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萨马兰奇老人的事迹
2.为什么巴西能够获得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
3.2016年奥运会在哪里聚办
4.皇马与巴萨的豪门恩怨?
5.关于萨马兰奇
6.萨马兰奇为中国做出了多少贡献
萨马兰奇老人的事迹
早期生活 萨马兰奇出生于巴塞罗那一个经营纺织业的富裕家庭。童年时,他是一名热衷旱冰球的球员,年轻时组织过旱冰球队,后创立旱冰球协会并任主席。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在1938年在他18岁时被征召进共和国部队,担任一名医疗勤务兵。然而,他在政治上反对共和国,并逃至法国。他迅速回到在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国,并加入西班牙法西斯运动长枪党。萨马兰奇是一名公开的主业会会员。 商业和政治生涯 在1939年共和国的失败后,萨马兰奇在巴塞罗那高等商业研究院学习商业。他有作为新闻报的一名体育记者的短暂生涯,其结束于1943年在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以11-1击败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后他因为批评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支持者而被辞退,而后参与他的家庭的纺织生意。他在1984年加入西班牙最大的储蓄银行凯克萨的董事会,并从1987年至1999年担任董事长。他从他在1999年退休至他去世仍然是名誉董事长。 萨马兰奇从1955年至1962年在巴塞罗那市政府任职,负责体育。他在佛朗哥时期的最后十年,从1967年直至1977年的民主恢复期间是西班牙国会的一名地区代表(下议院议员)。从1967年至1971年,他也担任体育国家代表(部长),并且从1973年至1977年他是巴塞罗那省代表团(治理委员会)主席。他在1977年西班牙与苏联和蒙古之间的外交关系恢复后立即被任命为西班牙驻这两个国家的大使——这个职位帮助他在1980年在莫斯科被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中获得东方集团的支持。 在他在1967年被西班牙国家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任命为政府体育部长前,他在一些奥林匹克事件中是西班牙队的外交使团首长。他也成为西班牙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从1974年至1978年是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 在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在1980年7月15日和18日之间在莫斯科被举行的第83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会上,萨马兰奇被选举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在他的任期内,萨马兰奇以大的电视合约和赞助使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财务上变得健康。虽然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仍然被东方集团抵制,国际奥委会参与成员国家的数量却在萨马兰奇任期内的每届运动会上增长。萨马兰奇也想要最好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竞争,这导致专业运动员的逐渐认可。 萨马兰奇的一个成就是国际奥委会在1970年代的财务危机中的财务拯救。运动会本身是主办城市的负担,以至于好像没有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者。在萨马兰奇时期,国际奥委会修改了它的赞助协议(选择跟随全球赞助商而不是允许每个国家联盟随本地的一个赞助商),和新的广播合约,商业化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使它们在经济上更切实可行。 在每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时,萨马兰奇发表主席讲话,赞扬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者,夸奖是“历届最好的”运动会,这成为他的一个传统。他只有一次在亚特兰大的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没有给予这种赞扬,组织受到严重批评。 在2001年,萨马兰奇不再申请主席职位。在莫斯科被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他由雅克·罗格接任。在此次全会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授予萨马兰奇“荣誉勋章”。而后他变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名誉主席。他任国际奥委会首领时间第二长(21年),任职最长的是皮埃尔·德·顾拜旦(29年)。随着他的退休,他在马德里申办2012年和201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扮演一个主要角色,虽然两次都不成功。在1991年因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的赞赏,他被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授予萨马兰奇侯爵头衔。 批评 1950年代,萨马兰奇成为巴塞罗那市议会议员,由此进入政坛,随后他又加入了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控制下的西班牙下议院。在独裁统治最后几年内,萨马兰奇被任命为加泰罗尼亚首领,身着法西斯制服,行纳粹军礼,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直到1971年时,他还曾向一家当地的报纸表示:“我忠于佛朗哥代表的一切精神。我崇尚法西斯主义运动,毫无疑问,在我的余生我仍会保持这份忠诚。” 萨马兰奇在任主席期间,因发生在国际奥委会内的数起丑闻和腐败事例被批评。在有关在犹他州盐湖城被举行的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贿赂丑闻中,国际奥委会和美国奥委会马上开始联合调查,与此同时,此事也引起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的关注,两者先后介入此事。