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谈奥运会巴西-郎平回忆里约奥运会采访视频

tamoadmin

1.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2.郎导说主攻必须全面,不达标的球员多长时间会被淘汰?

3.“女排精神”从未失去 她们还能带来更大惊喜吗

4.郎平和郎朗的关系 ,里约奥运会朗朗还去探望郎平

5.中国女排在正常比赛中,屡战屡败,在真正的奥运会上才能赢得胜利,原因何在?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郎平谈奥运会巴西-郎平回忆里约奥运会采访视频

看着2016年巴西夏季奥运会落幕,中国健儿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中国女排战胜塞尔维亚女排取得了奥运金牌,女排时隔12年又站在了奥运最高领奖台彻底引爆了国人的激情,从小组最后一名出线到夺得冠军,好像对女排来说没有不可能,还是我们记忆中一直赢的女排,一时间全国上下呼唤“女排精神”。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在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女排精神给了我什么样的启迪。

首先,做事要有信念。女排教练郎平说,只要女排出去,就是要冠军,就是要赢。我们女排从不找借口,输了就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任何理由。三大球我敢说女排就是压力最大的一支队伍,但是就是要在这种压力下生存!女排队员,从小就自带光环,“我是女排的,我要有女排精神,我不能随便输球,我必须争冠军”。

这就是信念。这就是拿过冠军和没拿过冠军的差别,自我的高要求、高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抱着必须成功的信念,你就很可能再业绩开发上更进一步,抱着这种信念,如果不能成功,对不起公司,对不起团队,同时对不起自己,如此无形中就会给自己强大的动力。有了信念遇到困难不是轻易的去放弃,而是支撑自己走下去,去想办法克服困难,去找解决方案。有了信念不会患得患失,会调动自己的所有力量把事情做好,有了信念会朝着目标坚定的前进。女排精神不是每次都必须赢,而是不抛弃、不放弃,在经历一次失败之后在坚定的出发。

第二,敢于挑战困难。女排出师不利,第一场比赛就输了,淘汰赛要碰上巴西女排,要知道巴西可是上届奥运会冠军,东道主,公认的夺冠热门,具有天时地利人和,女排队员没有害怕,认真准备比赛,最终艰难赢下了比赛。

郎导说主攻必须全面,不达标的球员多长时间会被淘汰?

排球评论人中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利用李盈莹来做文章赚钱,一方面又对李盈莹百般贬损。知名的盈黑 都知道是浦江,现在又孽生了几个浦二江,浦三江。。。

郎平指导提出主攻必须全面,不知说了多少次,看了出题人( 胡是一哥 )的回答才明白是特指2018年郎平指导对李盈莹的一次批评。

2018年18岁的李盈莹 第一次进入国家队,本来从培养的角度应该先打替补 ,但是因为朱婷刚回国,张常宁住院疗伤,蜀中无大将,李盈莹被推上了主力。虽然连胜两场,但是李盈莹由于是第一次打国际比赛,对国家队的争术不熟悉,一些大队员配合也不默契,接着对韩国和波兰输了两场球。输给波兰队赛后郎平指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场比赛虽然输球,但是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郎平说“在发接方面,我们有很多漏洞,特别是李盈莹不接一传,所有的人都要帮助她,这方面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对于李盈莹本场的表现,郎平说:“我不太专注于单一技术(的评价) ,我看她在其他环节丢了很多分,拦网、防守 、一传,包括扣球失误和发球,这样的表现让我觉得我们其他位置非常困难。 她是第一次参加比赛 ,技术环节有很多漏洞,所以我们必须帮她,弥补,相反她给我们其他队员的位置带来很多困惑,这点我们还不太习惯。一名优秀的主攻手必须技术全面,不能得19分送18分,没有这样算账的,我们场上显得非常混乱。”

对于李盈莹未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主攻?郎导表示:“还是全面,在困难的时候、心理能沉得住。今天我们有些球员在关键时候显得经验不足,急急忙忙,这需要很多比赛来积累、来积淀。整个来讲,我看到中国队年轻队员的差距,包括大队员,也还有很多不足 ,所以我们今后训练中要重点解决。我们不能关着门觉得中国联赛怎么怎么好,其实很多队员拿到国际上差距就非常大 。”

