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作团队?
2.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副巨大的画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3.北京奥运开幕(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作团队?
2008年8月8晚,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国家体育场“鸟巢”。恢弘的演出与炫彩的烟花交相辉映,姚明与小林浩的牵手感动全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与现代创意完美交融,一幕幕高科技的幻景与全世界最大的行为艺术“祥云长卷”惊艳世界。
人们关心:在这一场文化与视觉盛宴的背后,有着多少感人的细节和故事?开幕式创作团队从创建到交出最后的作品,精心打磨了三年,有多少次的创意颠覆和再创新?从演员、服装、道具到灯光、音响、化妆,各个环节如何合力打造这个展示中华文明的宏大篇章?
从今天开始,新华社独家播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团队的系列,为您揭示张艺谋率领的团队的创作历程。
这是8月9日凌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开幕式创作团队部分成员在“鸟巢”合影。 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在开幕式盛典的背后,藏着一张张给予它生命的面孔。这些面孔在酝酿开幕式方案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表情。当开幕式结束后,他们同开幕式中的那些孩子们一样,都是“笑脸”。
这是2007年6月10日,总导演张艺谋在一次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会议中思考。 新华社特约摄影师 林毅摄
这是2007年6月28日,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在一次导演组会议上讨论剧本。 新华社特约摄影师 林毅摄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副巨大的画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抖落点关于奥运开幕式的“内幕”
到日子开车去了那个顺义幽静的度假别墅村,进去才发现我已经晚了。先见到那时是艺术评论杂志编辑的刘晓真,她告诉我已经有人来了。进去后,看到早到那里的有认识的,是原国家话剧院院长刘树刚,原来文化部艺术出版社的社长卜键,还有见过面不太熟的当代艺术策展人杨卫。经田青介绍,认识了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既是编辑又是当代艺术家的李路明。后来的则是老朋友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
人到齐了,没有废话,田青开始介绍情况。田青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北京奥组委现在开始准备进入策划程序。这项工作的初始阶段,是由经过筛选的7个创意团队分别进行策划。我们这个团队就是田青领衔的文化部中演公司的团队。中间田青又说明,最早是12个团队,但最后7个的原因是将4个团队归到张艺谋的团队。也就是说,张艺谋的团队实际上是由5个团队组成。接着,田青颁布奥组委对策划团队的纪律要求。要求首先是保密,然后是没有版权和著作权,因为这是国家行为,是参与此事的每个人作为公民的义务。此刻大家觉得很崇高,纷纷表态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天青发给大家每人一摞纸,都是关于以上条款的个人放弃声明,大家拿在手里刷刷地签完,也未仔细看。我当时想拍照这个瞬间,但又觉得这本身就是件保密的事,再拍照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故还是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
进入讨论。首先大家强烈发表看法,就是这次再也不能用那些滥俗的中国符号了,比如--兵马俑、京剧脸谱、安塞腰鼓等,而且每提一个这样的符号,都挂上张艺谋的业绩,结果有点像对张艺谋的批判会了。想起现在网络上对张艺谋的一片溢美之声,再回忆那个场景挺逗的。不过大家还是就是否用中国符号的问题作了讨论,结论是作为中国人主办的奥运会,不能没有中国符号,只是要甄别出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符号,和怎么运用的问题。
接下来,由田青宣讲他事先已精心撰写的方案。田青是音乐理论家,而且最擅长的是民族音乐批评,所以这个方案有着浓重的中国文化气息。客观地说,这次呈现的主要内容,田青的方案中都考虑到了。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天圆地方的太极图式等。而且整个方案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中国上下两个部分。具体的细节还包括从远古文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活字印刷,到现代数字技术的01;还有九曲黄河源头高亢的歌声与马友友大提琴的交响等等。最后希望是展现人类和平的快乐。
对于田青的方案,大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给予了补充,尤其是在细节的呈现上。因为这个开幕式毕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技术活儿,任何想象还是必须有呈现手段的支撑的。大家的意见非常多,因为那个"保密",我们没有一个人记录,所以许多具体的创意想法我已经记不起来了。有些印象的是,刘树刚提出点火应该用"凤凰涅磐"这个典;我提出现代部分的转折应该启用超大屏幕的LCD,以及让儿童充当几个转折点的角色等。
再后来,听说组委会还是确定张艺谋为总导演,我们的方案不过是为他当垫脚石罢了。再后,这事对于我来说,基本就忘了。