一个秘密调查开除了数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但萨马兰奇被证明没有做坏事。丑闻的结果是萨马兰奇设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腐败,并发动一次申办过程的改革。 萨马兰奇与中国 1978年,萨马兰奇首次访问中国,其后又多次去过中国。他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潜力和重要性,因此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后,他大力支持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发挥作用;而萨马兰奇退休前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行。2001年7月,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为他完成心愿。萨马兰奇曾经说过:“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家庭 萨马兰奇于1955年12月1日娶玛利亚·特蕾莎·萨利萨奇斯·罗(Maria Teresa Salisachs Rowe,昵称Bibí,1931年12月26日-2000年9月16日)。她在他出席在悉尼的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在西班牙去世。萨马兰奇与妻子育有两个孩子,他的儿子,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萨利萨奇斯(Juan Antonio Samaranch Salisachs),自2001年以来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他的女儿,玛利亚·特蕾莎·萨马兰奇·萨利萨奇斯(Maria Teresa Samaranch Salisachs),自2005年以来是西班牙冰上体育运动联盟主席。 逝世 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因急性心脏衰竭入院治疗,当地时间13点25分因病情危重在巴塞罗那的奎荣医院内去世,在他去世前他遭受数年疾病困扰 作为加泰罗尼亚政府金质奖章的接受者,萨马兰奇在加泰罗尼亚政府大厦内接受瞻仰。他的葬礼弥撒在2010年4月22日在圣欧拉利亚大教堂,西班牙王室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代表出席了葬礼弥撒。
为什么巴西能够获得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
里约一张特殊地图成制胜法宝 它赢得奥委会的心
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于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哥本哈根喊出“里约热内卢”的名字——2016年奥运会申办大戏落下了帷幕。在与马德里、芝加哥、东京的角逐中,无论场馆设施硬件还是举办大赛经验都占据下风的桑巴之城里约为何能最终反败为胜?里约申奥主席努兹曼在陈述中展示的一张特殊地图很可能就是决定成败的秘密武器。
这张地图只是普通的世界地图,但它在欧洲版图上标注了30个圆点,亚洲有5个圆点、大洋洲2个圆点、北美洲12个圆点(包括美国的8个圆点)。大大的数字写在地图上,而南美洲呢?没有,辽阔的南美洲却一片空白,没有一个圆点,里约以这种无声的语言提醒着拥有投票权的所有执委——这块大陆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
“请给这个新的大洲打开一扇门,南美洲已经为推动奥利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好准备。”努兹曼在陈述中说。而亲临现场的巴西总统卢拉则称现在是时候正视这个“不平衡”,该到让里约举办2016年奥运会的时机了。巴西获得奥运主办权,意味着奥运会属于所有大洲的民众。
国际奥委会选择奥运会举办城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第一条就是看举办奥运会是否能给一个国家带来有深远意义的变化,以及是否能更好地推广奥林匹克运动。而与其他3个候选城市相比,里约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南美大陆还是处女地。东京已经举办过一次,美国从1984年以来也已先后举办两届夏季奥运会和一届冬季奥运会,而2012年夏奥会和2014年冬奥会都将在欧洲大陆举办。这是里约第三次申办新世纪的奥运会,而此前,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三次申办都没有成功。
此外,里约当然也具备了其他必备的条件。举办2007年泛美运动会和成功申办2014年世界杯为里约积累了举办和申办国际大赛的经验。在治安问题上,巴 西联邦政府已经花大力气整治,犯罪率得到了控制。在至关重要的财力支持问题上,里约也有政府财政做强硬后盾。而巴西从上到下更是全民鼎力支持。
巴西总统卢拉说:“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只不过是再次举办奥运会而已,但对于巴西来说,这是关系到能否提升民族尊严的问题,没有任何国家比巴西更需要举办一次奥运会。”
牢牢守住地处南美大陆的优势,目标明确地打出最有针对性的王牌,成为了里约在这场奥运会承办权的激烈竞争中最终胜出的关键 申办城市1
芝加哥
优势
曾经是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他在芝加哥居住了25年,所以的支持无疑是这个城市的优势。而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媒体也认为奥运会的举办会给国内低迷的经济带来振兴的效果。
劣势
盐湖城冬奥会贿选丑闻并未完全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贿选事件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失去了去申办城市考察的权利。而且,美国奥委会及其主席拉里·普罗布斯特在财政方面的一些决策让国际奥委会非常不满。这两个问题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们对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体育缘一提到芝加哥,很多人会想到伟大的公牛队和伟大的飞人乔丹,“闪电侠”威德也出生在芝加哥。同时,芝加哥是拥有美国职业棒球、职业篮球、职业橄榄球和职业冰球四大职业体育的城市。
申办城市2
马德里
优势
