少将参谋长兼583团团长。八月奉令于宝山及狮子林炮台一线阻敌。是役该师官兵伤亡四千九百六十余,其营、连、排长达二百余人,路亦中弹殉国。年三十五。

杨 杰(1896-1937)字子莫,河北容城县人。黄埔四期。陆军第1军1师1旅少将副旅长。八月奉令于蕴藻浜和纪家桥一线阻敌。十月十一日晚,我阵地被敌突破。杨亲率预备队肉搏,伤亡山积,身中数弹殉国。年四十一。

官惠民(1906-1937)字剑豪,广东曲江人。黄埔四期。陆军第4军90师270旅少将旅长。十月奉令于嘉定县清水头一带拒敌。官负伤,左右劝退。曰:“敌我胜负,已取决于顷刻,何能因余伤而败全局?”二十八日午后三时官中弹殉国。年三十六。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蕉岭人。毕业中山大学、黄埔四期、庐山军训团二期。陆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奉令坚守四行仓库。租界当局诱其缴械羁禁于沪西“孤军营”。四月二十四日被刺殉国。葬沪西。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六。

李伯蛟(1897-1937)湖南邵阳人。早岁从军。陆军第28军63师187旅少将旅长。十一月奉令于金山卫阻敌。与登陆之敌激战,阵地几经争夺,伤亡山积,所率将士大部殉国。李亦中弹殉国。年四十。

睦宗熙(1904-1937)江苏丹阳人。黄埔一期。陆军第54军98师少将政训处处长。奉令于上海罗店阻敌。8月17日与敌激战时,遇袭中弹一殉国。年三十三。

丘之纪(1902-1937)广东揭阳人。黄埔三期。税警总团第2总队副总队长。奉令于上海刘家宅阻敌。11月2日与敌激战时,肉搏殉。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五。

吴桐岗( -1937)陆军第67军少将参谋长。奉令于上海阻敌。11月8日于松江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

刘启文( -1937)陆军第67军108师322旅少将旅长。奉令于上海阻敌。11月8日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

唐惠洽( -1937)广东万宁人。上海国民军事训练所副总队长。奉令于上海阻敌。11月11日于江苏昆山与敌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

曾庆敏(1898-1937)又名泽寰,字渡生,广东东莞人。毕业保定军官学校六期。陆军第66军159师457旅副旅长。奉令于上海阻敌。8月17日于江苏江阴与敌激敌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年三十九。

李友梅(1908-1937)字竹三,广东五华人。黄埔四期。陆军第1军1师4团团长。曰:“吾肩有担当,国耻不可忘;誓把满腔血,遍洒太平洋。”别新婚娇妻,奉令于东王宅阻敌。9月17日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二十九。

梁鉴堂(1897-1937)字镜斋,河北蠡县人。毕业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十三期。陆军第34军69师203旅少将旅长。奉令开赴雁门关茹越口一线阻敌。梁部激战三昼夜弹尽粮绝。九月二十八日与敌肉搏十余次。头部受伤殉国。年四十。

刘眉生(1903-1937)字天嘏,贵州遵义人。黄埔五期。陆军第85师510团团长。奉令于十月北上忻口镇阻敌。与敌争夺洪山阵地,全团伤亡甚众而斗志不减。二十八日身中数弹殉国。葬遵义。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四。

李树棠(1886-1939)山西中阳人。太原绥署少将谘议。太原沦陷后敌伪威逼利诱其出任伪维持会长,李严词拒绝,誓不附逆。被敌劫持后,仍大义凛然,终不屈服。于二月十四日服毒殉国。年五十三。

张廷玉(1906-1938)原名声桥,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历任至师政训处长。二月奉令于山西阻敌。二月十九日于山西沁源遇敌机轰炸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二。

庞泰峰( -1937)陆军第63军91师22旅少将副旅长。奉令于河北宁晋阻敌。10月12日与敌肉搏时负伤自戕殉国。

朱 赤(1900-1937)字幼卿,号新民,江西修水人。黄埔三期。陆军第72军88师262旅少将旅长。上海沦陷后奉命于十二月退守南京雨花台。十二日晨日军再次攻击,我军阵地全毁。与敌肉搏,朱并全体将士殉国。年三十七。

