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继拿下篮球场羽毛球场 广场舞问题怎么破解
2.如何评价广场舞大爷大妈与年轻人抢篮球场事件
3.如何看待跳广场舞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
4.广场舞老人霸场子、殴少年,真的只是为老不尊?
5.5000广场舞大妈高考期间主动“休息”,你觉得广场舞是否给你的生活造成困扰?
相继拿下篮球场羽毛球场 广场舞问题怎么破解
前不久爆发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霸占篮球场事件,一度引发全国舆论的积极关注讨论。事件刚刚过去,据央视13套新闻频道《法治封面》报道,该批广场舞老人已经开始扩张场地,强行占领了附近的羽毛球场。
广场舞是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锻炼形式。公园、广场、小花园、马路空地甚至是拥堵的高速公路边或者景区,只要有一块空地,就会有一场热情喧闹的广场舞。当前广场舞的噪音扰民问题、群体冲突也日益突出。
江苏苏州大妈将广场舞跳进国家5A级景区虎丘,引来了不少游客的不满;
在南京市,广场舞大妈和打篮球的少年发生冲突,引来了警察出面调停;
在山东青岛,一群大爷大妈成立了暴走团,甚至选择在机动车道上健身,居民数次投诉广场舞
……
广场舞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如何保障普通市民的居住与老年人娱乐健身权利,怎样寻求二者平衡点,为城市治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导致广场舞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一系列广场舞引发的冲突中不难发现,空间划分问题才是共性和关键的原因。老年人活动锻炼影响到他人,多数是因为他们的运动在生活区或办公区进行,而不是在专门的休闲广场或文娱场地,只能占用如篮球场、小花园、马路空地等,不同需求的人群在“同一屋檐下”,很容易产生利益摩擦。可以说,解决好了活动空间问题,就能避免大多数不必要的冲突。因此,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要为市民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协调居住区和休闲娱乐区之间的布局,为老年人寻觅一块休闲娱乐的合适场地。同时,城市管理者也要破除一禁了之的官僚思维,依托当下城市资源,有效挖掘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空地、场所等资源,为市民提供活动场所,满足市民需要。
广场舞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群众对法律法规不了解,因此对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宣传则很有必要;同时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则采用必要的法律手段。《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就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这里既对广场舞的“噪音”进行了规定,也对广场舞的组织者、参与者进行了限制,同时也规定了“当地公安机关”是执法主体。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明确规定,对于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反复教育不改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处罚。
对广场舞问题的治理考验着政府部门社会协调的智慧。全民健身是我国一直倡导的,小伙子打篮球、年轻人跑步、老年人跳舞都是合理权益,政府部门更因该秉承让城市空间更多元、更包容、更和谐的宗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协调好广场舞跳舞者、管理者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村居、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来对对广场舞组织者、参与者等进行宣传教、协调沟通,对广场舞的设备、人员等管理进行督促指导,而不仅仅是通过法律、治安处罚等强制手段。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与广场舞组织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加强对广场舞群体中热心肠、有威望、有责任感的人进行普法教育,同时把他们的信息备案,挖掘他们的协调管理积极性,形成一套遵守文明公约、设备管理健全的广场舞管理体系。从而通过基层群众之间的协调监督、自我约束,和谐社会关系,避免居民个体与广场舞组织集体之间的对抗,有效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节约社会治理成本。
一个成熟的城市应该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应该更全面地兼顾不同群体的空间需求,广场舞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治理者多措并举,柔刚并济,以协调和疏导为主,以法律、行政手段为辅,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分层次、多元化的服务,才更显城市温度。
如何评价广场舞大爷大妈与年轻人抢篮球场事件
日前,备受网友关注、引发舆论热议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广场舞大爷大妈和篮球青年争场地事件,在相关部门协调下,已有了解决方案:篮球场归小伙们打球,大爷大妈们另找地方跳舞。就此事而言,实质上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争议权利是否与美德相容,二是拷问城市公共管理的智慧。当前,跨越城乡边界与区域界限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不论是满足中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需求,还是为中老年人提供社会互动、社会融入的渠道,抑或为他们找到获得自我认同、社会认同乃至价值实现的渠道,广场舞的兴起,根源于它满足了老百姓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诉求。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广场舞“抢地盘大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公共空间具有开放、共享的基本属性,很容易遭遇“公地的悲剧”,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篮球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在没有年轻人打球的时候广场舞大爷大妈也可以使用。