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怎么没有长胶-国家队 有使用长胶的运动员吗

tamoadmin

1.不懂就问,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

2.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

3.林高远作为国家队一线队员,为什么输给业余的雷磊磊

4.乒乓球中生胶,半长胶,反胶,正胶各指什么?

5.长胶打法有哪些?

不懂就问,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

国家队怎么没有长胶-国家队 有使用长胶的运动员吗

中国队有削球手,丁松,武杨等人,现役球员马特也是一名削球手。其实削球作为一种特殊的打法,和正胶、长胶一样,都是国家队保护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队必须有具备这些特殊打法的球员。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国队没有削球呢,主要原因是削球领先国家队太难了。

削球的反手一般是长胶,不能独立旋转。只有借助对手弧圈球的力量和旋转,将长颗粒削倒,回球才能有很强地向下旋转。切球的力量在于对手拉得越多,切球转得越多。换大球后旋转急剧下降,削球威胁小。一般来说,大部分弧圈球运动员都是结合着落点的变化,通过拉打的方式来处理切球。前弧圈球力量大,旋转强,切手不易切,可以创造机会或者直接得分。与女球员相比,男球员的力量和旋转更强,在男子比赛中很难切球,反击也相当困难。另外,削球成型周期长也是很多球队不愿意培养削球的原因。男性在技术上领先于女性,而女性的技术落后主要是生理条件造成的。

业内普遍认为削球的容错率较低,一个成型的削球手打攻球手,进攻方要难的多。乒乓球削球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高,不能有明显的技术缺点。要能应付对方的各种球,让对方在一次又一次地“软磨硬泡”中犯错,最终获胜。所以削球手要很强,一定要顽强,一定要能承受正反手的反复打击,有机会一定能进行战术反击。

总的来说,削球手打比赛并不容易,甚至很难。和那些以反胶为主,侵略性强的球员相比,基本上所有削球手的体型都比较瘦,但眼神比较坚毅,比如丁松,韩国武杨等。因为削球手在场上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所以他要不停地来回跑,运动量远远大于其他球员。

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

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1、乒乓球新规则的演变过程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二是可以打破平衡,从总体上促进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地回顾世乒赛走过的路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第36, 37届世乒赛,中国队在两届的14项比赛中获得13项冠军;参加团体赛的18名运动员中,使用长胶,生胶和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有6人。欧洲运动员对中国和朝鲜等国运动员这种打法和球拍很不适应,提出了要求改变规则的呼声。因此,在第37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第37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对1981-1983年国际乒联手册中的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球拍:从1984年1月起,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球拍的两面均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发球:限制运动员背对手或使对手看不见其发球动作;在发球时不允许运动员跺脚。并在第38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再次明确:球拍两面不管是否覆盖物,必须是一面红色,一面是黑色。

3、规则改革对乒乓球技术产生的影响

为了抑制中国人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国际乒联在欧洲人的倡导下实行了新规则。在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以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上个世纪的"遗老"们早早被淘汰出局;由波尔,萨姆索诺夫,庄智渊驾驶的"三驾马车"被掀翻在八强之外;而近乎"失传"的削球技术重新充当了"杀手"身份;旨在抑制中国人的新规则却使欧洲人频频翻船……。在本届世乒赛上,比欧洲人更快适应新规则的中国队,仍然是实施新规则后第一次世界大赛的绝对赢家。西方人希望以新规则的紧箍咒束缚住中国人,中国队却以东方人的智慧一一找到了化解之法。由此我们应辩证地认识规则的修改,其影响也是正负两方面的。

(1)比赛改用大球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

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mm增加到40mm。由于比赛用球增加了2mm,球的旋转速度明显下降,这对我国选手尤为不利,特别在发球上。发球的旋转变化莫测历来是中国选手的优势,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如今随着球的变大,旋转力的下降,加上无遮挡发球规定,发球制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大球的使用对我国的选手影响很大。当然,比赛用球的改变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同时也提高了竞赛的观赏性。使用大球,使运动员击球的速度相对减慢,使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一般情况下,难以一拍置对方于地,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以前那种几板攻球打对手的局面明显减少了,这无疑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比赛的对抗性增强,队员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打法,灵敏反应及快速的脚步移动和持续搏杀的能力,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2)比赛实施11分制使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

现今的乒乓球比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比赛冷门不断,比赛胜负难以预测,许多比赛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这既反映了各国球员水平不断提高,相互实力更加接近,也体现了新规则所产生的影响。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是:11分制使以往21分制那种鲜明的局面划分和战术组合不再明显,胜负结局往往在瞬间发生转变。强弱之间差距不再明显,决战时刻屡屡出现,许多名将纷纷被这种迅速逆转的局面拉下马,而更多的新人则借助新规则一战成名。尽管11分制相比21分制不能充分体现乒乓球的技战术内涵,但缩小选手之间的差距,使比赛更具悬念,更加精彩,却在另一方面增强了比赛的魅力,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

21分制的比赛中,由于比分相对较多,一局换发球有5次发球的机会,在比赛中一般是前10分运动员之间往往会处于适应,摸底的过程;11分制则由于比赛减少了10分,相互之间已没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摸底,这要求运动员要尽快进人比赛状态,控制对方,打好开局。而且两球一转换的发球规则,大大削弱了以发球强攻型选手的发球威力和抢攻得分能力。我国运动员在发球强攻战术上创造了多种技术,在世界大赛中屡见成效。21分制时期,前2个发球是摸清对手底细的试探性发球,后3个发球则使用绝招。而11分制只有2球的机会,这无疑打破了队员固有的发球强攻模式,削弱了发球的攻击力和破坏力。这对我国以强攻型选手和发球抢攻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是一个制约。

