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燃烧的火-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

tamoadmin

1.奥运火炬为什么吹不灭

2.奥运火炬为什么风雨吹不灭?

3.2008奥运会火炬叫什么名字?

4.奥运圣火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圣火是如何熄灭的?

奥运火炬为什么吹不灭

北京奥运会燃烧的火-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

奥运火炬吹不灭,是因为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室。

北京奥运会上,科学家给奥运火炬增加了航天芯,也就是火炬的燃烧系统,包括燃料供应系统(燃料瓶、稳压装置和回热装置)和燃烧器两大部分。工作时,利用开关工具顺时针打开燃料瓶上的常闭开关阀,瓶内的高压丙烷蒸汽经过稳压装置进行减压,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某一压力值附近,然后经过有五个通气孔的燃料分配器的侧孔进入回热铜管,在流经燃烧室和燃料瓶后重新进入燃料分配器,并从两路分别进入预燃室和主燃室进行燃烧。 燃料瓶 燃料供应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是稳压装置和燃料瓶,都是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和技术自主研发的。燃料瓶采用无缝冷拉工艺,直径为32毫米,即用一整块板拉成现在的形状,因此非常耐压(达14兆帕),相当于可承受水下1400多米的压力。由于火炬燃烧有时间要求,一瓶燃料需要保证燃烧15分钟以上,而燃烧器除要保证火炬形态外,也有一定的流量要求,因此为了既能保证和火炬外壳的匹配,又能满足燃烧时间,燃料瓶只能做得又细又长。这从工艺上讲,难度大大增加。因为是整体成型,且燃料瓶壁的壁厚不到1毫米,在长细比达到7.5倍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拉裂的。 燃料的选择 燃料用的是99%以上纯度的丙烷。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稳压装置 稳压装置也是特别研制的。从燃料瓶里出来的气体压力是不稳定的,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而火炬的燃烧需要一个稳定的流量,稳压装置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的燃料供应,这和一般稳压装置的原理是一样的。气态的燃料以相对较高的压力进入稳压装置的进口,以高出环境压力一定范围的压力流出,保证燃烧所需的燃料压力和流量。稳压器的设计要求一般就是小巧轻便和多功能。现在的稳压装置共有四个功能:第一是将火炬开关设计到稳压装置上,这就少了一个零件;第二是减压;第三是稳压;第四就是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火炬继续燃烧,不会发生危险。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的连接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采用螺纹连接,燃料瓶口用外螺纹,稳压装置用内螺纹。

奥运火炬为什么风雨吹不灭?

1:其原因是因为2008年奥会运火炬使用的燃料跟以往完全不同,完全采用丙烷作为燃料和双火焰燃烧系统

2:北京奥运会火炬发出的火焰能够经受高达每小时40英里( 65公里每小时)的风速干扰,每小时近2英寸(5厘米)降雨量的考验,可承受零下40华氏度的温度。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据中国专家讲是参考了飞机发动机和火箭燃烧技术。采用了非常“神秘”的双火焰燃烧系统,是人类第一次将火箭技术应用到火炬上。而且,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的传播,也将创造人类的历史。

4: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使用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是丙烯和丁烷的混合物,而且它产生了一点烟尘,但增加了火焰的亮度,为白天拍照提供了良好条件。

2008奥运会火炬叫什么名字?

祥云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三维图)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艺术和技术特色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发过程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结合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使设计方案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办公会批准,确定了火炬设计方案以艺术造型为主导,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时征集、公开征集和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经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初评和复评,按照评审程序的规定,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北京奥运会火炬实景图

北京奥运会火炬正面 北京奥运会火炬中部

北京奥运会火炬顶部 北京奥运会火炬底部

奥运圣火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圣火是如何熄灭的?

有一个外国朋友打开一新华网北京8月24日奥运专电(记者汪涌)8月24日晚9时20分许,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火炬塔缓缓熄灭,圣火熄灭的方式充满诗意--几名外国运动员以卷起中国画轴的方式,将8月8日点燃的主火炬塔上的圣火慢慢熄灭。运动员们带着画轴,带着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回忆踏上归乡之途。

当晚9时21分,在"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标有北京奥运会会徽的飞机舷梯,在进入机舱前,他们从背包中拿出了一幅中国画卷,徐徐打开。

"鸟巢"顶上的碗边显示屏幕变幻成红色的跑道,特效灯光在"空中跑道"上投射出北京奥运会每一天的精彩瞬间,运动员们为实现奥运梦想而奋力拼搏的感人画面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屏幕上精彩动人的画面,让"鸟巢"里的运动员和观众们一块欢呼,大家共同分享着奥林匹克的光荣与梦想。

随着场地中心地坑里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记忆之塔"缓缓升起,两名"运动雕塑"表演者站在"塔"顶,在空中缓慢展现着各种运动造型,向人们传递着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在动人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声中,"空中跑道"上的画面展示至8月24日,画轴合拢,主火炬塔上的火焰缓缓熄灭……

这一创意同开幕式交相辉映。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的圣火点燃,是以中国奥运英雄李宁在"鸟巢"顶端的碗边,以"空中飞人"的方式,奔跑在徐徐展开的画卷上。徐徐打开的是以"祥云"图案为背景的全球火炬传递的精彩画面。李宁手持火炬,在空中奔跑至北京、奔跑至"鸟巢",点燃了"祥云"图案打造的主火炬塔。这一方式令人震撼。而圣火的熄灭同样源自这一灵感,充满着诗意。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晚,圣火在北京熄灭。但我希望通过我们在闭幕式上的表演告诉大家,奥林匹克的圣火没有熄灭,它燃烧在每一个人心里!"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兼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陈维亚说:"我们给予了圣火熄灭精心的设计,使圣火熄灭与表演环节紧密结合,通过独具创意的空间与行为方式,将奥林匹克精神以这种独特的形式传达给全世界!" 副画 圣火就慢慢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