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联赛U23政策-中超联赛u23政策

tamoadmin

1.「深度解读」从U23新规定看足协急需科学决策优化机制之迫切性

2.里皮为何能够激活多名U23球员和边缘国脚?

3.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

4.珍惜吧,新政削弱中超亚冠竞争力 何时再挑

5.中超外援3+1政策改了吗

「深度解读」从U23新规定看足协急需科学决策优化机制之迫切性

中甲联赛U23政策-中超联赛u23政策

昨天(18日),中国足协中国足协正式向中超各俱乐部下发了“ 关于调整《2019中超联赛规程》相关条款的通知 ”。通知的核心内容就是U23球员、外援出场名额的调整, 从中超第16轮开始,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而同时上场的外籍球员不得超过3人也就是可以用外援换外援 。放在以往,在联赛赛季中期对整个竞赛规程进行调整,或许又会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弹或反对,毕竟 游戏 进行了一半之后,突然改变规则,显得很不严谨、严肃。但 这一次,从传言流出到最终正式下文,这几个新的调整举措反而是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其中的反差或许很值得深思

1、U23政策原来的执行与出发点相悖

在最新的《通知》中,中国足协围绕着U23球员的规定,调整为“ 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已用完、被红牌罚下等原因除外),如俱乐部队报名球员中有被各级国家集训队征调的U23球员,可不执行U23球员政策 。”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很重要一点就是今年以来,中超、中甲联赛中有关U23球员的使用之混乱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U23球员进入首发阵容中,打了几分钟之后便被替换下场,这是一场常态,只是U23球员首发出场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已,就像今年第13轮天津天海主场迎战河南建业队时,22岁的文俊杰首发出场之后,仅仅55秒就被裴帅替换下场,更是创造了中超联赛的一项“奇葩”纪录。而更为荒谬的是,U23的守门员身穿场上球员的球衣也在最后时刻“混”出场了,目的就是满足原先规定中的“每场比赛,每支俱乐部队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U23球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3人次”这样的要求。而 所有这些,与当初推出“U23政策”的动机与出发点,已经完全背离了

当初“U23球员”的规定重新出现在国内职业联赛时,其初衷和目的恐怕无需质疑,就是希望能够给本土的年轻球员以更多的锻炼和比赛机会,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以便更好地让年轻球员进行成长。而且, 实施几个赛季以来,整体来说,还是有不少U23球员经过联赛的锻炼已经成长起来,效果还是有的 。当然,在各俱乐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乱象,不能因为这些乱象的出现,就将其归结为U23政策有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职业联赛在实施与执行U23政策,近邻的韩、日,西亚的卡塔尔、巴林,中亚的乌兹别克等国,最近几年来都开始陆续执行U23规定,笔者曾多次撰文进行过介绍,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对于国内联赛如何更好地执行U23政策,舆论、媒体也曾无数次提出过合理化的建议。但是, 这样的政策为什么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足球联赛中始终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与贯彻,可到了中国足坛,就出现如此多千奇百怪的“乱象”? 说到底,恐怕根本原因还是问题出在相关的管理部门。

2、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又一具体实例

当今的中国 社会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即所谓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众所周知,当初“U23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中国足协的本意,而是来自更高管理部门的意见。作为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提出增设“U23政策”,目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 希望能够遏制国内联赛中“一切靠‘钱’来解决”的不良倾向,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尤其是U23年轻球 员。

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作为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更多地只是提出一个原则性的东西。这就好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仅仅只是诸多原则性的东西,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某一个实际情况,需要具体的执行者根据这个《方案》中的原则以及相关精神,拿出更有效、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方案与举措,来解决中国足球的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所以, 《方案》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到所有每一个细节,更多的细节其实应该是由执行部门进行研究,从而更“接地气”地去执行,并最终贯彻与落实《方案》精神

但是, 因为这个U23政策不是由中国足协这个层面提出的,甚至涉及到某些人的某些具体的利益 。于是,为了让外界看到“U23政策”是“有问题的”、“不合适的”,因而,在拟定这个规定的“细则”过程中,故意留出太多的破绽与漏洞。所以,最近两三年来,我们在中超、中甲联赛中看到了那么多的“乱象”。面对这些“乱象”,相关的管理部门似乎就可以有推卸责任的理由了:“这些政策我们也不想出台,没有办法,上面有要求,我们能怎么办?”其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证明”给外界看:“ 你看看,领导外行,提出了这些可笑而不合理的要求。

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整个过程中,相关方面并不是积极地采取补救举措,仅仅只是被动地机械执行,甚至任凭乱象泛滥。

3、中国足球重振科学决策与优化机制!

