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届到第29届的奥运会各在那里举行的,各自的主题是什么?
2.第十六届奥运会主办国家是(悉尼,澳大利亚)
3.谁知道奥运小故事
第1届到第29届的奥运会各在那里举行的,各自的主题是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今天,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奥林匹克标志也已经在全世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为了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保障和维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和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2001年10月11日北京市政府令第85号发布)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02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345号发布)。
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的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的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
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对五环标志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奥运会会旗,3米长,2米宽,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191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旗。1920年,奥林匹克旗第一次飘扬在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体育场。这届奥运会后,比利时奥委会赠送了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在奥运会期间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代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与夏季奥运会相同。
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会旗和五环的含义: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至今为止一共举行了27届奥运会
第一届雅典奥运会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
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
第四届伦敦奥运会
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
第八届巴黎奥运会
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
第11届柏林奥运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届伦敦奥运会
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
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
第17届罗马奥运会
第18届东京奥运会
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
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
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
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第24届汉城奥运会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27届悉尼奥运会
第28届雅典奥运会
历届奥运会口号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根据这届奥运会的时空特点,写出有很强的时间性,本国有特殊的意义的口号
第二类就是将主办城市的心声、感受,感悟传达给世界的
第三类就是奥林匹克主题精神的一种延伸
1984年洛杉矶 Play part in History 参与历史
1988年 汉城 Harmony and Progress 和谐、进步
1992年巴塞罗那 Friends for life 永远的朋友
1996年亚特兰大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entury 世纪庆典
1998年长野(冬)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flower as one
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
2000年悉尼 Share the spirit 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2002年盐湖城(冬) Light the fire within 点燃心中之火
2004年雅典 Welcome Home 欢迎回家
2006年都灵(冬) An Ever Burning Flame 永不熄灭的火焰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在筹备奥运时都有其独特的举办理念,而奥运会口号是奥运会举办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奥运口号的任务是把奥运会举办理念浓缩为一句更加简单有力和容易记忆的话,一句更富于视觉表现能力和感彩,能被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广泛接受的口号。各届奥运会都精心设计打动人心的奥运口号以使其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并使其成为奥运会各种文化和视觉设计活动(场馆建设、文化活动、形象与景观、开闭幕式等等)的创作依据。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为一届奥运会提出口号的做法并不普遍。在该届奥运会上,最终也没有形成一句总的口号。参与历史(Play part in History)应该是组委会提出的很多口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理念是“和谐、进步(Harmony and Progress)”。这个理念最终成为汉城奥运会的口号。它强调了韩国追求和平的基本国策;旨在体现汉城奥运会对奥林匹克宪章的遵从、对和谐之追求,同时论及人类的进步;意在强调韩国卓越的民族文化及其出色的奥运会举办水准;力图暗示汉城奥运会的非凡意义。
当国际政治中的阴云和奥运赛场上的敌视一同消散时,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响亮地喊出了“永远的朋友”这一口号,它不仅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友谊与和平的永恒主题,表达了全世界人民所共同的期盼与心声,更试图以此来赋予巴塞罗那奥运会荣耀的历史地位,那就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将作为和平与友谊的见证者和纪念物而永存于奥林匹克的历史之中。
“分享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口号是由悉尼在1992年提出的。当时,悉尼正在申办第27届奥运会,因此,这一口号实际上是首先作为申办口号出现的。悉尼试图通过“分享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口号来反映奥林匹克精神举世共享的特性和理想,也试图以此来鼓舞悉尼及澳大利亚人申奥的热潮,并将此作为对全世界人民前来参与和分享悉尼奥运会的邀请。从1992年悉尼仍在申奥时起,这句口号一直被沿用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落幕。
