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中国国家队电竞-半支国家队亚运夺冠

tamoadmin

1.台球 丁俊晖的简介

2.刘国梁的故事:国乒第一位男子大满贯,27岁任主教练,黑历史不少

3.黄海刚的成长历程

台球 丁俊晖的简介

亚运会中国国家队电竞-半支国家队亚运夺冠

被英媒体称做"东方之星"的丁俊晖,性格内向、好强,是个外柔内刚的孩子,非常适合台球运动。他8岁半接触台球,13岁获得亚洲邀请赛季军,从此"神童"称号不径而走。

2002年5月,年仅15岁的丁俊晖为中国夺取首个亚洲锦标赛冠军,并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冠军。同年8月31日,他又获得世界青年台球(斯诺克)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10月的亚运会上,丁俊晖以3比1战胜泰国选手素波森拉夺取斯诺克台球单打冠军,改写了中国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没有金牌的历史,并与队友一起获得亚运台球团体亚军。2002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在埃及举行世界台球锦标赛上,丁俊晖列第三名,平了老将郭华1997年世锦赛第三的最好成绩。2002年12月15日,中国台球协会向丁俊晖颁发了"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

2003年8月,在欧亚大师对抗赛香港站和泰国站比赛中,丁俊晖两度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2003年9月,丁俊晖正式转为职业选手。2004年2月,丁俊晖在6:3击败世界排名第16位的乔-派瑞、闯入温布利大师赛16强的精彩瞬间,让英国的老百姓在一夜之间认识、喜欢上了这个来自东方的台球少年。

台球大师的评价:

"如果丁今后不是世界第一,我会非常惊讶!与戴维斯、亨得利对抗多次,但从没感觉到象他这样难以对付。丁是继奥沙利文以来最好的球员,甚至比奥沙利文还出色,他将成为台球圈中的老虎伍兹!"--2004年2月在英国威林不勒的斯诺克俱乐部面对电视台的采访,丁俊晖的训练搭档、2002年世锦赛冠军艾布顿如是说。

"丁的主动进攻能力非常强,他非常善于比赛,我相信丁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世界冠军,他会成为一个大名星。"--现世界排名第一的奥沙利文对丁俊晖的评价。

主要成绩:

·2002年全国青少年台球锦标赛冠军,亚锦赛冠军,世青赛冠军,亚运会单人冠军,世锦赛第三;

·2003年中国台球排名赛(郑州站)冠军;

·2004年全国台球团体锦标赛冠军,中国台球排名赛(兰州站)冠军;

·2004年英国温布利大师赛16强,世界职业巡回赛苏格兰大师赛32强。

丁俊晖在8岁就开始打台球,2002年时,在中国公开赛的首次亮相,是他所参加的第一个高水平的赛事。从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在2年中,先后将大大小小亚锦赛、世青赛、亚运会、中国排名赛等8个冠军揽入怀中。而最难以忘记的是2002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冠军,这是我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也使他有资格去英国打职业巡回赛,有机会与世界顶级选手比赛。16岁时,他已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东方之星”和“未来的世界冠军”。

2004年4月1日刚刚度过自己的17岁生日的丁俊晖,是第一个进入世界斯诺克运动最高殿堂——世界斯诺克职业排名赛的中国人。2005年中国公开赛之前,他的排名上升到第54位。在北京进行的世界职业台球(斯诺克)巡回赛中国公开赛决赛中,丁俊晖以9比5挫败世界台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手、7届世界冠军得主亨德利,不仅让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冠军榜上有了第一位中国人的名字,而且还成为世界职业台球界首位持外卡夺冠的球手。

丁俊晖的成功,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业余体校——体校——省体工队——国家队”模式。家长重金栽培、海外留洋、自力更生,丁俊晖的成材之路留下了浓重的个人烙印。人们将其称之为丁俊晖模式。