我们要全面理解郎平指导谈话的意思,主要是强调排球队员技术要全面,指出单一进攻在国际赛场是行不通的。强调全面没有单指李盈莹,特别提到了“大队员”。

那一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成绩很差,排名第七,因为是东道主才进的总决赛。因为老队员表现糟糕,郎平才放弃德国站,带老队员在北京单独训练。

从之后郎平为李盈莹单独制定增肌减脂计划和增加一传训练来看,郎平对李盈莹的希望是很大的。在世界联赛季军赛和世界锦标赛季军赛让李盈莹搭档朱婷首发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9年郎平指导为了锻炼李盈莹接六轮一传,让她参加瑞士精英赛,不要成绩,只求练兵。瑞士精英赛后,李盈莹单独回国参加国家队与朱婷的战术合练,说明李盈莹在国家队享有主力的位置。

题目后面的“不达标的队员多长时间被淘汰?”,是出题人为了黑李盈莹自己添加的私货,没有必要回答。提问人在回答中拿王一梅和李盈莹比也是无稽之谈。

以上看法是否妥当,想听听朋友们的意见?

首先讲,”主攻手必须全面“是郎导基本要求,作为中国女排掌门人考虑问题是全面的,对球员要求全面是细节。因为打造一支无坚不可摧的强队球员就是炮,稳准狠全面开花是绝对正确的。郎导不只说主攻要全面,各个位置要求一致,对事不对人。

这句话先由主攻出的问题,赛后郎导做比赛过程分析讲的。2018世联赛,朱婷从土耳其归来回家探亲,张常宁伤病不能参赛。郎导把主攻重担给了李盈莹和刘晓彤。由于李盈莹才进国家队磨合不够,天津队打法很难用在国际赛事上。所以二人组合接连输球,并且输的是二流的波兰、韩国球队。尤其输波兰2:3可为惨不忍睹,最明显的是赛后数据显示,李盈莹得19分送18分正1分,这和队伍要求相差悬殊,简直有点辣眼!赛后郎导讲,我不看某个球员某个环节,其他方面做的都不好,拦网、一传、防守都太差了,得19分送18分帐不是这么算的,我们要求主攻必须全面。

从2013年郎导执教讲吧,王一梅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王一梅同学多年不能改变,上场就是出马一条枪,一个字,砸!是砸出不错的得分数据,看上去也好看。但是最后球队负多胜少,作为国家队第一主攻,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郎导执教后,一直和王一梅沟通,包括技术和队伍纪律方面。王一梅技术基本定型很难改,吃零食导致肥胖,严重影响竞技状态。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改变的王一梅被退回省队,之后再没上位机会。

王一梅回去后,郎导开始在全国挖崛新人,找适合队伍体系的老球员。被相中的老将很多,比如徐云丽、颜妮、魏秋月等等,惠若琪作为中生代上位主力,新人有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人。后来由于惠若琪伤病和疾病并存,大朱婷表现抢眼,2014年世锦赛朱婷打上大主攻,惠若琪小主攻,大框架基本形成。

这个过程中,多次进出国家队的太多。比如张轶婵、刘晓彤、刘晏含、许若亚、王芸璐、李静等等。这些人都和王一梅有共同点,都是偏进攻轻防守的偏科生,通称“梅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留下来的有刘晓彤和刘晏含,刘晓彤是一传和防守有大长进,里约战巴西立下奇功,大力跳发独一无二,所以脱梅成功留下了。刘晏含也有进步,但不明显,所以落选里约。刘晏含目前能打主攻和接应,27岁不算太大,仍然有上升空间,留下了。那些人基本淘汰了,往后机会也不大了。

里约夺冠后,国内涌入的优秀主攻不多,李盈莹可为一枝独秀,惜才如金的郎导立即启用。可是李盈同样有梅系特点,现在仍然是打造中。梅系特点的人就是郎导讲的不全面,无法融入国家队。假如长时间没有改变,不管是谁,王一梅是前车之鉴。梅系特点的形成一个是球员天赋有高低,这是不可逆的。再一个俱乐部重攻轻防者偏多,导致这个局面不奇怪。