当初“U23政策”规定匆忙出台,“漏洞”其实就业已存在了,如果还有印象的话,辽宁队当年参加中超联赛的第一场比赛就闹出了“笑话”。但过去了这么长时间,缘何漏洞始终未能及时修正?而这一次,中国足协的通知下发后,很快就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这一方面源于充分征求了各地方俱乐部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种“决策修改”,也就是 整个过程受到了积极的反馈,敢于对过去的不合理的东西通过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序进行调整,有勇气面对自己过去所出现的失误 。这其实才是这次U23与外援调整通知背后更值得肯定之处。

笔者不敢保证,这次调整后的规定与细则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就一定不会再存在或出现其他漏洞或“神操作”模式,但这个新规定肯定会令先前出现的一系列“神操作”的“市场”与“空间”大大减小。而且,“ 法律法规永远是滞后的 。”中国足球需要的是能够及时修正,犯错、出错不可怕,可怕的在于不承认出现了错误,甚至任凭错误四处泛滥。一个小小的“U23”问题如此, 中国足球这么些年来那么多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如果不是每一个,仅仅只需要一半或者一小半都采取如此之态度、“糊弄事”,中国足球也就不可能正常

当前的中国足球,首先需要的就是减少各种“人祸”,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科学决策的机制,同时也更需要决策的修改机制与优化机制,让中国足球的各项规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才能确保中国足球向着正常而 健康 的轨道前行。

里皮为何能够激活多名U23球员和边缘国脚?

U23新政是今年中超的亮点也是难点,目前联赛快要打完三分之一,九轮已经战罢,广州富力的黄政宇是惟一一位9场全勤的球员。对于U23球员政策,不少球队更多是一种被动执行,大多数踢了半场就撤下,甚至有些球员只能踢十几分钟。对此,国足主帅里皮怒了:这是在和规定耍心眼!里皮甚至谏言足协,“可以改成用U23换U23,这样就可以避免钻空子了。”那么,U23新政实行受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

广州富力黄政宇是惟一一位9场全勤的球员。

足协初衷培养年轻本土球员

2017赛季中超、中甲联赛实行U23政策,即“上场运动员名单列入至少两名23岁以下(U23)国内运动员(1994年1月1日后出生),其中一名U23球员应为首发。”

按照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的话说,这是基于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加大青少年球员培养等方面要求进行的调整。马成全表示,实行U23政策是为增加中国本土年轻球员的上场机会,给他们平台进行锻炼。

可以说,足协的初衷是好的。近年来金元足球盛行,各队加大投入的同时,造成“高价外援比比皆是,本土球员很难冒头”的现状。在国家队的前锋线上,甚至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尴尬。

作为国足主帅,里皮就抱怨说,“在中国联赛中,鲜有20岁或者21岁的球员出场,这是足球人才挖掘方式的缺失。”

上有政策中超各队都有对策

对于U23球员政策,不少中超球队出于成绩上的压力,更多是一种被动执行:大多数踢了半场就撤下,甚至有些球员只能踢十几分钟。

中超第9轮,共有26名U23球员出场,其中21人首发。出场人数和首发人数均创造本赛季新高,但平均出场时间仍维持在45分钟左右,和前几轮相比没有实质性提升,首发U23球员平均出场时间51.2分钟,较之第6轮首发U23球员平均出场60分钟的最高纪录差距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第9轮比赛结束,河南建业派出过6名U23球员,使用U23球员的数量和时间均是各队之首,主帅贾秀全对于年轻球员的使用和提拔值得称道。