马德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做得非常好,并拥有84.9%的市民支持率,这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比较重视的地方。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支持,也可能帮助马德里拉到不少选票,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西班牙添了不少印象分。
劣势
国际奥委会的评估报告称马德里承诺竣工的部分场馆并没有如期完成。另外,萨马兰奇的影响力是不确定因素,如果马德里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萨马兰奇身上,显然不现实。
体育缘 这座城市与一支伟大的球队联系在一起——皇家马德里队,被称为“银河舰队”,目前C罗、卡卡等世界级巨星均效力该队。
申办城市3
里约热内卢
优势
如能把奥运会第一次带到南美洲,这对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说应该非常有吸引力。里约的申奥宣传工作做得很好,而且还保证具有足够强大的财政支持来保证。巴西总统卢拉不遗余力地支持里约申奥,为里约增强了不少竞争力。
劣势
里约的犯罪问题一直以来让人头疼。由于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地索契同样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因此把连续两届奥运会交给两个没有举办奥运会经验的城市是否稳妥,也是国际奥委会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同时,2014年世界杯也将在巴西举行,巴西财政是否能够承受连续两个世界大赛的压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体育缘作为1950年世界杯举办地,里约热内卢曾为此专门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能容纳20万人的马拉卡纳体育场。此外,罗马里奥和罗纳尔罗等著名球星均从这里走上巨星之路。
申办城市4
东京
优势
相比较其他3个竞争对手来说,东京的治安是最好的。东京的申奥活动一直很低调,主打“绿色”这张牌,强调先进的建筑、赛场、技术等理念,而环保将会契合许多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心意。东京奥申委主席河野一郎20余年与兴奋剂作斗争的经验也将会是东京申奥的筹码之一。
劣势
2008年奥运会在亚洲的北京举行,奥运会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再次回到亚洲可能会显得对其他洲不公平。另外,东京的申奥活动太过低调,以至于让很多委员都认为东京申奥的热情不足。东京代表团在会议上坚持全部用英语进行发言,而不是用能够更加准确表达他们想法的日语。有人曾经建议日本代表团适当地用日语,但是被他们拒绝了。
2016年奥运会在哪里聚办
巴西里约热内卢 北京时间10月3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进行,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票选里,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三轮投票击败西班牙马德里,获得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 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巴西里约热内卢和西班牙马德里四座申奥城市先后做了申奥陈述报告,美国芝加哥打出了总统和总统夫人米歇尔两张王牌,搭乘专乘的“空军一号”夜间从华盛顿飞抵丹麦的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强调了美国的民主力量,芝加哥多元文化交融的优势,而夫人则是发挥“柔性公关”,称自己以一个母亲和女儿的身份而来,而不是总统夫人身份,体育和奥运已经深入芝加哥的普通民众心中。 随后东京在首相鸠山由纪夫带领下进行了陈述,鸠山由纪夫指出“东京有资格作为公共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楷模”,提出在21世纪举办新型的奥运会,在海边建造森林,在森林旁建造主会场等高科技举措战略构想。最后日本代表团表示,日本人虽然内向,但只要承诺的,就一定能办到。 里约热内卢派出了包括巴西总统卢拉、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球王贝利在内的强大代表团,阿维兰热动情的说道:“希望在迎接奥运会首度登陆南美的同时,庆祝自己的百岁生日,因为恰巧在2016年,我将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而卢拉重点强调南美大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申奥不仅仅是里约的愿望,也是整个南美的渴求。巴西代表团甚至专门绘制展示了地图,以欧美密密麻麻的的历届奥运举办城市,衬托南美版图的空白。 最后发表陈述的是西班牙马德里,马德拉使出了撒手锏——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他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萨马兰奇强调:“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对于西班牙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这位89岁的老人的出席,本身就赢得了不少感情分,更不用说这番发自肺腑的言论了,马德拉代表团强调了民众超高的支持率,以及这座城市悠久的体育传统。 国际奥委会的投票委员票数分布是这样的:欧洲47票,亚洲22票,美洲18票、非洲15票,大洋洲4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本人不参加投票,来自巴西、美国、西班牙和日本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也不会参加第一轮的投票。 第一轮投票根据规定,只要有一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半数即可宣布胜出,否则淘汰当轮得票数最少的一个城市,再进行下一轮投票。第一轮投票一共有94票有效,美国的芝加哥意外的被淘汰出局!第二轮投票,投票人是96名,其中有1人弃权,有95人投票,日本东京票数最少被淘汰出局!最后一轮,幸运儿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和西班牙马德里之间产生,投里约热内卢按8号键、投马德里按9号键,第三轮的角逐结束! 