李盈莹入国家队三年了,所有国家队都给了机会。不只是替补那么简单,很多比赛挑了一半的事,可以参考2018世锦赛和2019年世界杯,官网有数据。如此打造一个新人说明郎导用心良苦,李盈莹有潜力可挖。按李盈莹国家队表现来看,只能中规中矩。世锦赛张常宁伤病给了她大把机会,没能充分证明自己。所以2019世界杯出场机会少了点,正常。还有明年奥运会,李盈莹又一次大考机会来了,能证明自己吗?还需要多长时间证明?拭目以待中……

郎导2013年重新出任中国女排主帅,对球员的要求就是要全面,如果哪位球员有点偏科,势必需要其他队友来补位,需要其他队友提供帮助,搞不好越帮漏洞越大。对于主攻来说,肯定更需要全面。

王一梅当年进攻能力相当突出,一传防守都交给黄金一代,只管进攻。然而,到了郎导这里,黄金一代的一传防守早没了,王一梅同样必须接一传,但效果确实不怎么样。所以王一梅没多久就退出了。

朱婷,刚进入国家队,进攻还不错,一传接得东倒西歪。即使之后成为中国女排进攻核心,朱婷还是猛练一传,最终成为全面型主攻,成为中国女排的真正核心。

李盈莹,又是一位进攻能力突出,基本不接一传的球员。进入国家队后,郎导同样要求她必须全面发展。年轻的李盈莹也很争气,通过刻苦训练,一传飞速提升,现在应该是自保问题不大。

主攻手在场上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任务,也是多元化的任务,所以主攻必须全面。如果主攻手有偏科,根本就跟不上中国女排的节奏。

偷换概念!

郎平说过,主攻手必须是是全面的攻击手,瘸腿的攻击手是不可能担当大任的。

题主也许是偷换概念,或许是意有所指吧!但是一个主攻手不能达到国家队的要求,肯定是会被淘汰的。我们不知道题主要淘汰谁?

这个胡是一哥就是捧张而贬李的写手!本人真的懒得回答你这个问题,此问题太低级了!既然你邀请我,我就回答一下吧!

郎平的话没错!不但郎平这样认为,相信所有的排球教练都会这样认为!这是太普通的道理了!

我们先谈谈攻手的全面性问题:

1,队员具备全面性,有助于球队的阵容选项。也就是大小主攻可转换,或是做万金油式的补充。

2,全面性的塑造,对于这个队员来讲是好事。但对于这个球队当时来讲或许不是好事,这个要从两方面来说,这是要根据当时这支球队的人员构成及其他队员所具备的能力决定的!也就是说:或许好、或许坏。

3,队员具备全面性,那么会更吸引其他队伍对她的选入,也增加了筹码。

4,球员具备全面性,无疑运动寿命会延长。

无疑,塑造全面是对该队员十分有力的!

但,队员全面性的塑造,不是一两天的事。

[玫瑰]李盈莹刚进国家队时,才十八岁。有些技术不稳定是正常的,同期队员吴晗,在国青可以说比较全面,一传技术在同批队员也是顶级,但进入排超成年队后,一传成为江苏的漏点,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吴晗与徐璐瑶在后排时有互换(苏队接一传的人为龚翔宇、张常宁、倪非凡、吴晗,应该说这个一传体系还算比较硬的)!这就是青年队与成年队的对抗激烈程度有关。

[玫瑰]那么我们看看朱婷、龚翔宇这二人在初入国家队时,一传如何?说真话,也不太好!好在朱婷与李盈莹同样,刻苦训练,增加实战,后,在国家队、土超终于磨合出来了。注意,朱在河南队时,同样很少接一传。龚翔宇一传的提升,是在江苏队的两年联赛磨出来的。郎平的要求归要求,但龚翔宇的一传,应该与郎平的关系不大,一传从来不是短期能出来的。敬请球迷再看看吴梦洁,其一传接的少、失误多,也是专注进攻。等到她进入一线队后,便可一观其一传防守能力了!