1、打球只为吃喝

丁俊晖8岁开始练球,那时候兴趣是主要支撑力量。回忆那段时间,丁俊晖表示打球只是为了有吃有喝,想得比较简单。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旺,丁俊晖开始于1997年参加比赛,但各地奔波让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加大。

2、卖房求学

这个阶段是丁家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从江苏宜兴到上海再到广东东莞,频繁的奔波使得这个经济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最终丁爸爸偷偷把房子给卖了,而这件事直到一年后丁俊晖才知道。

3、留学英国 实现赢利

2003年,丁俊晖远赴英国。每年两万多英镑的花费全部由家里负担。但是凭借着出色的战绩,丁俊晖已经能不断拿到奖金。本赛季他总共获得了5万美元比赛奖金。用小丁的话说就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个人简历:

国籍: 中国(江苏宜兴)

姓名:丁俊辉

出生日期:1987、4、1

籍贯:江苏宜兴

爱好:乒乓球、看书、看电视

使用球杆:JOHN PARIS

偶像:奥沙利文

击球习惯:右手

单杆最高分:练习147,比赛143

个人荣誉:

2002中国移动杯(江门)亚洲台球锦标赛冠军

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台球项目冠军

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斯诺克项目冠军

2003年“星牌杯”斯诺克全国排名赛(郑州站)冠军

2003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

2004年安利丝婷杯全国斯诺克锦标赛冠军

2005年斯诺克台球中国公开赛冠军

刘国梁的故事:国乒第一位男子大满贯,27岁任主教练,黑历史不少

1976年1月10日刘国梁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他的父亲刘占胜非常的喜欢乒乓球这项运动。

但是刘国梁的爷爷是老红军出身,所以很反对他的父亲练习乒乓球,认为这都是不务正业,所以哪怕刘国梁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还曾在河南省中等专业学校获得过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他的爷爷还是不同意他从事与乒乓球相关的工作。

因为,一开始刘占胜就只能听从父亲的要求去走仕途,直到1972年刘国梁的爷爷病逝,刘占胜才按照自己的意愿调入了新乡市体委,不过因为他已经错过了黄金年龄,只能担任乒乓球教练工作。

这样一来刘占胜就把自己对于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梦想放到了儿子身上,在刘国梁之前刘占胜还有一个儿子刘国栋。

刘占胜就先后安排两个儿子一起练习乒乓球,从孩童时代开始刘国栋刘国梁两个就开始跟着父亲刘占胜练习乒乓球。

那个时候他们家里除了球拍和乒乓球,什么玩具都没有,就连一本小人书都没有,邻里的孩子骂他们“小傻子”,就连亲戚家的小孩也与他们格格不入。

一年365天,天天训练,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刘国梁还经常与哥哥刘国栋一起吃着饭就急眼,都说自己厉害,没有几句兄弟俩就直奔训练场。

大约在刘国梁五六岁的时候,刘占胜带着他去了一趟北京,拜见了前世界女子乒乓球冠军张立,看到金牌,父亲就问刘国梁:“想不想摸一摸金牌”,刘国梁点点头,之后又问:“想不想拿金牌”,刘国梁再次点点头。

那一天张立给刘国梁讲了许多冠军的故事,在刘国梁幼小的心灵中,对金牌和冠军开始有了一种特殊的崇尚。

刘占胜的严厉是远近闻名的,刘国梁兄弟极少看到父亲有笑容,只要听到父亲一声咳嗽,两人立马就老实了起来。

一旦他们练球不认真,或者交过的技术动作反应迟钝,那么小手就要挨板子获得屁股迎接巴掌。

有一次刘国梁突然发高烧,母亲背着他去到医院打吊针,打完之后母亲要领他回家,但是刘国梁却要去训练馆,去了训练馆之后父亲像往常一样安排他训练,仿佛不知道刘国梁生病一样。