最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北京时间00:30宣布,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里约热内卢。 投票结果: 第一轮 马德里28票,里约26票 东京22票,芝加哥18票 芝加哥爆冷出局 第二轮 里约46票,马德里29票,东京20票 东京遭淘汰 第三轮 里约66票,马德里32票 里约热内卢申办成功 最后陈述在一次奥运会申办当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许多国际奥委会委员都表达过相似的观点:“好的陈述不一定加分,坏的陈述一定减分。”这些年来,申奥竞争日益激烈,连续两届奥运会(冬季和夏季)的申办都由少到个位数的票数来决定奥运会的归属。因此,最后陈述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2016年奥运会申办也是一次非常激烈的申奥竞争,各个城市的最后陈述又表现得怎么样呢? 芝加哥:光环属于第一家庭 就实质陈述内容来说,芝加哥的最后陈述并没有泛泛而谈,相反,他们相当有针对性。据透露,在今年夏天对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所做的技术陈述中,IOC最担心芝加哥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保障,另一个是出入境管制问题。在2日的最后陈述中,芝加哥基本上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工作,算是很有实质性的内容。 不过,在“风之城”的整个陈述中,最大的光环还是套在了最后几天才加入申办团队的两个人身上,那就是巴拉克·和第一夫人米歇尔·。 米歇尔的表现被此间舆论视为芝加哥最后陈述中最优秀的那一个。她在发言中提到了家庭,父亲、哥哥以及女儿,尤其是提到了父亲如何用体育的力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打动人的陈述,因为事实上,米歇尔和她的哥哥读书时都是运动健将,体育确实改变了她的生活。所以很多评论都认为,美国第一夫人发挥了“柔性公关”的力量,一改人们对于美国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值得“最好”的评价。。对于的表现,评价就比较复杂了。美国有些评论认为他过度冷静,似乎没有传达出芝加哥申奥的激情。但美国之外的人们觉得,此前表现不错,最后时刻“露出狐狸尾巴”——他将“美国梦”等同于“奥林匹克理想”,还大谈美国的民主实践,犯了国际奥委会“政治不介入体育”的忌讳。 总体而言,芝加哥的最后陈述中规中矩。笔者个人认为,尽管美国人体现了足够的自信,但对于听者而言,仍然很难找到一个“奥运会应该选择芝加哥”的特别理由。事实证明:只有光环,是不够的。 东京:英语过关 激情“过火”? 在亚洲当中,日本人的英语怎么样?平均水平不怎么样,而国际奥委会的工作语言却是英语和法语。当然,在申奥城市的最后陈述当中,是可以使用本国语言的,但许多城市为了“拉拢”国际奥委会委员,都尽量采用这两种语言进行最后陈述。东京也不例外,最后陈述全程都用英语,奥申委CEO河野一郎还用法语讲了一段。记者看到,新闻中心里虽然有懂法语的记者在窍笑,但大家在这一点上仍然给予日本人肯定。 不过,有件事情让东京的最后陈述多少有点显得奇怪。此前,日本人的申办受到过“缺乏激情”的批评,在最后陈述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申办官员轮着班的“宣誓”:我们日本人对奥运会是有激情的,我们也有梦想,有实现梦想的实力。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东京的最后陈述中,每个陈述人似乎都有点用力过猛,似乎特别想表现出他们激情,甚至有点“大喊大叫”的倾向。这种好像“过火”的激情大概影响不了IOC委员。 里约热内卢:历史责任重千斤 里约热内卢最终赢得了胜利,如果说他们的最后陈述在他们的胜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的话,恐怕在于他们始终把主轴放在强调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他们自身的“历史责任”上。 巴西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努兹曼一开始就在自己的发言中强调,选择巴西是在开拓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边界。国际奥运会前总干事卡拉德是里约这次申办的高参,他后来透露,自己特地建议努兹曼在最后陈述中把地图展示出来,让国际奥委会看看:欧洲举办了20多届奥运会,美国举办了 8次,亚洲5次,澳大利亚2次,南美才几次?零!努兹曼果然如法炮制,果然也给IOC委员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很多委员都谈到了选择南美大陆举办奥运会的意义,那就是使奥林匹克的版图更加完整。奥林匹克运动应该发展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里约用这种理念拓宽了IOC委员的眼界。 巴西总统卢拉的陈述走的也是这条路子,区别在于,他强调的是奥运会将为巴西带来的变化,那就是社会的转型升级——这和北京当年的策略相当一致,那就是赋予IOC一个重大的历史责任,使一个国家能够张开双臂、自信的拥抱世界。这种责任是奥林匹克运动愿意承担的。 从这个意义上,强调“历史责任”的里约的最后陈述一点花招都没有,而是直接击中了问题的核心。 马德里:老萨余威以情动人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萨马兰奇在IOC的影响和能量的确是不能轻易小看。而从陈述来看,打“老萨牌”的马德里,也在努力打“感情牌”。 主持马德里最后陈述的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身份的小萨马兰奇,当他介绍自己父亲出场时,他先阐述了大段老萨在IOC中的历史和业绩,最后才说:“他也是我的父亲。”这种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崇拜——对IOC委员们来说,他们中不少人眼中的萨马兰奇恐怕也是如此。 而老萨自己,也在努力想要“以情动人”,他不说自己为IOC做出了多大贡献,只说自己和IOC共度了多少岁月,而现在,他愿意把最后的生命贡献给马德里的申奥事业……如此声明实在惊人,谁能不被一个古稀老人的最后愿望所感动呢? 此外,马德里在最后陈述中还弄出了5个宣传片,比其他3个对手都要多。宣传片内容相当精彩,基本都是反映普通的西班牙民众对马德里、对奥运会、对体育运动,甚至是对生活的不同看法,非常亲切而感人。可以说,以情动人,马德里超过了自己的对手。 可惜的是,老萨的余威只能够做到“以情动人”,无法影响大多数委员头脑中的里约热内卢这个“合乎逻辑的选择”。
皇马与巴萨的豪门恩怨?