易安华(1900-1937)字福如,号济臣,江西宜春人。黄埔三期。陆军第71军87师259旅少将旅长。上海沦陷后奉令退守南京。十二月九日与侵入光华门之敌肉搏,全歼入城之敌。十二日于光华门外指挥时中数弹殉国。年三十七。

姚中英(1898-1937)字若珠,广西平远人。黄埔二期、陆军大学八期。陆军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上海沦陷之后奉令于十二月初退守南京太平门。十二日姚身陷重围与敌肉搏,中数弹殉国。年三十九。

李兰池(1898-1937)字锦卿,辽宁锦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七期。陆军第57军112师57旅少将旅长。于东北军中历任至团长。曾参加长城抗战。十一月淞沪会战之后奉令退守南京太平门。十二月十二日与敌中弹殉国。年三十九。

司徒非(1893-1937)字严克,乳名荣,广东开平(一说平远)人。毕业保定军校。陆军第66军160师少将参谋长。曾率部于淞沪战场刘家行罗店及蕴藻浜一带阻敌。上海沦陷后奉令退守南京。十二月十二日于紫金山与敌军激战中弹殉国。年四十四。

李绍嘉( -1937)广西玉林人。陆军第83军156师468旅少将旅长。奉令于南京城阻敌。十二月十二日城陷,激战时中弹殉国。

罗策群(1893-1937)广东兴宁人。保定军校六期。陆军66军159师少将副师长。奉令退守南京之汤山阻敌。血战两昼夜之后,十二月十二日城陷,于突围激战时中弹殉国。年四十四。

黄纪福(1902-1937)广东梅县人。陆军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奉令于南京汤山阻敌。经麒麟门退守大水关,后策应增援光华门。12月12日突围与敌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年三十五。

韩宪元(1902-1937)广东文昌人。黄埔三期。陆军第72军88师524团团长。奉令于南京雨花台阻敌。12月12日与敌激战,与全团官兵俱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五。

刘国用(1898-1937)号剑豪,广东梅县人。黄埔三期。陆军第74军58师147旅少将副旅长。曾率领部转战江苏太仓各处,连战皆捷。奉令于南京牛首山阻敌。激战三日退守水西门外。12日13日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九。

雷 震(1901-1937)原名汝勤,四川蒲江人。黄埔二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12月奉令于南京紫金山阻敌。13日掩护军民于下关火车站乘火车突围,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六。

华品章(1902-1937)字荣衮,后改希平,四川西昌人。黄埔四期。第88师262旅副旅长兼野战补充兵团团长。奉令于雨花台阻敌。12日下午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五。

谢承瑞(1905-1937)江西西康人。毕业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奉令于南京抱病阻敌。9日,退入光华门。13日于挹江门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二。

万全策(1902-1937)广西苍梧人。毕业广东西江讲武堂、中训团研究班。教导总队第1旅少将参谋长。12月奉令于南京紫金山南阻敌。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五。

蓝运东(1899-1937)字阜伯,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陆军预备第10师少将参谋长。奉令于南京阻敌。12月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八。

陈 节( -1937)广东梅县人。陆军第66军159师参谋处长。奉令于南京阻敌。12月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蔡如柏(1899-1937),广东邕宁人。陆军第66军160师956团上校团长。毕业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奉令于汤山阻敌。十二月十三日率部突围至汤山时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八。

赵渭宾(1894-1938)四川成都人。陆军第22集团军41军122师参谋长。随川军出川抗战。奉令于山东滕县阻敌。三月十七日激战中随师长王铭章一同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四。

邹慕陶(1893-1938)号绍孟。四川仪陇县人。陆军第41军124师师参谋长。三月十七日奉令于山东滕县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五。

范庭兰(1903-1938)字雅轩,河南温县人。豫北别动第五总队少将总队长。三月二十八日奉令于河南修武县境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五。

杨 怀(1897-1938)字绍卿,重庆綦江人。陆军第60师180旅359团团长。奉令于江苏溧阳戴埠阻敌。连破敌三道封锁线,夺得敌军旗一面。于纵深推进时,胸、头连中数弹殉国。葬重庆綦江县。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一。

罗芳珪(1907-1938)号建唐,湖南衡东人。黄埔四期。陆军第13军89师529团团长。八月奉令于固守南口阻敌。血战一周守不退,往复冲杀肉搏。终与全团将士殉国。葬衡东家乡杨泗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一。

