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苏炳添观后感-亚运会苏炳添观后感悟

tamoadmin

1.苏炳添为什么放弃亚运会

2.苏炳添“逆天改命”的秘诀之一:执着的专注力

3.2021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比赛观后感日记大全

4.10秒15!苏炳添压哨晋级百米半决赛,如何评价他此次的表现?

苏炳添为什么放弃亚运会

亚运会苏炳添观后感-亚运会苏炳添观后感悟

苏炳添放弃亚运会是身体原因。

苏炳添是中国著名短跑运动员,也是中国田径队的一员。最近,他受邀参加了咪咕视频的节目,并在节目中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比赛经历。

苏炳添表示,没有参加杭州亚运会的比赛主要是因为身体原因。起初,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还是坚持了一段时间。

然而,后来他发现,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当时,苏炳添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容乐观。他甚至自称连一些力量和体能训练都无法完成,偶尔还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苏炳添选择停止参加比赛,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苏炳添评价:

苏炳添是中国田径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以出色的短跑成绩赢得了无数粉丝的支持和喜爱。他的努力和坚持让人们深感敬佩,他的成功也激励着无数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苏炳添都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的故事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典范,也是中国田径的骄傲。

在节目中,苏炳添还分享了自己的比赛经历。他谈到了自己在短跑比赛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那些有志于从事体育运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他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苏炳添“逆天改命”的秘诀之一:执着的专注力

8月8日,疫情笼罩下的东京奥运会圆满闭幕。

回望历时17天的精彩赛程,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算是,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创造“100米9秒83奇迹”的精彩瞬间。

7月3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预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以小组第一的成绩,闯入了决赛。

苏炳添创下这一被载入世界 体育 史册的数字,不愧为“亚洲奇迹”,令国人自豪。

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又跑出了9秒98,排名第六。

时隔短短一天,苏炳添能再次跑进10秒,在亚洲短跑史上,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

再一次为国争光的苏炳添,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展示着“中国飞人”的风采,无比荣耀,令人感动。

正如《人民日报》当天给出的评价: “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 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 历史 的英雄”,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

感动、兴奋之余,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32岁、1米72的苏炳添,创出“100米9秒83奇迹”背后的奥秘。

我认为, 苏炳添成功的秘诀,首先取决于他“执着的专注力”。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令人感到吃惊的成绩。”

苏炳添的成长中,展现出了超强专注力

从苏炳添成长的历程中,首先展现出的,就是他执着的专注力。

1989年,苏炳添出生在被誉为“灯饰之乡”的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从小活泼好动的他,是 体育 老师喜欢的学生。

在一次采访中,苏炳添透露:“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跳远,我直接跳过了2米8,老师就问我,想不想参加田径队,我没想什么就同意了。”

当年,苏炳添的启蒙老师、田径教练杨永强,发现苏炳添具有超过一般孩子的爆发力,就把他招到了学校的田径队。

刚入队时,苏炳添的身高不到1.55米,表现也不突出。两年过去了,还没有取得过任何参赛的资格。

每天放学后,他还是默默坚持跟着田径队训练一个小时。

2006年,埋头训练的苏炳添,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参赛的机会。

在当年的中山市运会上,竟然跑出了11.3秒的成绩,比第一名只差了0.01秒,为自己开了个好头。

尽管,苏炳添的成绩不错,但由于个子一直没长起来,教练对他的发展并不看好。以至于身高问题一度影响着苏炳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庆幸的是,2007年苏炳添被我国短跑名将、杰出田径教练袁国强看中,他的评价是:“苏炳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跑起来像一个球,很协调。”很快就把苏炳添招入了广东省田径队。

从此,苏炳添跟着袁教练潜心钻研起跑、步频、步幅等运动规律,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短跑事业上,成绩不断提高,为创造日后的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一位著名生物学家曾说过:“一个天才,首要的素质就是专注力。”