1995年,美国盐湖城获得了第19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但盐湖城随即陷入了申办丑闻之中。经过调整,新的盐湖城奥组委认为,盐湖城冬奥会迫切需要重新树立和端正自己的公共形象。“点燃心中之火”的口号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了舞台,“圣火”是正义与纯洁的象征,而燃烧在内心的“圣火”当然也就暗喻了本届冬奥会正义的内在心灵。2002年冬奥会开幕之际,又恰逢911事件余波未平,“圣火”所寓意的激情和希望也起到了振奋美国人精神的效用,这时候“心中的圣火”又自然被理解为了“心中的希望”。“点燃心中之火”成为近年来奥运会口号中的经典之作。
在第28届奥运会上,希腊人热情而自豪地喊出了“欢迎回家”的口号。雅典奥运会从“遗产、人本、参与、庆典”的理念归结出了“欢迎回家”的口号,这其中不仅包含了雅典奥运会对全球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最诚挚、最热烈的欢迎盛情,更充分表达了希腊作为奥林匹克发祥地对奥运会重归故里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第十六届奥运会主办国家是(悉尼,澳大利亚)
1996年7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亚特兰大宣布,第十六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举办。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二次举办奥运会,也是南半球首次举办奥运会。
悉尼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悉尼奥组委会。他们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共同筹备奥运会的各项工作。
首先,悉尼奥组委会制定了奥运会的预算。他们考虑到各项开支,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奖牌的制作、志愿者的培训等等。预算总额高达33亿澳元。
其次,悉尼奥组委会开始筹备各项场馆的建设。他们修建了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这里有主体育场、游泳馆、体操馆等多个场馆。此外,他们还修建了其他场馆,如赛艇中心、自行车馆等等。
最后,悉尼奥组委会开始招募志愿者。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超过4万名志愿者,他们协助奥运会的各项工作,包括接待运动员、协助比赛等等。
悉尼奥运会的亮点
悉尼奥运会是一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它有很多亮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首次使用绿色奥运会标志。悉尼奥运会的标志是一只袋鼠,它代表着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这个标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是绿色的,这代表着悉尼奥运会是一届绿色奥运会。
2.女子摔跤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悉尼奥运会是首次将女子摔跤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奥运会。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也是对女性体育事业的一次重要推动。
3.阿特金斯夺得10枚金牌。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阿特金斯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了10枚金牌,成为当时奥运会历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悉尼奥运会的影响
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澳大利亚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对于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为未来的奥运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澳大利亚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精神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让澳大利亚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和精神。
谁知道奥运小故事
自强不息的精神,关爱他人的美德
2008-09-10 10:17:02.0
自强不息的精神,关爱他人的美德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昨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于20时正式开幕式了,在最激动人心的点火环节,由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侯斌以一种最为震撼人心最原始的方式,乘坐在轮椅上的侯斌高擎着手中被点燃的“祥云”火炬,将火炬安置在轮椅特殊的支架上,自己拉紧绳索,牵动着自己和所乘坐的轮椅缓缓向上攀升。并点燃了残奥会主火炬台。残奥圣火点燃的刹那,全场沸腾欢声雷动,气氛达到了最高潮。残奥会开幕式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残疾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进一步体现了“超越、融和、共享”的北京残奥会这一神圣主题,完全符合残疾人的愿望————像主题歌唱得那样“和梦一起飞”。
点燃了北京残奥会的主火炬的侯斌,1975年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市,9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左腿。为实现生活自理,他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游泳、标枪、打篮球,样样都行。这不仅培养了他的体育兴趣和才能,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爱好摄影和登山的侯斌,拍过**、做过广告、主持过节目,歌唱得也不错,跳高才是我的老本行。跳高时那种飞翔的感觉,让我痴迷沉醉。1999年他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后,调入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中心工作。在第10届残奥会田径场上,他跃过1.92米的瞬间,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在悉尼和雅典残奥会上,他又连续获得两届残奥会跳高金牌,让坚强不屈的人类精神传遍世界。此后的二000年悉尼和二00四年雅典残奥会上,侯斌均成功卫冕,实现了三连冠,更将坚强不屈的人类精神传遍世界。
但本届残奥会非常让人遗憾的是,人们不能在北京2008残奥会的赛场上再次看到他的矫健身姿,侯斌不能参加比赛的真正原因是其参加的跳高比赛级别,因今年参赛人数过少而被取消。但他依然乐观,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点燃残奥会主火炬的艰巨任务。他说:“除了在运动场上拼搏,我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亲自授予侯斌全球首位“残奥会形象大使”称号,其职责是为健全和残疾孩子、尤其是未来的残奥运动员树立榜样,并致力于提升公众对残奥运动的认知度。侯斌在一个月之前就来到北京,协助北京奥组委会开展残奥对外宣传工作,“我觉得北京残奥会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是一个历史的新起点。透过奥运这个大舞台,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这个群体,关注残疾运动员的比赛。”侯斌也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点火秘密排练。上午练体能;下午熟悉吊高空技术;后半夜一遍遍重复排练动作,凌晨三、四点才能“收工”。回到宾馆,受伤的右手臂要用热水泡四十多分种,手掌里的钢板还钻心地疼,但这些都没能使侯斌脸上的笑容打折扣。他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精彩的人生信条:“人生的路走得怎么样,不在有腿没腿。走出色彩,用心足矣!”