扈先梅(1895-1938)字仲卿,河南安阳人。东北陆军讲武堂六期。陆军第51军114师34旅少将旅长。曾长期在东北军中任职。数次请缨杀敌,转战苏皖,屡建战功。四月奉令于淮河北岸阻敌。激战时中数弹殉国。年四十三。

黄启东(1891-1938)字霞鹤,湖南平江人。保定军校一期。陆军第27军直属23师少将参谋长。奉令于荷泽阻敌。五月十四日敌攻入荷泽城内,其23师司令部被围。黄坠城殉国。年四十七。

邓佐虞(1914-1938)河北高阳县人。毕业中央陆军大学。陆军第139师少将参谋长。奉令于山东萧县阻敌。五月十八日敌于城北突入。邓率督战队二十余人赴北城督战。北城守军已大半伤亡,敌亦伤枕籍。邓率督战队与敌肉搏殉国。年二十四。

马威龙( -1938)字云飞,广西人。黄埔四期。陆军第27军46师136旅少将旅长。奉令于河南兰封阻敌。于第一线督率所部将士浴血冲锋,五月二十四日于河南兰考西部罗王寨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

陈蕴瑜(1900-1938)字怀珍,贵州安平平坝人。毕业贵州省师范学校陆军讲武堂。陆军第8军102师304团团长。五月奉令于兰封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八。

毛麟义(1903-1938)字运生,江西兴国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四期。某部团长。五月奉令于河南开封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五。

彭 璋(1891-1938)毕业广西陆军讲武堂。陆军第50师少将副师长。五月奉令于安徽宿县阻敌。突围抵达尹集,突遭敌机械化部队包围。众寡悬殊,官兵伤亡几尽。彭身负数伤殉国。年四十七。

江帷仁( -1938)安徽庐江上。江苏绥靖公署参议。奉令于安徽蒙城阻敌。4月8日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李友于( -1938)陕西扶风人。陆军第85军89师528团团长。奉令于台儿庄阻敌。4月与敌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马骥德( -1938)陆军第2军139师2旅副旅长。奉令于安徽萧县阻敌。5月18日与敌激战时,腹部不幸中弹。日军攻入城内,临近身边,他拉响两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自杀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毛岱钧(1902-1938)字重威,湖南湘潭人。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陆军预备第9师35团团长。七月奉令于庐山以西南浔线北段拒敌。激战昼夜,官兵伤亡殆尽,毛亦重伤昏迷被敌俘获,宁不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六。

杨家骝(1904-1938)字季良,贵州荔波人。毕业黄埔五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陆军第37军60师306旅360团团长兼第4支队指挥官。九月二十五日奉令于南浔线北段马回岭阻敌,弹贯胸膛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四。

雷 忠(1901-1938)字霆钧,湖南嘉禾人。毕业北京大学、黄埔六期。曾任军事委员会游击第1支队少将司令,后任皖北军事联络员兼游击总指挥。九月二十八日奉令于安徽霍邱县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一说为十月十五日殉国)。年三十七。

傅忠贵(1885-1938)山东人。鲁北少将游击司令。九月二十三日阻敌。激战时殉国。年五十三。

李秉君(1904-1938)湖南耒阳人。中央军校特训班第四期。陆军第87军198师572旅团长。年春奉令于大别山一带阻敌。9月于圆峰山耀影岭一带血战两昼夜,阵地数易,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四。

王桢祥( -1938)湖南醴陵人。陆军第12军20师少将副师长。奉令于武汉阻敌。是年夏于激战时,中弹殉国。

蔡 劭(1902-1938)湖北黄陂人。陆军预备第10师补充旅副旅长。奉令于武汉阻敌。是年秋于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六。

田 耘(1906-1938)湖南乾城人。陆军第75军13师37旅73团团长。奉令于湖北蒲垢阻敌。是年秋于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二。

张镜亮( -1938)安徽含山人。陆军新编第3军旅长。奉令于湖北岳阳阻敌。是年十一月于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李大中(1908-1938)别名子和,山东滕县人。黄埔三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期、峨嵋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战术研究班第三期毕业。山东军管区少将副司令。历任第五军第八十八师团长、参谋处长。奉令于武汉阻敌。10月于激战时,中弹殉国。