[玫瑰]进攻能力强是先天优势,其它方面不优秀也可以后追,何况小李基功还在呢!我们反过来再看吴晗,一个身体条件普通的队员,到了成年后,进攻你将遇到阻碍,若一传防守不行,还能用哪方面?那么你的方向肯定是一传及防守,否则任何省队将没你的位置!我们再看看排超19——20赛季,进攻就不要说了,一传、防守也与李盈莹相差太远。

[玫瑰][玫瑰]转回本话题,那么不全面的攻手,也有用武之地!比如米哈、博思、艾格努等等等等,这是根据球队的战术体系及球员用途决定的!即是攻手就应该有攻手的价值评定!那么像希尔、金软景、拉尔森等全面型的队员,也有其全面性的用途。还是那句话,进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衰退的,进攻平淡了,其他项又没优势的话,自然无用武之地,此时全面型的球员当然运动寿命比较长。

[玫瑰]再来说说天津队,17岁的李盈莹,进攻能力强,其它攻手如陈丽怡年老状态下滑,当时的于筠伟进攻、一传太一般,王艺竹、韩月年轻,一传顶不住,杨艺进攻无法撑起2号位,但一传、防守、串联在国内接应里属于顶级的。所以,根据这些人员特点,用陈丽怡的一传及经验,用杨艺的一传防守做保障,用李盈莹的进攻,其实,都说其它队员保障了李盈莹,但李盈莹却承担了陈、杨的进攻,这是一个在球队整体中,互相弥补、互相承担的问题,需知承担球队一传是要有人员数量的,起码也要三人。只要球队整体攻守平衡就ok了。作为一个教练,难道让陈丽怡、杨艺明知进攻无为,也要进攻,而让李盈莹去承担一传?这才是愚蠢的行为!

[玫瑰]那么当时小李才17岁,随着其它队员的成长,李盈莹肯定会逐渐增加一传数量的。陈友泉不知?太可笑了吧!朱婷的加入,19岁的小李不就是主接六轮一传嘛?王宝泉的接任,同样小李是接六轮一传,且,即使是于筠伟、王艺竹打主攻,小李还是六轮一传,更为可贵的是:李盈莹打的是三点小主攻!

没有人否定郎平,她是杰出的女排教练。但所有教练都明白的低级问题,不要拿出来说事。有些技术是要通过时间、通过实战循序渐进的,你非得这样说,只能证明你的无知!或是强安硬套!你的吹捧 超过了实际!

至于淘汰,本人给你一句定语:李盈莹如一传、防守不行的话,5年内,在国家队也不可能被淘汰。如今很全面了,把你的淘汰论留给别人吧!!

中国女排现有的一传体系基本上采取双主攻+接应+自由人的模式。朱婷作为主要进攻人承担三轮一传,对角张常宁始终承担六轮一传,接应龚翔宇接三轮一传,自由人六轮一传。这个一传阵型也不是一成不变。当某场比赛遇到生存亡的时候,有可能会继续解放朱婷1-2轮甚至全部轮次的一传让她集中精力进攻。这个模式和天津女排2017-2018赛季李盈莹的一点攻模式很像。

不过这种极端的进攻方式郎平很少采用,她还是要打造以朱婷为核心的多点进攻体系。朱婷自然是一个十分全面的主攻,但是她的对角也不能是一个偏科的主攻。对角的进攻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强于朱婷,因此不可能牺牲朱婷给她作保障。如果单传的一传和防守能力强,进攻上无所建树。那么就会让中国女排的进攻陷入被动,尤其朱婷轮转到后排的时候极容易造成卡轮。这在事关晋级的生战中会吃大亏。因此主攻必须全面不是信口说说,是在比赛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真理。

比如美国女排的两个主攻拉尔森和罗宾逊。两人主攻都是非常全面的球员。在后排一传技术堪比自由人,在前排也都有下分的能力。因此两个球员在各国排超都非常受欢迎。上赛季拉尔森在上海女排展现的作用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女排已经有了朱婷这样一位超级主攻。她的对角就是需要像拉尔森或者罗宾逊这样全面的搭档,目前张常宁的技术水平和拉尔森比较相似,因此一直是朱婷的首发搭档。李盈莹更像罗宾逊,只是一传和保障能力上还需提高。刘晓彤中规中矩适合偶尔替补出场。刘晏含则始终没有达到郎平的要求,因此始终只能成为打酱油的角色。