其实皇马巴萨的恩怨远不止球场上的,还有政治原因。
加泰罗尼亚地区和马德里地区的历史恩怨情仇
巴赛罗那是注册会员人数最多的豪门,甚至连教皇保罗二世都不顾地域、僧俗的差异而加盟其球迷大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首脑萨马兰奇、阿维兰热也公开展示自己的会员证;该队曾将罗马里奥、罗纳尔多、里瓦尔多等足坛天皇巨星送至巅峰,屡获世界足球先生称号;他们是世界唯一在队服上不加广告(除服装本身的品牌之外)的职业俱乐部,只是因为骄傲的加泰罗尼亚人认为任何商业广告都无权超越伟大的巴塞罗那队;他们集欧洲三大杯于一身,还17次赢得西甲冠军。
皇家马德里堪称最老牌的欧洲劲旅,他们八次捧起欧洲足坛的最高荣誉――欧洲冠军杯,而第二名才得过三次;他们的主场不败纪录长达8年零18天,23个赛季从未在主场失利;他们曾在一个赛季打入107球,又在一场欧洲比赛时狂灌对手11球;他们夺得30次西甲联赛桂冠,所向披靡。
伊比利亚的恩怨情仇——上篇
十五世纪西班牙人开始收复失去的土地之前,马德里和巴赛罗那,只是冷淡的相望。
马德里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都,高踞在半岛的巅峰, 俯视着他的伊比利亚. 而巴赛罗那的历史要久远的多, 在迦太基人向罗马宣战的时候, 这海神波塞冬化身的民族, 就在伊比利亚的东海岸建立了自由港城巴赛罗那, 多少年沧海桑田, 罗马帝国已不在人间, 迦太基人也变成了加泰罗尼亚人, 而自由的港城依然存在,它享受着地中海的暖风, 它是骄傲的巴赛罗那。
此时的马德里, 是贵族的庭院, 绅士和夫人们抽取羊毛业的利润, 过着无忧无虑的奢侈的生活, 他们敬爱万能的, 相信天主能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善待那里的人民, 他们的性格保守而虔诚。巴赛罗那却是平民的天堂, 这里有欧洲最讲究的手工业作坊和最忙碌的行商, 他们的思想自由而开放. 贵族们嫌弃平民的世俗, 平民们蔑视贵族的懒惰, 两个城市松散淡漠的关系, 大抵便是如此。
直到有一天, 美丽而任性的伊莎贝拉改变了整个伊比利亚。这个渴求真爱的女孩, 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性继承人, 却被政治联姻捆绑, 要嫁给年迈的葡萄牙国王, 然而她勇敢的摆脱了这联姻, 与相爱的阿拉贡王国菲迪南王子私奔, 整个卡斯蒂利亚沸腾了。终於, 屈服于伊莎贝拉对爱情的坚贞, 马德里同意了她和王子的婚姻, 於是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融合为整体, 一个崭新的西班牙诞生了。
随之而来, 是西班牙的扩张。累年征战, 使财政不断吃紧, 马德里的贵族们, 渐渐把目光转向了富裕的自由港城巴赛罗那。
马德里的传统, 是卡斯蒂利亚人的自高自大, 奢华的作风和对商业的蚩之以鼻。对天主教的狂热, 又让他们承担了太多义务, 他们的肩膀上, 永远抗着东征的战旗,和十字军的铁架. 而加泰罗尼亚人和信仰新教的纳瓦尔相邻, 对异教徒, 他们更希望宽容, 他们的财富来自大海, 他们信仰自由贸易。
那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 西班牙一块一块的占据海外领土, 财政问题却依然严重, 面对需要供养的庞大舰队, 伊比利亚人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卡斯蒂利亚的路线, 就是马德里的方针, 从美洲运回金银, 赶走精明的犹太人和摩尔人, 国内通货膨胀就坚决限制出口, 另一种选择是:尼德兰路线, 也就是加泰罗尼亚的方针, 用宽容取代仇恨, 重视海上贸易和手工业, 继续大航海。可惜, 西班牙人选择了卡斯蒂利亚路线, 为了宗教, 他们决定不惜一切。
“您帮助上帝惩罚所有的异端, 那也要上帝给您必要的手段啊。” 当时的人们这样向他们的国王报怨。
马德里方针却不依不饶的被执行了, 自由自治的巴赛罗那首先惹恼了国王, 1473年, 王军的铁蹄终於征服了自由之港, 加泰罗尼亚人含着眼泪向马德里表示臣服, 然而卡斯蒂利亚的上帝之鞭仍然无情的向他们抽去, 旬日间, 城市几乎被毁灭。就在那一刻, 巴赛罗那与马德里, 宽容与残暴, 自由与王权之间, 永远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马德里路线迎来了全盛期, 然而就在查理五世的时代, 巴赛罗那仍然不屈. 神圣罗马帝国在德意志扫荡新教, 查理命令加泰罗尼亚人给普鲁士人提供军费, 却遭到了冰冷的拒绝。查理在焦头烂额中退出王位, 后来的继任者昏庸无能, 而此时的法兰西, 太阳王路易十四正冉冉的升起, 於是加泰罗尼亚人开始反叛, 在太阳王的帮助下, 他们终於脱离了西班牙。
伊比利亚的恩怨情仇——中篇
300年后,巴塞罗那再一次陷落。马德里的军卒用火枪扫荡城市,无论迦太基人的古风车,还是巴洛克式的柔和的教堂,都在马德里的皮鞭下颤栗,炮声中坍塌,城市满是硝烟、瓦片和加泰罗尼亚人的泪水。卡斯蒂利亚人发泄出积攒了300年的征服欲,竟是如此疯狂。
这次暴行后,加泰罗尼亚语被禁止,迦太基风格的壁画被强行剥掉,加泰罗尼亚人不仅失去了自由的巴塞罗那,更失去了自由的航海文化。马德里的高压下,巴塞罗那消逝了美丽的光泽,整个伊比利亚也进入了黑暗的长夜,而那正是工业革命机轮滚动的前晨,西班牙却静止了,大航海时代的骄傲和梦想早已不在,西班牙沦落为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这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直到19世纪30年代,巴塞罗那的经济渐渐复苏,人们也开始追忆加泰罗尼亚的语言和文化。国王暴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仍然对立,谁也不准备去化解。