去年夏初,参加河南组织的"世界百名摄影家看河南"活动,我参加的是北路,其中一站就是登封。到登封,晚上组委会组织大家观看大型景观演出"少林",是登封请张艺谋导演的一台节目。整个演出利用少室山巨大的山体为背景,配以大量高功率的照明,气势很大。在看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张艺谋的开幕式,是一定会用这些手段的。比如,他最拿手的吊钢丝、空中飞的LCD人形,LCD拼出的大型图案等。果然,这些在昨天的奥运开幕式上都出现了。
两年前的事回忆完了,还是说说昨晚这场热闹吧。
昨晚的开幕式演出,仍然是可圈可点,总体印象算是及格而已。所谓及格,就是还没有太多让人一眼就不满意的纰漏,除了那首令人愤怒的有气无力的主题歌外。
先说优点:
1,29个空中走来的焰火脚印十分富有想象力,堪称绝作。
2,英国的马克·菲舍提出的地球《梦想》一节,很精彩。
3,由所有运动员参与的一幅巨画贯穿始终,高明的艺术创意。
再说缺点:
1, 整个是一个大舞台剧,缺少体育运动会的特点。
2, 以古代文明展示为主,现代只是虚晃一枪。
3, 画轴的想法很巧妙,但使用过长,单调乏味。
4, 是一个国家意识的宏大叙事,缺少深沉的人文精神,见景不见人。
尤其是最后一个缺点,曝露出我们还是应该认真思考的许多话题。也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这场开幕式和雅典开幕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那场开幕式,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对人的尊崇,其内在的精神是北京根本就体会不到的。北京气势宏大,但总是给人"集体"的"暴力"感觉,和说事不说人的感觉。其实张艺谋还是张艺谋,重娱乐,轻精神。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导演,但绝不胜任编剧的角色。而任何演出文本,灵魂的是精神。张艺谋对所有其他人的创意作了自己包装诠释,最后还是归结到他重形式,轻精神的老路上。在这顺便说一句,看张艺谋现在发表的言论,除了对那个洋人提了一句外,绝口不提国内这些团队的创意贡献,给人感觉好像整场开幕式都是他一个人的创意。这就有些矫情了,也失风度。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相信他作为总导演付出的心血不少,但全部都是一个人创作,鬼才相信。张艺谋此刻若谦虚地说这是一场全体人民的智慧杰作,我想他赢得的尊重会更多。话说回来,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结局?我想还是领导此事的那些人的文化素质问题。这样的工程,毕竟是一个文化内涵份量极重的工作,团队中还是应该多一点文化工作者,而不能都是张艺谋这样的技术人才。开玩笑的说,应该让田青这样的学者领导张艺谋就对了。
还想说的是,好在开幕式还有运动员入场这一大环节,看那些洋溢着自信,自始至终兴奋雀跃的,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的各国运动员,才真让人感到这是我们地球人类的嘉年华。他们那么友好,温馨,自由,乐观。相比之下,前面就有些显得"装"了,也不重要了。高科技?雕虫小技而已。
北京奥运开幕(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在鸟巢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一场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全球各地的观众都聚集在电视机前,为这场历史性的开幕式热烈欢呼。
准备工作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一场宏伟的视觉盛宴,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几年里,中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资源来策划和实施这场开幕式。他们聘请了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来设计和制作舞台,灯光,音响和各种表演道具。
在开幕式前几个月,各种表演团队开始进行排练。他们需要掌握复杂的舞蹈和音乐,并与其他团队协调表演。同时,组织者还需要进行各种安全和安保措施,确保开幕式的顺利进行。
开幕式现场
当晚,鸟巢体育场内座无虚席。观众们身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挥舞着国旗,为自己的国家和运动员加油。各国代表团在场内游行,展示着自己的国旗和文化。当中国代表团出场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表演团队开始登场表演。他们的表演涵盖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传统舞蹈,武术,音乐和戏剧。这些表演充满了中国的特色和魅力,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高潮部分
在整个开幕式的高潮部分,火炬手高举着奥运火炬,穿过鸟巢体育场。最后,他点燃了奥运圣火,宣告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始。这一时刻,全场观众都沉浸在激动人心的氛围中,为这一历史性时刻欢呼。
结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难以忘怀的国际体育盛会。它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实力。这场开幕式的成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荣誉。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盛宴。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美丽和魅力,也为全球带来了和平与团结的信息。我们相信,这场开幕式的成功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