刘晏含的命运就是郎平主攻不全面就会被淘汰的活生生的例子。更不要说之前已经被计划掉的王一梅,李静,张轶蝉,王芸路等人了。李盈莹能在国家队留下是因为这几年确实进步明显。假如始终没有一传,郎平也不可能把一个宝贵的名额留给她。机会赋予有准备和可以通过改造而进步的球员。达不到要求,势必会被淘汰。

郎导说过,主攻必须全面,一个优秀的主攻手,不仅要技术全面,而且内心也要足够强大。这是国家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世界排球对主攻的必然要求。

我们放眼世界,比较知名的全面性主攻如前世界第一主功韩国女排金软锦、美国主攻拉尔森、罗宾逊,这些知名排球运动员,哪个不是全面性主攻?罗宾逊还经常打自由人。由此可见,郎导对国家队主攻手必须全面的要求并不过分,而且恰如其分。

郎导13年执教中国女排以来,有几个攻强守弱的主攻手一一被淘汰出局。她们分别是王一梅、李静、另外还有刘宴含。王一梅和李静是最先被淘汰的,受年龄偏大的限制,技术动作基本成型,哪怕你的扣球力量再大再好,都不符合整体战术要求,无奈只能选择放弃。

另外就是刘宴含,她之所以每年能留在国家队参加集训,主要是她能够胜任两个位置,主攻接应,但留下来基本是参加二队打一些不是太重要的,比如三大赛的比赛。众所周知,中国女排接应位置比较薄弱,人才稀缺,距离明年东京奥运会还有一年多,如果大刘能在接应位置找到感觉,明年东京定有戏。

再来就是小将李莹莹,国内成绩不必说。她也和前三位师姐一样,属于攻强守弱的偏科生,显然也不符合国家队战术体系的要求,但胜在年轻,有潜力可挖,奥运会推迟对于李莹莹来说,就是一次最大的冲击机会,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补强短板,加强心里素质的培养。当然,假如在郎平这个世界级教练的培养下都不能成型,东京奥运会后基本没戏!

不光是中国女排,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女排球队,在主攻这个位置都得技术全面、攻防俱佳 ,否则是很难立足的~不然,为什么好主攻就那么稀缺、那么值钱呢?

世界第一主攻朱婷怎么样?按说她应该很强了,照她这个水平,不接一传、不防守 应该也没人说什么,可是,不管是在中国女排国家队、还是在瓦基弗银行,她却是攻防核心,要接大量的一传,做大量的防守,不仅得在后排把地板擦得铮铮亮,轮到前排还得靠她得分~这样干,不全面怎么能行?

所以说:即使是朱婷这样的牛人都得做到技术全面,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在国家队,想打好这个位置,就要逼着自己全面起来,不然,教练组就不敢用你~不是你实力不行,而是不适合教练的战术打法和战术体系。

当然了,凡事也有特殊,在世界女排球队中,像塞尔维亚就是个特例,主攻米哈 就不要接一传、专司进攻,球队实行「两人接一传体系」,让主攻和接应两翼齐飞、全力进攻~这样,主攻即使不全面也没关系。

说实话,这种打法就是个奇葩,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就把自己干废了,像这种打法,世界上除了塞尔维亚又有谁敢用?三人接一传都接不好呢,何况是俩人?~这样,很容易造成球队攻防失衡,不用别人打,自己就把自己整垮了。

所以说:主攻必须全面,这是硬指标,很难改变的。

郎导说的非常对!这也是她自己几十年排球生涯的真切感受。因为她本人,就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排,乃至世界级的一名技战术攻防全面的主攻手。主攻必须全面,不达标的球员,很难在女排队伍中站稳脚跟的。

郎导说,,主攻必须全面,不达标的多长时间淘汰?看看这些话,中国哪有做不成的事啊。

“女排精神”从未失去 她们还能带来更大惊喜吗

“女排精神”从未失去 她们还能带来更大惊喜吗

郎平: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

随着中国女排在里约——巴西女排的主场3比2击败东道主,上演生大逆转的好戏之后,女排的“拼搏精神”再一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的确,要知道对手是谁——过去八年里两届奥运会女排冠军得主,并在过去六年里送给中国队18连败的巴西女排。这是哪儿?这里是里约,拥有成千上万热情拥趸的巴西女排的主场,也是一个魔鬼主场。谁在这里挑战巴西队,如果没有实力和超级大心脏,结果可想而知。