19世纪末,足球传到了西班牙。
1899年,巴塞罗那俱乐部宣告成立,三年后的1902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也宣告成立。卡斯蒂利亚人和加泰罗尼亚人的对抗,开始出现在足球场。1928-1929年,西班牙联赛的第一个赛季启动,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毕尔巴鄂竞技、皇家社会、阿雷纳斯、马德里竞技、西班牙人、欧罗巴、伊隆皇家联队,还有桑坦德竞技,这十只球队开始了西甲不朽的传奇。
而第一个赛季,就是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之间的竞争,联赛倒数第二轮,两队同积23分,在强大的压力下,巴塞罗那的小伙子们出征马德里,在卡斯蒂利亚人的主场,巴塞罗那以1:0击败了皇家马德里,夺取了西班牙联赛第一个冠军,每一个加泰罗尼亚人都坚信,那一刻,上帝与倍受苦难的巴塞罗那同在。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第一个赛季的角逐,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的双雄会,竟决定了西甲以后几十年的格局。而主场告负0:1的比分,也成为皇家马德里心中永远的痛,输了一个球,输掉了一个冠军,更输掉了卡斯蒂利亚人的自高自大,以后无论在主场赢回多少个球,马德里都会同样的伤心,因为时光不会重来,西甲联赛第一座冠军奖杯,永远属於骄傲的巴塞罗那。
联赛不久之后却停顿了,因为西班牙又开始了内战,佛郎哥要象查理一样统治大地,他要毁灭民主,为了捍卫共和国,加泰罗尼亚人和阿拉贡走在一起,他们肩并肩与战斗。相反,大部分卡斯蒂利亚人却支持佛郎哥,也许他们的骨头里深刻着王权。那是个动荡的时代,共和国的旌旗飞舞,战斗的号角响遍西班牙,尽管人们用血肉捍卫自由,但自由仍然远离他们而去,最后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干预下,共和国派壮烈倒下,最终如愿以偿的占有了政权。
随后的法西斯年代,两个城市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马德里是法西斯的门面,又是卡斯蒂利亚人的核心,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照。而巴塞罗那,因为在内战中对自由的执着,顽强抗战到最后时刻,遭到法西斯严酷的压制,加泰罗尼亚的语言和文化被摧毁,又一个黑暗的时代来临了。
伊比利亚的恩怨情仇——下篇
佛郎哥彻底控制了西班牙。即使二战已经落幕,法西斯已经灭亡,伊比利亚的换了方式却依然存在。
政治往往嘲笑真诚的勇士,加泰罗尼亚人无奈于苍白的现实,便在体育上不屈的与马德里抗争。两个城市足球的较量,终於成为“西班牙国家德比”,并震撼着欧洲足球的心。
五十年代以前,皇家马德里的成绩与他气派的名字并不相符,真正的强者是巴塞罗那和巴斯克人的毕尔巴鄂。仅在四十年代,巴塞罗那就拿到了四个联赛冠军,而截止1950年,皇家马德里只夺过两次联赛冠军,卡斯蒂利亚人在顶级的巴塞罗那和毕尔巴鄂面前毫无颜面。
而就在这时候,命运的转折点来了,迪·斯蒂法诺不愿意继续在哥伦比亚踢球,甚至想离开南美。他拥有出色的球技,位置是前锋,锐利无比,速度超群,南美洲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天才,迪·斯蒂法诺就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他是金色的箭头”!
巴塞罗那首先接触了他,并迅速的签订了转会契约。没过多久,苦于战绩不佳的皇家马德里也把触角悄悄的伸向了迪·斯蒂法诺。
当时的南美只有一个职业联赛,就是哥伦比亚联赛。和众多富有才华的南美球员一样,迪·斯蒂法诺在哥伦比亚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并逐渐想逃离他效力的百万富翁队。皇家马德里渴求“金色的箭头”,碍于巴塞罗那已占据先手,马德里的谋士决定玩弄一个阴谋。不久,皇家马德里绕过百万富翁队与迪·斯蒂法诺的前属俱乐部河床签订了一份合同,而当时哥伦比亚足协和国际足联正处於激烈的矛盾争吵之中,马德里乘虚而入,利用国际足联的混乱,用同河床的合同向巴塞罗那要挟,要求迪·斯蒂法诺的归属权。
双方的争论不断升级,最后闹到皇家体育仲裁会。佛郎哥政权对有分离倾向的加泰罗尼亚人一向敌视,对足球场上巴塞罗那总是压制皇家马德里更是不满。於是在佛郎哥政权的干预下,皇家体育仲裁会做出了一个偏袒的决定,判决迪·斯蒂法诺在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各效力两年。到手的鸭子飞了,巴塞罗那非常不满,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发泄愤懑,巴塞罗那索性放弃全部购买权,皇家马德里终於得到了“金色的箭头”。
马德里的命运在迪·斯蒂法诺身上转折,五十年代,皇家马德里开始统治欧洲,迪·斯蒂法诺给皇家马德里带来了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冠军杯五连冠,西甲联赛里,他也让马德里渐渐成为主宰。马德里人无数次回顾迪·斯蒂法诺,他们都会无数次地说:“伟大!”