把短跑确定为终身事业的苏炳添,一心一意地刻苦训练,没有辜负袁教练的期望。

2007年,不满18岁的苏炳添,被安排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成人组100米比赛,竟然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2008年他又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收获了一枚男子60米金牌。

接着,他和队友谢震业、陈时伟、莫有雪一道,连获“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田径冠军赛”男子4 100米接力两块金牌。

在袁国强教练的率领下,苏炳添一次次刷新男子100米中国短跑新纪录,向世界男子短跑前列迈进。

虽然身高只有1.72米,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使苏炳添的自信越来越强。从此,不再担心身高的问题,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向“10秒大关”挺近。

2015年5月31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又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第一次闯入了10秒大关。

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上,苏炳添又以9秒92打破了当时的亚运会记录,以0.01秒超越了卡塔尔选手费米·奥古德创下的9秒93的亚洲纪录,获得冠军,创造了亚洲短跑新纪元。

苏炳添用一秒一秒的不断突破,彻底颠覆了传统概念里“短跑必须个儿高”的普遍认知。

“股神” 巴菲特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专注。

年近30,当其他运动员走下坡路、选择退役时,苏炳添却执着选择了挑战更高的目标。

2018年,已经成为暨南大学副教授的苏炳添,仍然坚持在国家田径队里训练,又幸运地遇到了外教兰迪亨廷顿。

兰迪· 亨廷顿是美国著名教练,曾培养出男子跳远和三级跳两个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对记者说,自己不仅看好苏炳添的身体素质,更欣赏苏炳添训练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别的专注力。

因此,几年前亨廷顿教练就断言:30岁的苏炳添正处于创造好成绩的黄金期,只要在技术上进行更精密的改进和体能优化训练,跑进9秒86应该没问题。

在中国田径队里,外教亨廷顿“变着花样”的教练法,开启了苏炳添新的训练思维。

水下训练,练体能、强肌肉;仪器检测,细致入微调整训练尺度;在嘴前“挂”一只气球,练气息;边音乐边训练,一系列全新的科学训练理念和方法,为奇迹的创造蓄积了巨大的能量。

从初中开始入行,一路走来,苏炳添虽然有过因迷茫带来气馁,但内心从未放弃过对短跑事业的追求。

十多年来的执着与专注,苏炳添不断超越自我,并立志要以自身为范例,为破解亚洲人的短跑密码,领军中国短跑事业向更高点冲刺。

正如,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的那样:“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武林高手 李小龙也说:“专注是成功的关键。真正成功的勇士,其实只是一般人,只是因为他具有激光般的专注力。”

毋庸置疑, “执着的专注力”正是苏炳添创造“中国飞人”奇迹、迈向成功的首要秘诀。

如果你喜欢今天我的文章,就请点赞关注,十分感谢!

接下去,我还将继续分享我所探究到的,有关苏炳添取得成功的其它秘诀,敬请继续关注。

(来源网络,侵删)

2021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比赛观后感日记大全

1.2021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比赛观后感日记

 2021年8月8日19:00,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举行,苏炳添担任闭幕式中国旗手。在7天前的百米短跑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跻身男子百米决赛的选手,更是从事实上否定了百米竞赛人种偏见论。

 苏炳添从小就热爱运动,是一个普通又有点爱调皮的男孩。他的运动能力相当强,“那时我也没有专门练习过,更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天赋,只是知道如果跑步,我可以跑得很快。”为了追逐自己的短跑梦,他在18岁时加入了广东省队。田径是很单调的运动,但是一种激发可能性、爆发性的运动。苏炳添很自觉、积极、上进,赢得了教练和队员们的敬佩。天赋禀异的他再加上刻苦的努力,于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崭露头角,随后他便开始大放异彩。先后取得各大竞标赛冠军,男子60米、100米、4x100米决赛中夺冠无数,不断创新中国纪录,亚洲纪录。直至屹立于亚洲跑坛的顶端。