而且巴西人酷爱排球世人皆知,巴西女排在家门口作战当然就是冲着冠军去的。但中国女排今天在现场万余名巴西球迷的面前,用自己的实力和稳定的心态,将巴西队挡在四强之外。

赛前没有人看好中国女排能够杀出绝境,就连中国女排主帅郎平也直言: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了。由此我们不难品出“尽人事,听天命”的味道。

在此之前,中国女排的比赛都安排在当地时间上午,巴西队利用主场优势将这场比赛安排在当地时间晚上10点15分开球,其用意不言自明,而现场DJ带有挑衅意味的热场举动,令中国女排仿佛置身于狂热的迪斯科舞厅,她们每一次发球、得分都会遭到嘘声。

可是这些都没有打乱中国姑娘们的战术节奏,“反正我们也听不懂,就当巴西球迷给我们助威吧,我们咬住比分后,其实已经把压力转移给对手”,惠若琪的话反映出全队良好的心态。

中巴女排之战前,马拉卡纳体育场里巴西女足被淘汰了。这对热爱足球的巴西人来说无异于一场悲剧。但随后不久,在只有几十米之隔的马拉卡纳体育馆里,上万名巴西球迷再次目睹了心爱的球队被淘汰,赛后偌大的体育馆陷入沉寂,流泪的巴西球迷难以计数,这堪比两年前世界杯半决赛巴西队输的那场1比7!

等待采访队员的时候,距离混合采访区不远处突然传出了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欢呼声,其中还夹杂着些许哭泣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看看我们大家喊哑的嗓子,你们就能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巴西队真得好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留在里约。”队长惠若琪如此开场白。

老将魏秋月脸上挂着笑容,却一路蹒跚而行,这个在球队兵发里约前饱受争议的二传手在这个夜晚里替补上阵,却迸发出超强能量,或许也正是因为围绕她登上里约末班车的争议声不断,魏秋月似乎有意回避媒体,只不过在记者们一再挽留下,她才停下了脚步,她说,“这届奥运会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队员意义非同寻常,一些年龄较大的球员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所以我们不想留下任何遗憾。此时不拼,什么时候再拼呢?”

赛后步入新闻发布厅之前,郎平换上了一身红色队服,而手中攥着的白色体恤衫已经被汗水浸透。在这个夜晚里,她所承受压力之重不言而喻。问郎平,中国女排何以爆冷晋级,郎平答道,“中国女排赛前已没有退路,我告诉大家伙,就把比赛当成最后一场来打,既然你我活,大家胜率各占5成,技术是基础,发挥看状态和心理,我很高兴,我的队员过了这一关。”

比赛结束时已经是当地时间次日凌晨,郎平和守在现场的中国记者们一样疲惫,可是为了表达对记者们的尊重,她还是非常礼貌地回答了各种提问。不过对于“老外”记者的提问,她采取了“冷幽默”的处理方式,一面提醒身边的志愿者小翻译“长话短说”,一面自己用英语“从简”答复国外记者。

随着中国女排以3比2惊险淘汰东道主巴西队,坐在看台上的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马拉卡纳体育馆是蔡振华当天“最后一站”,而由于在此前两站中,先后见证曹缘勇夺男子跳水3米板冠军、女乒团体冠军,蔡振华的心情格外舒畅。

起身离场前,蔡振华恰巧遇到了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继中,两位体坛名宿手挽手,共同分享女排晋级的喜悦,“挺住了,关键是挺住了”,魏继中不无感慨道,而蔡振华也回应说,“是啊,今天赢得壮烈,女排真的不容易啊!”