11分制的实施对比赛的技术风格产生了影响,容易使运动员产生求稳的思想,尽盆减少自己的失误,但这种打法进攻力差,得分机会也很少。希腊的格林卡,这位老将是11分制的受益者,改11分制后,他这种打法凶狠,特长明显的运动员一下就占了上风。由于大球的使用,那些攻球力大,冲击猛的选手占了较大的优势;而发球规则的修改又使那些以发球抢攻技术型的运动员威力大大减低。相对而言,稳扎稳打,各种技术全面的运动员优势更加明显。针对11分制,无论那一类型运动员,都有必要重新整合自身的优势,力求比赛稳中凶,凶中有稳,敢打敢拼,要求原来"技术型"和"实力型"打法的技术风格必须有机的结合。

11分制的比赛平均局点相对更多,同时,也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局点的增加,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局点的增加,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处理关键球的次数也相应增加,这无疑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胜负的偶然性增大,中国队的教练余承刚就这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从21分到11分足足减少了10分,比分的减少,这必然影响到结果;二是发球由连续5个发球该为2个发球,高手落后时缓冲的余地小了。过去在关健时刻轮到自己发球时,高水平选手可以把5个发球加以战术组合,通过变化多端的发球变换战术,扩大优势或者追上对方。现在两个发球几乎就没法组合。

(3)新发球规则产生新变革

所谓新发球规则,也就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员或他的双打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一"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的线为限。新发球规则的实施,使得乒乓球技战术发生了大变革开有针对性的策略。

为适应这一情况我们应从两方面:一是重建发球抢攻体系。建立新的发球套路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发球体系。以马林为例,由于新发球规则的限制,马林的低抛转不转发球就不能发了,只能改用高抛发球,以高抛转不转发球为主,由于发球质量下降,马林的发球抢攻就要以抢拉上旋球为主,抢冲底线长球和半出台球为辅。二是培养快速,凶狠主动接发球的意识。由于发球质量下降,接发球减少了摆短的使用,而是利用速度将对手逼向中台,从而自己能在中近台形成主动发力相持局面,其中庄志渊正手暴挑,吴尚垠的反手快撕,波尔上手一板高吊的质量和相持中节奏,路线的控制尤为突出。相反,我国运动员在主动接发球意识上不够凶狠,果断,第一板上手不愿发力,总想稳几板,后面再打实力球。结果一招先失,全盘被动,从而导致兵败釜山。

林高远作为国家队一线队员,为什么输给业余的雷磊磊

最大的可能性是雷用的违规的长胶(应该是大颗粒的那种),回球异常怪异,主要体现在挡过去的下旋球异常转,林高远非常不适应。如果是正常直径的长胶挡过去的球,以国家队的发力水平,不可能连续拉不到两三板就吃转下网的

乒乓球中生胶,半长胶,反胶,正胶各指什么?

反胶:就是我们常见的光滑的,可以拉出弧圈球,球很转好控制,现在国家队打法也以两面反胶弧圈球结合快攻为主。

生胶和正胶:正胶和生胶几乎很难分辨,不过生胶的颗粒稍微细一点,可以打出小弧圈球,能摩擦球。而正胶则以速度快制胜,但是摩擦没有生胶好。

长胶:颗粒非常长,推过去的球就是带有下沉的微下旋,搓过去不转。自己不能制造旋转,主要是借对方旋转,对方拉的越转,推过去越下旋。

他们四个的拉出的球的旋转从大到小依次是:反胶最转,生胶其次,正胶再次,长胶几乎自己不能制造弧圈球。

业余球友用长胶的很多,球很怪而且省力,是个不错的选择。

长胶打法有哪些?

长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颗粒胶皮,他主动进攻的能力非常弱,主要要靠对手的旋转产生反旋转的变化,利用这个特点结合到打法上,长胶主要有长胶倒板的直拍打法和长胶削球打法。

先说直拍长胶倒板打法,这个打法目前比较多还是存在于业余当中,当然之前国家队里也有这样打法的队员,比如周幸桐,但她已经退役了。直拍长胶倒板打法一般是一面反胶一面长胶,在业余球友中一般是利用长胶接发球不吃旋转的特点,化解对方发球时对自己的控制,再在打球的回合中,面对对方的进攻,能利用长胶进行有效的防守,破坏对方连续进攻的节奏,利用对方对于旋转的判断失误直接得分或者是给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

而长胶削球打法则是目前比较多的存在于专业阵营当中,一方面是因为削球这个打法本身对于专业的步伐要求就很高,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业余球友很难达到,另一方面是因为稳削打法到现在的世界乒坛上,已经逐渐不是主流,而专业的削球打法同时也需要进攻的能力,一攻一削这两大项技术,都需要运动员精通,难度非常大。

长胶削球打法主要是反手长胶,正手反胶,因为正手一般也会保留在中台出现机会时,和对方相持的能力,而反手的长胶能够面对对方的强有力进攻时,很好的防守。但是长胶削球打法的弱点就在于反手位进攻能力非常弱,即使可以倒板,也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反倒是不如正胶或者生胶削球那样,本身反手也具备一定的主动进攻的能力,从而给对手更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