相对来说,竞争没有中超激烈的中甲球队更敢于使用年轻球员。中甲第9轮7场比赛(北京人和VS大连一方的比赛延期),共有29名U23球员出场,首发球员23人,平均出场时间67.8分钟,首发平均出场时间达到81.5分钟,创了赛季新高。相比中超U23球员平均45.1分钟的出场时间,中甲要高出22分钟。

新政受阻青训不作为惹的祸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什么中超各队排斥U23新政?其实,U23政策在中超赛场受阻的背后,是中国足球前些年在青训方面的不作为。

从目前来看,对于U23球员的使用,主要分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球队中没有优秀的年轻球员,作为主教练只能派上“打酱油”的U23球员应付。踢个10至20分钟就换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对足协新政的变相讽刺。

另一种是年轻球员在足协新政提携下能够在球队战术体系中站稳脚跟。其中,广州富力的黄政宇,河北华夏幸福的高准翼,贵州恒丰智诚的闵俊麟就是代表人物。这一类U23球员能够在首发阵容站稳脚跟,主要还是自身能力能够达到中超的水准。

不过,这种能够站稳脚跟的球员太少了。中超打完第9轮,有且只有广州富力的黄政宇一名U23球员能够9场全勤、打满810分钟。之所以出现这种惨状,是中国足球前些年青训不作为结出的恶果。

有网友表示,U23新政不能解决“造血”问题,真正解决“造血”问题的还是青训。

猛药去疴里皮谏言贯彻到底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有人反对,就会有人支持。对于U23新政,国足主帅里皮就站在了支持者的行列,“今年年轻球员的参与度大于以往,这是U23政策的积极意义。”

对于新政受阻,里皮表示,这是各队在和规定耍心眼。他甚至谏言足协,可以改成用U23换U23,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人钻空子。里皮认为,教练员提前换下年轻球员的行为会影响到球员的信心,“球员的建设是全方面的,不仅是技战术,还有心理。一名主教练开场不久就把年轻球员换下,传递了主帅对他们没有信心的信号,主教练对他们没有信心,球员何来的信心?”

与里皮一样,U19国青队主帅、德国人伊塞克也对U23新政持肯定态度,“中国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太完美的地方。如果一名年轻球员只打十多分钟就被换下,那还不如不上。如果在其他档次低一些的赛事中打满90分钟高质量的比赛,锻炼价值大过中超这十多分钟。”伊塞克也给足协支了一招,“如果U23球员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上半场就被换下,能不能对球队进行处罚?比如换一次罚100万人民币?反正现在有些俱乐部愿意花钱。用这笔罚款成立一个基金,用于中国草根足球的发展,或者给青训教练增加工资、做校园足球培训等,这样行不行?”

信报记者张九江

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

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

 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之前,中国足协公布了2022赛季中超、中甲U-23球员相关政策,每场至少保持1名U23在场,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

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1

 开局八连败的中超广州城俱乐部收获了3分,但这三分来得实在曲折。

 北京时间7月6日,中国足协进行中超俱乐部会议,就外界关注的大连人和广州城比赛中发生的U23球员换人争议事件做出裁决。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中国足协给出的官方结论是——按照规则判大连人弃权,比分按照0-3计算。这也就意味着,原本0-2输球的广州城3-0赢下比赛,八连败的广州城也拿到了3分。

 广州城俱乐部向足协抗议。

 事情发生在6月8日晚,中超第2轮大连人2-0战胜广州城,取得新赛季首胜。但广州城俱乐部赛后致函中国足协,抗议大连人未按联赛规程使用U23球员,申请判罚大连人本场比赛弃权。

 广州城在抗议函中写道:“比赛进行到第67分钟时,大连人进行换人调整,球员吴伟(非U23球员)换下场上唯一U23球员黄嘉辉,比赛进行到第69分钟时,大连人再次进行换人调整,U23球员王腾达、赵健博被替换上场。”