母亲站在一旁心疼得掉眼泪,刘占胜就把自己打发回家了,并还说:“下次不准你进训练馆了”,至此之后不仅刘国梁的母亲不能进馆,就连他的奶奶、姥爷、姥姥都是不能进馆。

刘国梁兄弟这么刻苦的训练很快就有了收获,先是12岁的哥哥刘国栋进入了河南省队,10岁的刘国梁则是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市什刹海体校打了一圈比赛。

横扫了整个什刹海体校,之后又到北京市乒乓球队打了七八场,只输了一场,展现出了不输专业运动员的实力。

如此优秀的刘国梁被八一队看中,对于儿子能够进入八一队刘占胜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他的父亲就是老红军出身,父亲亲自把10岁的刘国梁送到八一队,告诉他:“国梁,你现在当兵了,你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我回去了”。

父亲一走就是三个月,等父母再来北京看望刘国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了,那一天刘国梁专门请假陪伴父母去颐和园公园玩。

刚到公园,就看见有两个身穿军装,佩戴着纠察袖标的战士走了过来,朝刘占胜敬礼之后说到:“同志,请你把孩子的帽徽、领章取下来,军装不能开玩笑,这是规定”。

刘占胜急忙回答:“他就是当兵的呀”。

两位战士听后一脸严肃地说:“怎么可能呢,这么大的孩子能当兵,部队不就成了幼儿园了”。

这时刘国梁赶紧从口袋中掏出士兵证递给两位战士,他们一看打量了刘国梁几眼之后,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在八一队刘国梁成长得非常快,1989年就入选了国家青年队,1991年年仅15岁的刘国梁破格入选了国家队。

刘国梁能够这么早地被国家队看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刘国梁独特的直拍正胶快攻打法,当时瑞典的横拍打法,韩国的直拍弧线球打法让中国选手头疼不已。

在1992年中国大奖赛上也证明了国家队选择刘国梁是正确的,年仅16岁的他在这场比赛中连胜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韩国的金泽洙、朝鲜的李根相等世界高手。

但很快刘国梁就遇到了挫折,在1993年的世乒赛上,刘国梁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单打首轮就被淘汰,团体赛上也是表现不佳。

自此刘国梁的能力受到了质疑,在之后的两三年里刘国梁几乎没有任何世界大赛的参赛机会,当然这也是他的一个机会。

没有那么多的参赛时间,刘国梁就开始苦练自己的技术,当时国家队的队员们都没有刘国梁的训练时间多。

到1994年,刘国梁无缘广岛亚运会,但是当时世界杯的举办时间与亚运会重合,于是刘国梁就被国家队以“中国二队”的身份派去世界杯参加比赛。

但谁也没想到这支“中国二队”表现出色,他们甚至在决赛中打败了上届世界杯的冠军,世乒赛三连冠的瑞典队。

就这样刘国梁逐渐地成长着,到了1996年,刘国梁先是在中国乒协杯赛上,与孔令辉拿下男双冠军,又获得男单季军。

同时他也顺利地成为备战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男队员之一,与孔令辉、王涛、丁松一起进行刻苦的备战训练,他当时心气极高,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然而,和同时期的队友相比,刘国梁成绩并不是最好的,王涛是上一届奥运冠军,孔令辉是1995年世乒赛男单冠军,只有丁松是和他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

正式参赛的名额只有三个,所以他们四人中肯定有一个不能去参加奥运会,大家都在暗暗较劲,尤其是刘国梁和丁松都拼命地训练。

这中间,刘国梁曾经因为一份报纸而差点失去信心,但之后师傅蔡振华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最终刘国梁入选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参赛名单。

在这一届奥运会上刘国梁一举拿下男单和男双两个冠军,在拿下奥运冠军之后,同年的世界杯上刘国梁再度拿下了世界杯男单冠军。

此时的刘国梁距离大满贯也只剩下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了,于是在1999年的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刘国梁对阵师弟马琳,最终刘国梁成功夺冠,成为中国男乒第一个大满贯运动员。