北京残奥会主火炬台圣火点燃的时刻。在经过残疾人击剑运动员金晶、游泳运动员武云虎、田径运动员张宏伟、举重运动员张海东、田径运动员孙长亭和平亚丽的手手相传后,2008年1月24日,侯斌成为国际残奥委会推出的首位国际残奥大使。这位失去了左腿的三届残奥会金牌得主,以单腿跳出了最精彩的人生。这位失去了左腿的三届残奥会金牌得主,以单腿跳出了最精彩的人生。残疾人田径选手侯斌的出现引爆了全场的最高潮。残疾人克服正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痛苦及磨难,给我们身体条件非常正常的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坚定回报爱护,用坚强驱走懦弱,用坚毅感动世界,用坚决树立信心。他们让世界更加多彩,让人性更加光辉。
他们是平等的参与者。48年前,奥林匹克毅然决然地向残疾人敞开大门,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数以万计的残疾人运动员用摄人心魄的勇气为百年奥运抒写了动人的乐章。在奥运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每位残疾人都有揪心的痛苦历程,但曾经的伤痛没有淹没追求快乐的天性。虽双目失明,但灿烂的笑容映照着光明的斑斓;虽依赖轮椅,但奔跑的渴望奏响了生命的旋律;虽失去双臂,但心中的翅膀牵引着理想的天空。他们毫不修饰的欢乐感染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残疾人同样在用自立自强的行动、友情友善的微笑、真心真意的参与诠释着文明的高度,传播着文明的力量。他们是世界的主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不屈的残疾人都是命运的主宰,每一个拼搏的荣耀都属于人类的骄傲。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生命礼赞般的光彩照亮了每个人的胸膛;赛场外,残疾人用生命的赞歌激扬起全人类的和谐共鸣。
成功的开幕式无疑是一届好的赛会的画龙点睛之笔。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圣火主火炬台点燃的那一刻,北京残奥会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特别是以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诠释者残奥会的价值理念,诠释着残疾人坚毅与勇敢的精神,为全世界无比坚强的6亿残疾人投去饱含敬意的目光。他们是精神的强者、胜利的强者。在人类大家庭中,残疾人群体沐浴在浓浓的关爱中,残疾人群体是人类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在北京2008残奥会开幕式上,我们再次看到了正常人对残疾人的那份特别的关爱,残疾人用钢琴尽情地演奏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田华,始终坐在弹奏者的一边,为她加油、助阵,给他支撑、勇气,最后演奏快要结束上前将弹奏者紧紧地拥抱。这就进一步表现了祖国、母亲,始终关注着他们、关爱着他们、关心着他们、保护着他们。面对人类大家庭中的残疾人群体,身体健全人的举手投足都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恰当的帮助,一个自然的谦让,一点真诚的鼓励,都会拉近彼此的心缘,都能感知彼此的甘苦。这一时刻,以奥林匹克的名义,向全世界6亿残疾人致敬,向8000万中国残疾人致敬,向每个坚强的生命致敬!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可以更好地激发残疾人增强体质、振奋精神,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培养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活出精彩,在各项事业中贡献力量。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改善残疾人状况。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扶残助残、关爱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尤其是对残疾人的健体强身极为重视,因人而宜,因“残”制宜,积极开展适合不同对象的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相结合,使残疾人的体质得到更好康复。
北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参赛,不仅要赛出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通过比赛促进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关爱残疾人、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残疾人朋友的合作与友谊,促进国际残疾人体育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北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将首次参加脑瘫足球比赛。在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足球场,总书记向脑瘫足球队员赠送一个写有“自强不息 奋勇争先”8个字的足球,说:“我送给你们8个字,希望你们在残奥会赛场上,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做到自强不息、奋勇争先!” 这8个字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期盼,也表达了包括残疾运动员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心声。
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099名运动员,将在北京同台竞技,在高扬“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运动精神中,把一届欢乐的残奥盛会奉献给全世界。这是残疾人的节日,也是全人类的节日。刚刚完美落幕的北京奥运会,让人们享受了太多的快乐,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因而人们也由衷期望,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运动员们能够充分享受残奥。更期望全世界的人们能够以同样的热情关注残奥,欣赏残奥,享受残奥。
“生活有圆也有缺,残疾没有让我‘不能’,只是给我带来了不便。”一位残疾人这样说。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让残疾人的生活同样充满阳光。广大残疾人深深懂得,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体魄,不仅能够从其他方面弥补残疾带来的不方便,更能够在挑战自我中实现对“不能”的超越。正是在这种超越中,残疾人比健全人付出了更多,也获得了更多。在很多方面,他们比一般健全人生活得更方便,健全人难以做到的他们能够做到。同时,他们往往比一般健全人更容易挥去生活中的阴霾,达致一种享受生活、享受自由与美的境界。
对于健全人来说,在这种超越中,欣赏残奥会的障碍就会消除,对残疾人的观念也会实现更多转变。人们将会发现,残奥会同样会给我们力与美的享受,快乐与激情同样在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相互传递。而当我们摒弃了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怜悯,代之以更多关注、支持与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将会更健康、更快乐。
北京残奥会开幕了。让我们共同关注残奥,一起欣赏残奥,进而给予残疾人更多支持,更多理解,更多帮助,更多关爱。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一些不幸的残疾儿童,身体的残疾让他们无法享受人生的快乐,他们有的永远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不知道世界如此多彩而美丽;有的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没听过小鸟欢快的叫声,不能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愿望,更不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因双腿残疾而无法快乐地游戏,有的因双手残疾无法正常地生活。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比我们常人困难得多,他们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爱,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康人的关心与帮助。
当人们一定要以关注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去关注残奥会,人们将会从中领悟更多,获得更多。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我们更能感受到,生命在不屈中展现坚强,在奋斗中改变命运,在砥砺中升华境界。而残疾人运动员身上始终透射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能为人们拂去浮躁生活可能带来的萎靡、迷茫与懈怠,让人们获得更多力量。健全的人千万不要讽刺、蔑视、讥笑、残疾人,而应该更多地理解、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还要好好珍惜健康的幸福生活,挤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