 “因此,在球员黄嘉辉被替换下场至王腾达、赵健博被替换上场期间,大连人在场上无U23球员。”

 根据《2022年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规程》第十条第九款:“每场比赛中,每队至少保持1名U23球员(1999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非港澳台的国内球员)在场上,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或替换程序已用完、被红牌罚下等原因除外;U23球员减免及补偿政策,以中国足球协会相关通知为准。”

 “俱乐部如违反相关规定,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委员会还将视情节对该俱乐部作出进一步处罚”。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大连人队的'单欢欢今年随U23国足在海口集训期间受伤。根据足协官网4月25日发布的一则通知显示,“各中超、中甲俱乐部,如有球员入选U23国家男足,在球队备战集训、参赛及防疫隔离期间,相关俱乐部可不执行U23球员出场政策”。

 补充条款包括“俱乐部被征调的U23球员在征调期内出现伤(病),经国家队队医检查并报中国足协批准后,球员返回俱乐部,在伤(病)治愈前,仍视同被征调球员。”

 但根据广州城俱乐部官方申诉显示的信息,本场比赛开始前,中国足球协会并未通知大连人俱乐部可享受U23球员减免及补偿政策。

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2

 7月6日下午,中国足协对中超第2轮大连人2比0广州城U23争议事件有了结果,最终大连人被判弃权,0比3告负,广州城拿3分,这也是广州城本赛季的首个积分。

 中超第2轮大连人vs广州城比赛中,第67分钟大连人进行换人调整,大连人的5号球员吴伟(非u23球员)换下场上唯—U23球员黄嘉辉。2分钟后,大连人再次进行换人调整,U23球员王腾达、赵健博被替换上场,分别换下了商隐以及阎相闯,因此出现了两分钟大连人场上无U23球员的情况。

 之前,中国足协公布了2022赛季中超、中甲U-23球员相关政策,每场至少保持1名U23在场,而减免政策的具体规定为:各中超、中甲俱乐部,如有球员入选U23国家男足,在球队备战集训、参赛及防疫隔离期间,相关俱乐部可不执行U23球员出场政策。

 大连人出现了两分钟场上无U23球员的情况,大连人方面认为因单欢欢在U23国家队受伤,因此大连人可享受U23减免政策,但中国足协未表示确认,足协此前公开确认享有这一豁免规则的只有山东泰山。

 事后,广州城方面抗议大连人未遵循U23规则,应判其弃权,“本场比赛开始前,中国足球协会并未通知大连人俱乐部可享受U23球员减免及补偿政策,因此,我俱乐部对大连人未按联赛规程使用 U23 球员提出抗议,现特向贵协会申请按中超联赛规程判定大连人该场比赛弃权。”而大连人方面则表示,大连人U23政策有豁免,因为单欢欢3月在U23国家队集训时受伤。

 最终,在今天足协的会议上,中国足协综合规则及各类证据材料,最终公布了结果,那就是本场比赛最终足协判定大连人弃权,被判0比3告负,广州城收获3分。那么原本赛季双杀广州城的大连人对阵战绩变为1胜1负,同时此前未获一胜的广州城收获了本赛季他们的第一场胜利。

 也就是说,前8轮战罢,广州城的战绩变成了1胜7负,凭净胜球优势升至积分榜倒数第二的位置,而大连人变成了1胜4平3负位列第13位。

足协判大连人违规使用U23球员,广州城收获3分3

 大连人与广州城已经结束了本赛季的两次交锋,大连人两战分别以2-0和3-0双杀了广州城,同时这两场比赛也是目前大连人仅有的两次胜利。不过双方第二轮联赛第一次交锋时,却留下了争议。

 大连人在场上有2分钟的时间是没有U23球员的,这一情况正常来说已经违反了足协的U23规定,即场上必须要有一名U23球员在场,除非有U23豁免权。赛后广州城也向足协反馈,声称大连人违规要求足协按照0-3予以判负。

 这场比赛结束后大连人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球队的U23前锋单欢欢因为在U23国足受伤,所以他们认为应该享有豁免权,但是足协发布的豁免名单中只有山东泰山,所以大连人并不适用这项豁免权。