2000年悉尼奥运会那时刘国梁是中国男队绝对的一号主力,但是此时的刘国梁其实已经是职业生涯的末期了,所以在半决赛中刘国梁以0比3输给了瓦尔德内尔。

最终孔令辉在决赛中以3比2战胜了瓦尔德内尔拿下了男单冠军,孔令辉当时在第二局崴脚,但依旧坚持比赛,所以夺冠之后才留下了他疯狂亲吻国旗的画面。

在悉尼奥运会之后,国际乒联在比赛中就采用了直径比原先大一些的乒乓球,也就是小球变大球,这让本就状态下滑、实力下跌的刘国梁雪上加霜。

2001年的世乒赛就能看出来,在半决赛对阵韩国队的比赛里,中国队采用了孔令辉、马琳、刘国正三人参赛的阵容。

大满贯刘国梁没有参赛资格可想当时他的状态下滑得有多严重,这也成就了刘国正挽救7个赛点的激动时刻。

于是在2002年刘国梁选择了退役,退役之后刘国梁直接摇身一变就从运动员变成了教练员,头一天穿的运动员服装,第二天就穿教练员服装。

成为教练没有什么,毕竟刘国梁是中国男乒的第一个大满贯,但是成为教练之后没多久,刘国梁就成为了国乒男队的主教练。

当时的刘国梁只有27岁,不过想一想他的师傅蔡振华就是之前中国 体育 界有名的四大少帅之一,也就明白蔡振华对于刘国梁的期待,而且当时虽然刘国梁是男队主教练,但蔡振华还是国乒的总教练。

当上主教练之后,刘国梁面临的第一个大考就是雅典奥运会,但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最终王皓在男单决赛中输给了柳承敏。

中国队拿到了男双、女单和女双三块金牌,但丢掉男单金牌显然让很多的球迷很不满意,毕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中国队都是包揽金牌的。

当时关于刘国梁下课的话题也是此起彼伏,关键时刻刘国梁的师傅蔡振华力挺刘国梁,其实当时蔡振华在国乒问题上话语权很大,那是他是国家 体育 总局乒羽中心的主任兼国乒总教练。

不过在雅典奥运会之后蔡振华就不再兼任国乒总教练,这一职位直到将近10年之后才再次在国乒出现。

不再兼任国乒总教练的蔡振华很快就升官成了 体育 总局局长助理,刘国梁也需要做出成绩来向一些人证明蔡振华的眼光,所幸蔡振华给刘国梁打下的底子很厚。

于是在2004年中国男乒获得男团冠军、2005年包揽世乒赛7金、2006年拿下世乒赛男团冠军和亚运会男团冠军、2007年包揽世乒赛全部5个单项冠军。

2008年先是拿下世乒赛男团冠军,之后在北京奥运会上包揽男单金银铜牌,之后又拿下男团冠军,至此刘国梁终于是向大家证明自己的执教能力。

伦敦奥运会周期国乒继续大包大揽,哪怕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女队丢失女团冠军,但是刘国梁带领的男队还是顺利拿到男团冠军。

尤其是伦敦奥运会的再一次包揽,再加上蔡振华的帮助(此时的蔡振华早已经是 体育 总局副局长),2013年刘国梁出任国乒总教练兼任男队主教练。

此时女队的主教练变成了孔令辉,这两位在运动员时期就是亲密的搭档,成为教练之后又是再一次搭档。

成为总教练之后,刘国梁带领国乒继续书写传奇,里约奥运周期也是几乎包揽了所有大赛的冠军,尤其是在里约奥运会国乒不仅包揽了全部四金,还成为了“网红球队”。

里约奥运会之后张继科、马龙、刘诗雯,刘国梁等这些国乒的教练员、运动员都火了,但此时的国乒一些问题却被爆出。

比如孔令辉被曝因此离开了国乒队,刘国梁也因为一些事件被迫离开了国家队,刘国梁在离开国家队之后,马琳、秦志戬、马龙、樊振东这些教练和运动员还曾以退赛的方式声援刘国梁。