回到本场比赛,蔡振华坦言,“开始给人感觉很压抑,节奏放不出来。好在队员们逐渐放开了,队伍的积极态度、相互信任、团结精神都体现出来了。这场胜利我们非常不易,说实话现在的中国女排的确需要老女排的精神。”

在此次参加里约奥运会的我国6支集体项目代表队中,包括女足、女篮、男篮、女曲等其他5支队伍先后出局,女排成为留在里约奥运会淘汰赛上的“独苗”。对于这个结果,蔡振华坦言,“其实女足也不错,但女足和世界强队比基础不够,不像现在女排这样不仅有作风,还有技术基础作为与世界强队抗衡的保证,所以集体项目该怎么走,也可以从女排中得到一些启示。”

当我们赞叹女排姑娘们创造出的奇迹时,当我们再次大谈女排拼搏精神时,不要忘了竞技体育的真谛: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光在嘴上和心里发狠啥用也没有。当下的这支中国女排并非是灵光一现才打出了如此神奇的结果。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已经斩获了世锦赛亚军和世界杯冠军。而在奥运会前一个多月,中国队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更是以3比0战胜了巴西,破除了六年逢巴西不胜的魔咒。这些说明中国女排已具备了战胜任何对手的实力。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凭借着“不畏强手、用于发挥”的顽强精神,中国女排姑娘们才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

中国女排的里约之路还没有走完,她们还得靠实力去拼搏。半决赛中国队将再遇荷兰,一扫小组赛输球郁闷是必须的!

今天的中巴大战,随着胶着的比赛越来越接近分出胜负的一刻,别说看台上了,就连混合区里的记者们也一个个声嘶力竭,恨不得将全身的力量都传导给球场上的姑娘们,也许那就是洪荒之力。

当中国女排拿下最后1分,叨sir看了看身旁的前辈和同行,热泪盈眶算什么,不少人已经泪如雨下了。那种感染力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那一种魔力。没错儿,那是一种魔力,让你体内每一个细胞都颤抖的魔力。

当我们又一次赞颂女排精神的时候,不妨等心情平复下来,再问一个问题:多少年来,三大球只有女排风采依旧,不知是喜是悲?

郎平和郎朗的关系 ,里约奥运会朗朗还去探望郎平

没有亲戚关系,只是好朋友。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国际钢琴家。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

对于奥运有着特殊情结的郎朗利用来巴西出席公益和商业活动的间隙到奥运赛场观看比赛,郎朗说:“要知道郎平指导好像是我的姑姑一样,毕竟我们都姓郎嘛。昨天球赛结束我也给她发了微信,我说,姑姑,我期待你下一场比赛啊。我因为有音乐会没办法看比赛,但我要去看她们训练。”

中国女排在正常比赛中,屡战屡败,在真正的奥运会上才能赢得胜利,原因何在?

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有人说,女排精神又回来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她说:“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我更喜欢郎平的说法。既然是一种精神,就不会时有时无,就不会在高峰时体现,在低谷时丢失。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志,是一种传统。之所以人们会感觉女排精神又回来了,是因为此前两届奥运会女排的成绩不佳: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0比3输给巴西,无缘最后决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2比3负于日本,未能进入四强。这样的成绩让人难免有所失落,失落时就会想到,是不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丢失了?事实是,中国女排一直在拼搏。竞技体育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遇见实力比自己更强者,可能爆冷,但更大的概率是失败。就像2008年奥运会,尽管中国女排已经拼尽全力,但面对更优秀更出色、临场发挥更好的巴西队,女排姑娘怎么去决定最后的结果?她们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比分,但她们能决定比赛的态度——这才是所谓精神层面的战斗力。即便明知其不可,也不会放弃和松懈,更不会抱怨和挖苦,而是发挥最好的实力,努力去拼一个更好的结果——失利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结果,与没有斗志的惨败相比,如果缺少了这种精神,竞技体育就会乏味到成为无聊的排位——谁得第一、谁获第二、第三,其他名次一概无需提及。所以,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失败时,只要拼尽全力,就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女排精神并不必然意味着胜利和第一名。成功时,感恩过去的自己和队友,品尝成功背后的辛酸和付出,并戒骄戒躁,再次踏上征途,这也是女排精神的表现。任何昙花一现的精彩和遭遇挫折的低头,都谈不上真正的精神。只是,我们习惯了从态度层面去感受、感悟、发扬女排精神,还是已经习惯了将精神与胜负捆绑在一起——胜利时,为胜利者欢呼,觉得精神回来了;失败时,忽视失败者的坚韧与付出,觉得一切变得没有意义。如果是这样,所谓的精神永远难以成为一种真正的精神。竞技体育有其规律,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上,胜负乃兵家常事。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