但是,当年轻人要使用篮球场的时候,这些广场舞大爷大妈就理应退让。毕竟,篮球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也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篮球场异化为广场,显然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没有发挥篮球场应有的使用价值。广场舞“抢地盘大战”也好,公交车上、地铁上强迫年轻人让座也罢,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规则意识缺失下的“道德捆绑”——模糊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滥用道德这一“弱者的武器”。那种“我弱我有理”看似颇具说服力,实际上却经不起法理推敲。尽管他们可以为失范行为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哪怕是自欺欺人的借口,也不能忽略其本质上就是一种“鸠占鹊巢”。
如何看待跳广场舞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运动的口号的倡导下,现在跳广场舞的阿姨越来越多了,虽然让阿姨们起到锻炼的身体的作用,但是也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些跳广场舞的阿姨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跳舞,并且把放音乐的声音开到最大,造成了一定的扰民。这样都是不对的,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锻炼身体,也不能打扰到别人。
在跳广场舞的初衷是好的,可以锻炼身体,并且有些广场舞甚至登上了一些舞台。有一些广场舞上传到了社交平台,被外国人看见并称赞这很锻炼身体。在这些之前的初衷都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广场跳广场舞的大妈在夜晚快十点了,大家都要休息的时候仍然还在外面跳舞。音乐打扰了第二天还要上班人的休息,在对他们提出希望可以提前结束的时候,甚至还会被他们不依不饶的骂。说他们多管闲事,跳广场舞又没打扰到他们。
老年人醒的比较早,他们甚至会在早上五六七点的时候就打开音乐,在小区里开始跳舞,这让很多学生或者上班的人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天,却还要被早早的吵醒,对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很多的困扰。也希望以后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可以分时间和场合去跳舞,并且把声音可以适当调小一点。自己可以听见的时候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把声音开那么大扰民。
甚至有些跳广场舞的阿姨会霸占篮球场,和一些小伙子来争篮球场的位置。打扰他们打篮球,跳舞是锻炼身体,打篮球也是锻炼身体。大家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昧的只想着自己。做人应该学会相互尊重,跳广场舞并不会有人反对,这是锻炼身体,但是要注意时间哦。
广场舞老人霸场子、殴少年,真的只是为老不尊?
最近,一则“广场舞老人PK篮球小伙”的视频在全网传的非常火。不仅引发了网民的疯狂吐槽,更是引起了大V文章的疯狂报道。
事情发生在洛阳,一群大爷大妈为了跳广场舞,霸占了整个篮球场,前来打篮球的青年与其理论发生口角,随即大爷大妈们蜂拥而上,围殴了打球青年,围殴了打球青年,围殴了打球青年....
视频中,由广场舞大爷和大妈组成的广场舞天团,对着二十多岁的青年,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技能的释放”,团灭的画面简直太惨烈。
这件事,再次引起人们“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讨论,总之,舆论的倾向性很明显:是这些老人有错在先。
于是,在基本的是非判断之外,夹杂着对广场舞扰民的愤怒,广大“吃瓜群众”走到了同一战线,纷纷给篮球小伙们讨要说法。各种关于老年人失德、广场舞老人的段子重新被扒出来,广场舞老人再次成为群嘲对象。
有一张合成的流传甚广:十年前,老人们跟小孩争抢公交,十年后,当年的孩子长大,老人们又来跟他们争抢篮球场。一张,将两代人的变与不变展示得一目了然,表达得意思也再明了不过。
这种事情报道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现在的老年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想法,可是这只不过是表象罢了。
我们有没有更深入地思考下: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01
网上多见“老人欺人”现象
不止广场舞。
网上报道的还有某某公交车上,老人见女孩不让座便破口大骂,女孩理论几句,老人便对其拳打脚踢,疯狂拉扯女孩头发。
还有,马路上老人不慎滑倒,好心年轻人路过,热心地询问情况。结果待年轻人把老人扶起后,却被老人反手抓住,一边吆喝路人围观,一边声称是学生将其撞倒。
社会舆论总是热衷于此类“老人欺人”的报道,甚至如春晚文艺节目、网络影视剧也通过表演此类情景来暗讽老人的不正当行为。
我不反对报道这类不公平现象的新闻,我也对某些素质低的老人的无理行为表示愤怒,但是我对这种只报道,不深入研究、探讨分析解决此类现象问题的行为表示反对。
因为如果只是光报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以后像这种广场舞斗殴事件、公交车不让座打人、马路碰瓷的现象还是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我们的老年人朋友是很少玩朋友圈、刷微博的,你在网上呈一时口舌之快,虽然爽了年轻网民们,但是能引导老人们么,特别是那些蛮不讲理的老人。
而且,一味地“挖坟”式报道,还会造成一个现象:加深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与对立。
老年人本来就跟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60、70年出生的一代人,没读过什么书,一生都被Dang和组织在洗脑,属于认理的那种;我们的90、00年轻一代,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是非价值观,身上有着“自我”、“个性”、“独立”等标签。
这两类人本身就存在于两个精神世界里。现在好了,此类“情绪化”报道多了,两代人的对立、甚至“仇视”,更加深刻了。
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一提到广场舞,就有一种“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想法;在公交车上年轻人更加不愿意给老人让座了,“好老人”碍于面子,即使自己身体再累也不好意思坐了,但“坏老人”还是会蛮不讲理的要位子;马路上,老人跌倒了,也没人愿意去扶了,哪怕那个老人受伤也不再去管....