 每一回热身,每一次起跑,每一下摆臂,每一段奔驰,每一个自信的动作,他都竭尽全力,不留遗憾。以前的亚洲人先面临着的是10秒大关,又面临9秒95大关,再要面临9秒85大关,什么人种劣质偏见,皆由苏炳添来击破!即使身负荣誉,他也没有丝毫懈怠。

 2013年,短跑选手张培萌打破了苏炳添之前创造的纪录10.04秒,“他让我知道有一个对手存在,让我感觉到了威胁。”感受到了危机感的他潜力爆发作出突破冲入了10秒,让世界瞠目结舌。他也经历过很多坎坷,09年突如其来的伤病、更换起跑脚、比赛失利等,他不断地给自己设限,奋斗至目标达成,完成华丽的蜕变。这次的东京奥运会,年已31岁的他再次一鸣惊人刷新纪录,达到9秒83的成绩令人们惊讶,向世界诠释了中国的速度,在短跑历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

2.2021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比赛观后感日记

 随着一批批奥运健儿回到祖国,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了帷幕。在这段不短的赛程中,中国运动员们奋勇拼搏、迎难而上,为争取国家荣誉而竭尽全力,留下佳话无数。夺得首金的清华大学生杨倩,年少有为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所向披靡的马龙、樊振东?每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都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在他们之中,有这样一位运动员,他未能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但他的所做所为却仍值得我们感叹万千。他,就是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

 说到苏炳添的田径生涯,可谓是“开挂”一般:2007年进入广东省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他以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中国短跑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他以9秒99获得男子百米第三名,成为首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选手?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更是以9秒83的成绩晋级决赛,尽管最终由于体力消耗过大与抢跑选手的影响未能夺得奖牌,但这已然足够。在当时100米赛道长期由欧美国家垄断的背景下,能够进入决赛已然难得可贵,更别说苏炳添还跑入了10秒大关,这打破了亚洲纪录,创造了历史性的时刻,为我国未来短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苏炳添的卓越成就,与他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他与博尔特的多次竞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首次与博尔特交手。在巨大的实力悬殊下,苏炳添最终以0.41秒的差距败给了博尔特,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努力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积极为下一次比赛做准备。就这样,经过了三年的准备,苏炳添终于完成蜕变。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又一次遇到了博尔特。在国人期盼的目光中,他以极快的速度起跑,并在前80米一度带乱博尔特,只可惜敌不过博尓特的中后程加速。最终博尔特险胜,拿下冠军,但苏炳添也同样以第四名的成绩晋级,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成绩与博尔特的差距缩小到了0.3秒,这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万事皆有可能,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苏炳添身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优点:他很自律,据教练与亲人回忆,他对于布置的任务,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家庭聚餐时,他也从不喝酒,吃猪肉,严格遵守国家的饮食要求;他也很谦虚,即使拿到了全国冠军,苏炳添也不曾有丝毫的骄傲自满,一有机会,还是一如既往地回家看望亲人及启蒙教练,汇报一些日常的训练情况。同时,作为一名体育生,他的文化科目成绩却十分优异,虽然因训练会落下一些课程,却总是及时补上;他也能同他人和睦相处,他与张培萌协手共进,互相帮助,拿下了亚运会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用一句话总结苏炳添的真实写照:不论在路上走得多远,始终不忘记当初为何上路。

3.2021东京奥运会百米短跑比赛观后感日记

 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

 ——题记

 17岁,苏炳添跑出了百米10秒59的成绩。接下来,他用4年时间从10秒45努力到了10秒16,然后迎来了他的瓶颈期。

 22岁的苏炳添发现最后的0.1几秒一直破不了。尽管他一直坚持不断地练习,但是一直没有办法突破,甚至有时候还越跑越慢。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23岁的他起跑飞快,一度超过了博尔特,可却在中途被拉开了距离,最终成绩10秒28,无缘决赛;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他因为抢跑而被取消了比赛的资格,从那天开始,他开始害怕枪声,因为有了“心魔”,无论怎么逼,都进不了10秒零几的关口。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的年龄在慢慢增大,基因也慢慢封顶,想“赢”更难了。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开始求“变”,别人用腿在跑步,他要用脑子跑步!