可见刘国梁在国乒是很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刘国梁在国乒队权势太大,他一离开国家队,队员们竟然直接退赛。

这完全就是把国家荣誉当儿戏,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持续一年多,这一年多国乒的成绩也并不是很好,同时热度也降到了最低。

到了2018年年末,刘国梁成为了中国乒协主席,虽然没有直接回到国乒队任职,但是中国乒协主席的职位要比国乒总教练还要高。

再次成为国乒的话事人之后,刘国梁迅速地打乱了国乒的人事布局,让马琳、秦志戬等之前因为他而被开除出国家队的教练再次回归。

同时也和媒体对接,让乒乓球的热度再度高了起来,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这是刘国梁回归之后首个大的比赛,中国队最终包揽这届世乒赛全部五块金牌。

事实证明刘国梁却是在带领国乒的最佳领导,有他在队员们不论是训练还是个人生活都变得井然有序。

不过刘国梁的黑料也确实不少,不过纵观国内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有一个争议比较大的话事人!

黄海刚的成长历程

小学毕业后,受风靡全国的**《少林寺》的影响,黄海刚开始追逐自己的习武梦,去少林寺学习武术便成了他最大的心愿。但由于家在农村,经济不够富裕,再加上年龄小,家里人认为他是一时激动才这么说的,因此这一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强烈反对。进入初中后,他的这个想法愈加强烈,导致无心学习,尤其是到了初二的时候成绩直线下滑,这给他带来极大的自卑感,在同学的面前抬不起头来,在亲人的面前也是少言寡语,家里人也对他很失望,认为他以后肯定是没出息了,但黄海刚自己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他要习武成才,将来做一个于国于民有所贡献的人。家里人对他的不理解也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心里暗下决心,这辈子就算是出家当和尚也要去练武,将来一定要成为有用的人,他要告诉所有的亲人和朋友,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初二暑假时,黄海刚的哥哥考上了大学,家里人在高兴之余也开始为高额的学费发愁了,懂事的黄海刚也没再向家里要求去学武,只是默默地把这个想法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之后,他只要一听说某项体育活动对身体有益,他都会去了解和琢磨。当他知道乒乓球能够提高反应能力,篮球能够增强人的弹跳力,他就努力地去学习这些运动;当他知道阅读能增进他对武术理解的时候,他就翻阅武学方面的书籍。正是考上大学的哥哥让他知道了即使是学武也离不开文化知识。从这时起,他便开始奋发学习语文并且每天坚持写日记,看尽可能多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底。果然,他的语文有了明显提高,考试也总在班级的前几名,这让黄海刚倍感欣慰,同时也给他增添了自信。在这期间他仍旧天天坚持运动,就连下课的十分钟也要到操场上去跑跑步或者拉拉单双杠,连走路也要练练轻功......他把对武术的热爱完全融入到了生活中。正如黄海刚自己说“功夫就是生活”。

初中毕业后,此时的黄海刚已经17岁,去练武术已是高龄了,黄海刚自己心中也开始着急了。但一想到父母还需要承担哥哥读大学的高昂费用,他就决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达成自己的梦想。在这之后的半年里,他一边帮家里卖东西,一边坚持练功,只要一有机会他还得跟家里人做思想工作,因为他知道只有得到父母的认同,自己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去习武。

去武校学习的费用要3000多块,他决定每天存点钱。可是他每天都得在家帮忙,没有出去赚钱的机会。于是他就想到可以偶尔向爸妈要点零花钱再把它存起来,虽然海刚觉得这样不妥,但一想到是为了去学武,他心里就好受多了。过年哥哥姐姐从外面回来了,他再次当着全家人的面表明自己的决心,这次哥哥姐姐也被他感动了,开始帮他说话,父母无奈应允。这时黄海刚把自己私下存的“小金库”拿出来,爸妈看到之后十分不解,他便告诉他们自己是为了凑学费才把平时收到的所有的钱存起来的。家人知道后十分感动和欣慰。黄海刚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是我从小以来学武愿望最强烈的一段时间,我也很感谢那段历程。如果没有那段时间的努力我是走不到今天的。那段经历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更加懂得去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习武机会,很感谢那段时光。” 2002年3月1日,18岁的黄海刚终于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武校--吉水南方少林武术学校,这也是江西省最有名的武校之一。此时的他已是“高龄”,但他自己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习武成才一直是自己的理想,经过这么多困难才如愿以偿,又有什么理由在意别人的看法呢?到武校的当天下午他就如饥似渴的投入训练。