真到了这个地步,那我们社会所倡导的“尊老”公德,还有谁会去守护呢?我们中华家的传统美德还怎么去继承呢?
这都是你们这些“情绪化”报道造成的,有时间和精力去挖坟报道老人的种种不良行为,为何不多去思考下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办法”比“牢骚”更有意义。
02
问题出在哪里
回到洛阳广场舞大爷大妈欧打青年这件事上,除了大爷大妈们理亏之外,就没有其他责任方了么,不见得。
本次事件的本质是对“地盘”的争夺,背后的原因是城市用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
中国社会在经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变革,城市的土地价格和使用规模,因为人口的涌入,而变得金贵和稀缺。大量土地用于建造住房,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没有得到有效跟进。
这就导致了公共空间的不足,所以不同群体的需求才会产生冲突,也是导致广场舞大爷大妈争夺篮球场的根本原因。
如果管理者给年老的大爷大妈们也规划一块地,建立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让这些大爷大妈能够在那里跳广场舞,他们还会去跟小伙子们争夺篮球场么?
这种现象不单洛阳有,其他地方也有。本质而言,还是我们对老年人不太关注。
很少有人能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报道这些广场舞事件、公交打人事件、道路碰瓷事件,你还会去关注老年人群体么?
就像电视和广告上常播的那样:儿女平时都不会去看望年老的父母,等到老人出事了、生病了,才火急火燎的赶回去见他。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够关注,还有谁去关注。
所以,才会有管理者不够重视老年人,没给老年人划分一块专有的场地。老年人只能自己抱团取暖,相互慰藉,打发退休后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
为什么不关注?对社会来说,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已经不再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而是劳动成果的享用者,所以天然地不会太在意他们,更多是处于情感的关爱。
老人们跟“社会的花朵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社会会无时无刻不关注孩子,几乎所有好的资源都集中到他们身上,培养他们,因为他们是未来。社区可以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是不能少了幼儿园、养护中心、托儿所等。
说到底,我们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不够重视。我们整个社会和管理者都是有责任的。
老年人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在揭露这个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去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让关爱落到实处,社会才能取得进步!
5000广场舞大妈高考期间主动“休息”,你觉得广场舞是否给你的生活造成困扰?
当然造成了困扰,这是不用说的。
高考期间主动休息,好像就能体现大妈们的善行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这些所谓的“善行”,更是要看清楚其背后给人们带来的困扰。而且,你不打扰高三学子,不打扰平常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那是应该的义务,要是平时因为广场舞打扰的学子让其没能好好复习和积累,你这几天休息有个屁用啊,能让高三学子考好吗??
最近很热点的新闻就是广场舞大妈占领篮球场,封园之后大妈表示只要一开园会立马杀回来。而那些想打篮球的人呢?怎么办?这些跳舞的人讲道理呢又讲不听,打呢又不能打,骂呢也骂不过。这些跳舞的人平时也没啥工作,也没什么可操心的,就跳跳舞,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平时就因为学习和工作锻炼的少,想找个篮球场打打球都被跳舞的把场地给占领了,这体育素质还怎么提高啊。还好学校的操场没有被占领,不然我们想去踢个球都没地方。我们在想,这个群体还值得我们尊敬吗?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这群人应该让座吗??
说说我的经历吧,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高三校区旁边是一个公园,而其中的一栋教学楼又紧挨着的。读高一高二在新校区倒是没有遇到,可是自从读高三搬到了高三校区之后就惨了。不过那个时候我们那里不叫广场舞,叫僵尸舞。为此听说国安局的还秘密调查了就是害怕某些势力来进行思想腐蚀。白天没有什么,一到晚上7,8点上课的时候,外面就会响起最炫民族风,其实单单是跳舞也不会有太大的声响,但是偏偏要放个背景音乐,放背景音乐也就算了,还要放那么大的声音。可想而知在我们复习的时候旁边放着一个大功率的喇叭,你能安心看得下去书吗?那些自制力很强的人还很好说,可以强迫自己一直看书,可是那些本来就不是很那个内心平静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心烦易怒,可能还会直接甩书本表示不想看了。但是不看又没法啊,要高考啊。又只能忍着声音去看书,很难做到心外无物啊,就像旁边有一只蚊子在嗡嗡的叫,偏偏你还打不这只蚊子这样的恶心。
等到我上了大学,学校附近倒是没有了跳广场舞的。但是呢,很可惜的是运动场又被这群人给占领了。本来想在操场上安安心心的走一走,也想静下来坐一下,也想约个妹子坐下来谈谈心,额可是这都被这群给破坏了意境。于是平静的心没了,说好的女朋友也没有了。
后来搬了校区,总算在操场上看不到这些大爷大妈了,终于可以好好的跑跑步了,谈谈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