 很长一段时间,苏炳添走到哪都吹着气球,因为短跑运动员如果用胸式呼吸就会跑得慢,而用腹式呼吸则可以大大提升身体供氧量,从而提高速度。可是又不能是“主动”腹式呼吸,在短跑瞬间对决,必须得让它成为下意识的过程,所以他就走到哪都吹着气球,不断练习身体的本能;当他发现,他跑步的节奏不对时,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改右脚起跑为左脚起跑,这种改变对他来说是很困难的。可是右脚起跑,结果就是前面拼命冲,后面能顶就顶,这样的节奏永远无法进10秒大关。要进10秒大关,他就必须改变节奏,让自己不着急冲。开始,他跑得比以前还慢,一度连外国的女运动员都跑不过,可是他认真观察分析了其他对手的跑步录影,他知道这种改变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于是,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就这样,他不浮躁、不松懈,默默坚持着。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岁月不负追梦人。一年后,他成功破10。2015年5月31日,这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26岁的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好成绩,成为了第一个踏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成功破10,给了他极大的动力。但他知道,此时此刻,自己要做的还是“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执着于第一个0.01秒”。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决赛,32岁的他以9秒83的成绩获得了小组第一顺利晋级,打破了亚洲纪录,成为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这样的“苏神”很难让人不爱。17岁、23岁、26岁、32岁……我不知道作为一个运动员,十几年没有拿过金牌是什么样的心情,和一群先天条件比自己好的运动员比赛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只知道,如果是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吧。可能我实际上已经放弃很多次了,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妈妈每次让我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每次都很不耐烦:我想要有什么用,我又做不到。

 看到这样的“苏神”,我想,可能我真的是没有好好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要做的不是抱怨自己做不到,不是给自己找一堆的借口,而是像他一样,用”脑“去努力,像他一样坚持着看似不可能的事——不贪念、不浮躁、不松懈,用不动声色的努力改变不可能。

10秒15!苏炳添压哨晋级百米半决赛,如何评价他此次的表现?

苏炳添能够压哨晋级半决赛非常不容易,我的评价是他的表现非常出色。因为在这届世锦赛中他一直受到伤病的影响,赛前的备战节奏也被打乱。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以不错的成绩晋级半决赛,已经达到了他自己的预计目标。

经历过东京奥运会的高光时刻之后,苏炳添依然在为自己的梦想而继续奋斗着。为了能够在亚运会之前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他一直处于封闭的训练当中。但由于赛程的变动,苏炳添便修改了原本的训练计划,临时决定参加世锦赛。仓促应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苏炳添的发挥,10秒15的成绩显然不是最好的他。不过能够看到苏神再一次在赛场上腾飞,还是会发自内心地为之感到喜悦。

一、克服了伤病跑出的成绩

短跑是一项需要把身体发挥到极致的运动,因此在无数次重复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些伤病。苏炳添的职业生涯里一直在克服伤病前进,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试炼。

二、成绩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在伤病困扰下能够顺利走上世锦赛的舞台已经非常不易,更何况苏炳添每次出场还承载着无数粉丝的期待。对于他而言短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他向世界展现中国速度的方式。

三、之后的亚运会才是关键

竞技体育很残酷,只有足够优秀的成绩才会被人们所铭记。而场下那些默默流汗的岁月,只有运动员自己才能够体会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在顶尖的短跑赛场,再微小的问题都可能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比赛结果。所以对于苏炳添这位杰出的运动员,理应给予他更多的耐心和准备时间。

你知道运动员是如何做到在百米比赛中以最快速度起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