梅一平( -1938)海军守备队少将司令。奉令于湖北田家镇要塞阻敌。9月于激战时,中弹殉国。

曾万里(1902-1944)字鹏飞,号玉生,福建长乐人。烟台海军军校十七期。四二年一月一日任海军总司令部派驻东南亚盟军总部海军联络官。七月兼任国防研究院研究委员。四四年四月十四日于印度孟买遇轰炸遇难。国民政府追赠海军少将。年四十二。

王禹九(1902-1939)浙江黄岩人。曾为私塾先生,后毕业中央陆军军校。陆军第79军76师226旅副旅长兼军部参谋处长。奉令转战苏、浙、皖广大边区地带。三月二十七日奉令于江西高安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葬高安伍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七。

张 敬(1908-1940)福州人。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五月奉令于宜城拒敌。激战中司令部被围,仍随总司令张上将自忠与敌拼。终于南瓜店血战时中数弹殉国。年三十二。

邵一之( -1939)字镇堃,湖南湘阴人。黄埔六期。陆军第200师600团团长。十一月下旬奉令于昆仑关阻敌。邵部奉令增援二塘。激战中邵身中两弹仍指挥部队肉搏,又中一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韦 灿(1898-1940)字至祥,广西容县人。毕业中央军校南宁分校、中央军校高级班。陆军第131师782团团长。曾参加徐州会战及太湖战役。二月二十四日奉令于广西上思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二。

杨 生(1906-1941)江西南昌人。黄埔五期。第九战区南浔挺进纵队少将参谋长兼游击第2支队司令。游击于上高等地。七月十三日奉令于南昌外围拒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五。

罗启疆(1903-1941)贵州松桃人。陆军第79军82师少将师长。于长沙会战时病逝于阵地。葬于衡山。年三十七。

刘世焱(1899-1941)字耿光,广东始兴人。黄埔二期。陆军暂编第8师15团团长(原广东财政厅税警团团长)。九月奉令于双溪桥龙头铺一线拒敌。于石门东流与敌激战时刘左臂负伤。血战至深夜,再次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二。

黄 红( -1941)湖南邵阳人。黄埔五期。陆军第95师284团团长。九月奉令于岳阳新开拒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蓝 挺(1904-1940)名和春,字清光,武平大禾乡人,黄埔三期步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9师参谋处主任兼第四团上校团长,四0年六月八日,于

湖北南漳之战中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六。

梁希贤(1898-1941)字哲生,陕西同官(铜川)人。黄埔五期。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少将副师长。五月奉令于中条山附近夏县泗交至望原一线阻敌。九日退至台寨村激战至全师伤亡山积,弹尽粮绝。遂投黄河殉国。年四十三。

陈文杞(1904-1941)福建莆田人。黄埔五期。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少将参谋长。五月奉令于中条山阻敌。敌施放毒气,九日下午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激战。陈大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率余部与敌肉搏中刀殉国。年三十七。

张雅韵(1898-1941)四川成都人。陆军第72军新编15师44团团长。三月二十四日奉令于江西上高阻敌。激战时中弹殉国。葬修水南姑桥畔。薛岳将军特在长沙岳麓山建“雅韵亭”以资纪念。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三。

艾亚春(1899-1941)陕西米脂人。陆军第17军84师补充团团长。奉令于中条山阻敌。七月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二。

胡义宾(1907-1942)号履冰,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陆军第5军96师少将副师长。奉令入缅于平满纳、孟拱等地拒敌。六月二十七日,于埋通遇敌伏击,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五。

闵季连( -1942)重庆奉节人。黄埔五期毕业。陆军第三十六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四二年奉令于于云南保山视察前线,途中不幸遇敌机扫射遇难。年冬,灵柩由云南运回奉节,于协台坝举行国葬公祭追悼会后,葬于李家坝。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黄德兴( -1943)河南永城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陆军第51军114

师师长,。曾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大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四三年十月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田温其( -1940)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九期。陆军第68军119师少将师长。三八年为代理68军副军长。转战数年。四0年旧伤复发因病殉国。

李竹林(1906-1943)字华侬,湖北长阳人,土家族。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期。滇缅少将警备司令兼远征军兵站参谋长。是年随中国远征军入缅拒敌。是年夏于缅北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七。

现在2009年最新战争新闻(急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

Second World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1945年4月1日,盟军在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北、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北部。

1940年7月16日,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亡1690余万人,居民亡3430余万人,合计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