卡斯蒂利亚人风光的时候,库巴拉来到了巴塞罗那,相比迪·斯蒂法诺,他也是一个天才,只是耀眼的“金箭头”让人们忘掉一切,库巴拉只能黯淡的带领巴塞罗那在联盟杯和国内联赛里称雄,效力巴塞罗那的十一年里,他为加泰罗尼亚人带来了四个联赛冠军,五座西班牙国王杯,和两座欧洲联盟杯。而此时的皇家马德里,已经不可阻挡。仅在佛郎哥退位之前,皇家马德里就夺取了十五次联赛冠军和五座金光闪闪的冠军杯。
后来的岁月里,巴塞罗那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天才,克鲁伊夫,马拉多纳,罗那尔多,和今天的罗纳尔迪尼奥。他们也为巴塞罗那书写了一篇又一篇传奇。1992年,克鲁伊夫率队击败桑普多利亚,终於为加泰罗尼亚人夺回了第一座欧洲冠军杯。
巴塞罗那的哲学里,进攻是球队唯一的灵魂,而天才的表演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美餐。对于马德里,豪华,奢侈,卡斯蒂利亚人的狂热和自大,也永远是皇家马德里的性格,如果可能胜利,他们也会十分功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一百多年来,巴塞罗那一直自我造血,而马德里则不断的依靠政府输血。
光阴会匆匆走过,天才会匆匆走过,但无论怎样,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个城市之间,永远都会充满对立和竞争。今天的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纳税也最多。而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几百年来,占据半岛的巅峰,永远俯视着他的伊比利亚。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德比”,但请你相信,没有几个“德比”能像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样震撼人心。
关于萨马兰奇
老萨选择中国,可能最大的原因,在于他的中国情结。 萨马兰奇,这位慈祥、和蔼的西班牙老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最近,正是他宣布了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消息。在萨马兰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他始终对中国充满感情。萨马兰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中国人记忆犹新:“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永远是你们伟大国家的朋友!” 中国人民的朋友 萨马兰奇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还得从他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时讲起。 那时,萨马兰奇就协助基拉宁主席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做了许多工作。在萨马兰奇的力荐下,中国的何振梁进入了国际奥委会。在萨马兰奇执掌国际奥委会21年来,他本人多次访问中国,每次来访,萨马兰奇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他总是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和参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机会。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都来电祝贺。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萨马兰奇还特地为中国的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颁奖。而他和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之间的忘年交更是国际体坛的一段佳话。 1991年5月在日本千叶县举办的世界锦标赛女单决赛中,邓亚萍第一次从萨马兰奇手中接过了盖斯特杯。热爱乒乓球运动的萨马兰奇很赞赏邓亚萍精湛的球艺,更佩服她敢于向强手挑战又不服输的劲头。他曾对何振梁说过:“邓亚萍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运动员的风貌。”萨马兰奇还邀请邓亚萍去国际奥委会总部作客。10月邓亚萍践约去访,萨马兰奇亲自为她安排活动日程,在总部请她吃饭。 中国运动员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15枚金牌,神州大地随之刮起奥林匹克风。1987年,萨马兰奇主席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于是,萨马兰奇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体育界***提出中国城市申办1996年奥运会的建议。当时,中国城市申办奥运会的条件尚不成熟,但这反映了一位友人对中国的期待。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两票之差失利。没有投票权的萨马兰奇也对此表示惋惜。1997年,萨马兰奇主席又应邀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运会开幕式。这次他带着几位国际奥委会重要官员一起到上海,并与中国体育界***会谈,再次建议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如今,这个承载着13亿中国人希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和萨马兰奇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半个世纪奥运情 萨马兰奇1920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西班牙纺织业有名的企业家。小萨马兰奇在学校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谦和礼让,做事细致,深得小伙伴们的信任和老师们的喜爱。小学时期,最令小萨马兰奇感到惬意的事情就是同舅舅曼努埃尔去看拳击。后来他悄悄在自己的房间里练了起来,有时他还把3个弟弟找来切磋武艺,结果把他们打得嗷嗷哭叫。同时,他又酷爱踢足球。9年级时,小萨马兰奇迷上了曲棍球,甚至还成了巴塞罗那一名小有名气的少年曲棍球手。 1935年7月,萨马兰奇以平均A的优异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盼子承业的父亲为萨马兰奇选择了巴塞罗那实验学院商业学专业。入学第一年,萨马兰奇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难度很大的会计师考试,并取得了会计师证书。1936年7月,佛朗哥的法西斯长枪党发动叛乱,引起了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残酷内战。萨马兰奇不仅学业和生活受到了冲击,而且被征入伍,当了战场卫生员。 1939年4月,内战结束了,这一年年底,萨马兰奇完成了巴塞罗那研究生院的课程学习,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很快,他的才干得到公司同仁和父亲的赏识,而且还得到马维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塞·马维西先生的赞赏,于是刚刚20出头的萨马兰奇就出任这家大型纺织企业的总经理。