在没有来到武校之前别人都和他说练武十分辛苦,一般人是受不了那种滋味的。但是一天天的训练下来,黄海刚却觉得轻松自如,因为这些基本功自己之前在家已经很熟悉了,并且自己从小就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才倍感轻松。就这样,刚到武校的他就得到教练的重视。不少老生也跑过来向他请教,大家都不相信这是他第一次上武校。这让黄海刚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了。

在武校有一件让黄海刚印象很深的事。就是在第一次的实战课上,教练安排新生与老生的对打。特意安排了让黄海刚和一位实力很强的高手对打,要知道对手是班上散打的佼佼者,再加上是老生也更有经验。前两个新生已经被打得血流不止了,当轮到黄海刚上场的时候,他有一些胆怯,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上去了。在场上,他不断鼓励自己说:我不怕你...刚开始,对方一点都不谦让,一开始就直接猛冲上来一腿踢中了黄海刚的胸膛,这一腿激发了黄海刚的潜力,脑中浮现出武打片中的动作,一时来了灵感接连来了几个大幅度的摆拳,这招还挺奏效,竟把对手打倒在地,于是又来个腾空前边腿,打中了对方的脸部,对方再也无力比赛了。这是黄海刚生平第一次打实战,竟把强大的对手打败了,心中自然像吃了蜜一样。通过这次比赛,武校的很多人知道了黄海刚。就这样凭着对武术超人的悟性,刻苦的训练,黄海刚成绩异常出众,成为全校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还几次为学校拍电视广告。

四年的武校生活让黄海刚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也让他找到了很多自信,他能和别人谈更多的话了,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毕业时教练问他还想不想去深造,他果断的说:当然想。教练给他介绍了广州职业泰拳队,并告诉他目前学散打的在国内就有几千万,要想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是十分困难的,建议他改学泰拳。泰拳是来自泰国的,目前在我们国家学习的人很少,所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黄海刚也觉得教练分析的很有道理,但一听说学费要一万多,他立即退缩了,他知道家里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回家过年后,经过一番波折,最终黄海刚决定去学校开车,虽然这不是黄海刚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就在黄海刚一切准备就绪时,偶然中接到了舅舅的电话。当听到黄海刚要准备去学开车时,舅舅有些生气了,说道;你现在这么小就学什么开车啊,你在武校学得好好的,为什么不继续学下去?”于是黄海刚就把家中的情况告诉舅舅,舅舅知道了情况后告诉他:“没有钱的话可以先从我这拿啊。”。就是这个电话改变了黄海刚的命运。之后他回忆起来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他说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吧,注定了我必须一直走这条路。

黄海刚说:“我走上泰拳这条路最需要感谢两个人。一是我的教练。是教练让我选择了泰拳,没有他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走上泰拳这条路,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第二个便是我的舅舅,没有他的经济帮助和精神的鼓励我是不可能去进一步深造的。感谢他们...也要感谢一路陪伴和支持我的人。” 2006年10月15日黄海刚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在山西对战泰国高手。夺冠后,他直接参加了国家泰拳队选拔,要进国家队,选拔十分严格,而且难度也大,所以对选手的要求很高。10月28日,全国各地10名运动员开到武汉参加选拔。在各种测试和实践比赛中,黄海刚都率先通过。而且在三级跳远,劈叉,踢腿等基本功中更是名列榜首。他一路过关斩将,凭借绝对优势通过了选拔,成功进入国家队。