 之后大连人解释换人请求是同时发出的,但是裁判却将因伤下场的U23球员先换了下来,导致另外的U23球员在第二次换人中才登场,所以这个问题也有裁判的一定原因,所以不应该被判弃权。

 足协紧急召集中超俱乐部负责人开会,主要内容除了恢复主客场制同样也要讨论关于大连人和广州城这场比赛的争议。最终在会议上足协结合U23规则以及当时现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最终的判罚结果,出人意料的判罚大连人弃权,比赛按照0-3判负,当时大连人2-0广州城的赛果被推翻。意味着大连人被剥夺3分,广州城增加3分。

 广州城此前在联赛中8战全败,惨遭0分垫底,而大连人刮起压着打风暴,8战2胜4平2负积10分,算是超水平发挥了。如果按照足协的判罚结果,广州城积分上涨3分同时依靠净胜球压过河北一头,排名上升一位来到倒数第二位,而大连人扣除3分增加3粒失球数减去2粒进球数,排名下降位第13位。

 至此大连人与广州城的争议算是告一段落,不过相信大部分球迷对这个处理结果非常不认可,认为广州城倒数的3分胜之不武,大连也被欺负了。不过既然事情依然如此,心还是要放宽,大连人俱乐部被欺负,就把劲儿都使到场上去,一分一分在争回来,这才是最好的回击。

 接下来对于恢复主客场制,大连方面仍然表现出了以德报怨的态度,全力支持足协恢复主客场,并欢迎其他球队将大连选做中立场地或者赛区。

珍惜吧,新政削弱中超亚冠竞争力 何时再挑

5月24日深夜,中国足协突然发布两项新政,立马让中国足球炸了锅。中国足协的意图是让本土年轻球员得到更好的发展,但也可能直接影响中超联赛的发展,甚至也必然会弱化中超联赛在亚冠中的竞争力。

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虽然说联赛中是这样的政策,亚冠可以正常使用3+1外援政策,但中超长期使用U23新政策,那么球队亚冠阵容肯定会受到影响。比如说,联赛中如果使用3个外援就必须起用3个U23,到了亚冠中这3个U23肯定不会再首发,球队阵容的连续变动,直接影响球队的稳定性。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该项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从《2016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来看,16支球队里只有长春亚泰和延边富德处于盈利状态,其他14支球队或多或少都存在亏损。

征战亚冠的这些中超土豪俱乐部,要想和以往那样继续引进高质量外援,就会背上昂贵的“奢侈税”。比如说,上港引进浩克、奥斯卡以及埃尔克森总共花费了1.343亿欧元转会费,但如果这是在2017年夏天,上港就应该付出接近2.7亿欧元,超过了20亿元人民币,这对中超俱乐部来说很难消化。

欧洲联赛的优质外援,来到中超踢球,转会费本来就存有溢价的现象,一名身价评估1000万欧元的球员,到中超起码得2000万欧元(以奥斯卡为例,巴西人转会费6000万欧元,可他如今的评估身价不过是2500万欧元,来到中超前的评估身价也不过是3500万欧元),而如今的新政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转会费得达到4000万欧元,谁能接受?本赛季奥斯卡转会上港的费用为6000万欧元,这要是在新政后俱乐部得掏出1.2亿欧元!

可以想象,在新政实施后,中超很难会再有如浩克、奥斯卡这种级别的外援。除非个别中超俱乐部想办法,利用规则漏洞,从海外的中国卫星俱乐部租借引进世界球星,但足协也很有可能继续查缺补漏堵这个漏洞。但总而言之,中超球队接下来的外援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中超本土球员整体能力无法和日韩媲美的情况下,接下来的亚冠联赛中,日韩球队恐怕会再次碾压中超球队。

中超外援3+1政策改了吗

中超外援限制政策、中超和中甲U23球员强制政策终于来了:从2017赛季起,中超外援上场人次最多三人,不分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中超和中甲18人报名名单中,必须有2名U23以下球员,其中必须有一人首发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