这时,萨马兰奇喜欢上了风靡西班牙的旱冰运动,1942年时,他在西班牙皇家体育俱乐部创建了西班牙第一支旱冰球队,从此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定在1940年和1944年举办的第12和第13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战争结束后,第14届奥运会于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当隐退多年的长跑巨星鲁米在开幕式上手持圣火跑进场内并点燃奥林匹克圣火时,全场观众群情振奋。正是在这个时候,萨马兰奇提出了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 进入国际奥委会后,萨马兰奇兢兢业业地工作,一步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1980年7月16日,国际奥委会第83届全体委员会议如期举行,只经过一轮投票他便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宝座。有人曾经给他做过统计,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最初几年时间里,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萨马兰奇常常一天仅睡5个小时,他曾在6天中访问了5个拉美国家,参加了20次会议,发表20次演讲,听取100多人的发言,总行程达24135公里。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以来,萨马兰奇的足迹遍及5大洲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球性的广泛尊敬和爱戴。在萨马兰奇任职的21年中,他通过不懈努力,让奥林匹克运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奥运会从“烫手芋头”变成了“香饽饽”。 他身后的“合格夫人” 近一年里,萨马兰奇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而这与他的夫人在去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去世有着极大的关系。萨马兰奇的夫人玛丽亚曾是巴塞罗那的社交名媛,会5种语言,擅长钢琴、绘画。与萨马兰奇结婚后,玛丽亚担当起“合格夫人”的角色。她常常亲自为萨马兰奇准备他最爱吃的鳍鱼加米饭,晚饭为他准备清汤、酸奶和水果。玛丽亚认为最理想的夏装是白色上装加灰色裤子,而一身米色西装套服同样很潇洒。人们可以注意到,萨马兰奇在很多重要场合都穿米色西装套服。 在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后,玛丽亚更是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工作,支持丈夫的事业。她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有效地协调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关系。在萨马兰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奥运会彻底向妇女打开了大门,国际奥委会中也出现了数量相当的妇女委员,这些都与玛丽亚的影响和努力分不开,虽然玛丽亚对体育并不太感兴趣。 关键时刻更见萨马兰奇对玛丽亚的真情。1953年的一天,萨马兰奇从马德里乘飞机回巴塞罗那,飞机发动机出现了异常情况,萨马兰奇从来没有面临这样的危急时刻,这时他惟一想到的只有玛丽亚,他掏出笔在一张便条上急促地写道:“玛丽亚,我亲爱的,我爱你。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我们分开。” 也许是爱的力量,那一次萨马兰奇安全地抵达了巴塞罗那。但是,爱的力量并不是万能的,47年后,在萨马兰奇参加完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赶往巴塞罗那,在只剩下2个小时的路程时,他得到了妻子去世的消息。没有见到爱人的最后一面,给这位老人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一夜之间,萨马兰奇老了许多,吻着妻子冰冷的额头,他流下了眼泪,嘴里一直念叨道:“她是好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爱她。” 萨马兰奇夫妇有一对儿女,女儿玛丽亚·泰莱萨是经济学博士,儿子胡安·安东尼奥是一名工程师,同时又是国际现代五项联合会的副主席,子承父业,在本次莫斯科的会议上,萨马兰奇的儿子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光荣退休后的萨马兰奇决意好好享受生活,他说现在的最大念头就是回家休息。萨马兰奇从去年年底已经开始着手写回忆录,他要把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所有人。 IOC历任主席 第一任维凯拉斯: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的时候,顾拜旦提名维凯拉斯为首任主席。维凯拉斯是当时希腊的一位知名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他曾深入研究古希腊史、古奥运会史,积极支持顾拜旦提出的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主张。他的任期只有两年,是在任最短的一位主席,在任时间是1894年至1896年。 第二任顾拜旦:法国人,历史学家、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的任期是在1896年-1925年间,他对恢复和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顾拜旦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第三任巴耶·拉图尔:比利时人,1925-1942年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四任埃德斯特隆:来自瑞典,田径运动员出身,在任时间是1942-1952年。 第五任布伦戴奇:美国人,在任时间是1952-1972年。同他的上任一样,他也曾是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第六任基拉宁:来自爱尔兰,是一位法学博士,喜爱骑马、划船、拳击等运动,1972-1980年期间,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他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曾以记者身份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采访过抗日战争。他还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为中国做出了多少贡献
1、支持并实现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2、支持并促成了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并最终促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
3、支持中国籍委员在国际奥运会担任领导职务,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
4、多次访华,加强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