国家队选拔后,自己又去参加了珠港泰拳冠军争霸赛,在这场比赛中,战胜了在身高上有绝对优势的香港选手。这也是黄海刚人生中获得的第一条金腰带。 2007年3月黄海刚刚从泰国回来就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通知,得尽快去国家队报道备战07年10月在澳门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于是,黄海刚来到珠海中山大学投入紧张而艰苦的集训中,陌生的环境刚开始让他很不适应。首先是因为集训强度非常大,其次就是国内的泰拳训练与国外的很不一样,参加亚洲室内运动会需要带护具的,而黄海刚是打职业比赛出来的,所以对带护具的比赛很不习惯,再加上国家队的规矩十分严格,对平时的吃住言行都有规定,而且一不小心犯错,都要遭受严厉批评和指责。这对黄海刚来说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他也想过放弃,不想这样折腾自己。但是,他还是不断的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为国家而比赛,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这点苦头不算什么。这么想他心里好受多了。时间很快到了六月份,他又被选中到泰国训练两个月,这段时间中让他进步很多,八月份回到珠海,又经历了一次极大强度的集训,但总算熬过来了。就在这时突然接到通知,由于这次亚洲运动会是中国官方首次参加,所以要裁剪人员,而很不幸的是,黄海刚是裁剪对象之一,一下成了候补运动员。这件事情对黄海刚的打击很大,一切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心里又气氛又难过。一气之下,黄海刚以办港澳通为由暂时离开了国家队,回到老家去修养身心,抚平内心的伤痕。在老家待的时间里,他想通了很多看透了很多,后来中国选手在亚运会上获得了两枚银牌的好成绩也传过来了,因为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参加泰拳比赛,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是非常不错的。黄海刚也为队友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而感到高兴。就在高兴之余,黄海刚接到总教练的电话,教练告诉他国家队决定让他参加11月27号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泰拳锦标赛,这可是世界级的比赛,一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觉得浑身充满了能量,他向领导保证一定不负国家对他的厚望。于是匆匆忙忙收拾行李带着无限希望来到国家队,全心全意的投入集训中,即使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黄海刚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但是想一想自己能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比赛,他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了。

在世界泰拳锦标赛取得前三名成绩的运动员被安排到武汉体育大学学习深造,要知道这所学校可是中国搏击届最好的体育学院,而黄海刚也很幸运成为其中的一员。黄海刚在武汉体院一边要学习文化课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边还要忙着比赛。黄海刚自己觉得这样很充实他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在08年8月韩国世界锦标赛中,他带着自信再次来到了这个战场,为了完成去年没有完成的冠军梦。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他一路上过关斩将,终于取得了这次锦标赛的冠军! 2010世界泰拳锦标赛于11月27日至12月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代表队共派出5名队员参赛,而黄海刚已是第三次代表中国出征。

在这次比赛中,黄海刚KO战胜第一个对手。第二场的对手来自瑞典,他同样轻松获胜,并获得中国散打部部长、泰拳部部长周金彪的好评。第三场对战哈萨克斯坦选手,两人难分上下,打到5:5平。由于在第四场中黄海刚体力略微不支,最后裁判判定对方获胜。

赛后黄海刚表示第三场落败的主因不在技术与勇气,而在体力。在国家队集训期间,由于体重严重超标,教练组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减体重计划。节食、负重跑等控制训练使他不时感到头晕无力。两天内,本来就只有60公斤的他竟减下了五斤。但接下来一个月控体重的生活更为辛苦:几乎不进食米饭,三餐只用蔬菜充饥,渴了也不过是舔几滴水……他说,他一定要记住这种感觉,坚持直到胜利!但遗憾的是,长时间对于体重的控制,使黄海刚身体疲惫,并使之成为了他比赛的桎梏。这位中国首条WCK洲际泰拳冠军金腰带获得者最终在裁判的判罚中惜败中亚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