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办奥运会国家是亏钱还是赚钱?
2.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办奥运会到底是亏还是赚?
3.承办奥运会的收益是赚的多还是亏的多?
4.奥运会真的能赚钱吗
办奥运会国家是亏钱还是赚钱?
一、直接收入
包括:1.电视转播权;2.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计划;3.中央和北京政府补贴;4.组委会赞助商;5.特许经销商;6.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7.门票收入;8.捐赠资产处置。
国际奥委会与各大公司的签约已经到了2008年,(PTO)计划4年的合同金额为5~6亿美元,北京将得到10亿美元左右的分成。按照1997-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各项收入比例计算一下北京举办奥运的收入,大约30亿美元。
二、间接收入
参考汉城1988年奥运会收入比例。按照北京电视转播权13.5亿美元,占25%推算,总收入为54亿美元,450亿人民币。
三、举办城市及全国的派生收入
1.食宿:奥运会期间有大批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等各类人员云集举办城市,提供充裕的住宿条件并保证优质的客户服务成为主要挑战之一。北京70家饭店承诺提供22322间客房,承诺了各个星级饭店的最高价。2008年奥运会的住宿条件是有充分保证的,饭店价格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2.特种服务:如饭店的总统包间,特种参观游览等,只要是稀缺资源,都可以收取超标准的高价格。
3.旅游观光: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会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会蜂拥而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以旅游业为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吸引的境外旅游者为23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为22万人,到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达30万人,旅游收入达30多亿美元。
北京在2001年“五一”期间,接待了国内旅游者100万人,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7年当中,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7年140亿美元左右,接近1300亿人民币。奥运会期间再增加100万人,5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人民币,由于奥运会增加的旅游需求为1700亿人民币。
4.消费乘数:旅游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包括飞机和汽车运输,食宿和购物,乘数较高,假设为3,7年增加1700亿人民币的旅游需求,可增加国内需求50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700亿人民币。按照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83000亿人民币计算,占国民生产总值0.85%。
四、投资需求
1.对于国内外投资的吸引。由建设项目、相关产业发展和奥运会商业化筹资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机会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
2.以申奥为新动力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切实抓好60项重大工程,完成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亿元。
3.巨资治理环境污染,政府已批准投入20亿美元。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污水处理率达到42%。
5.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构建北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完成3.5万亩的绿化任务。
6.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年增蓄水1200万立方米,节水1亿立方米,保水1500万立方米。
7.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2001年拆除130万平方米危旧房,建设几个大型居民住宅区,全年竣工住宅8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左右,更快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
8.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在数量和面积上都有提高。2000年建设各类场所94个,新增场地1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普及工程30个。2001年在1800个居委会的空地上修建全民健身场所。
9.体育比赛的场馆。
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经费2000万美元,举办费用15亿人民币,修建新的场馆,7年中需要130~160亿人民币。筹划四条地铁和重要城市道路。
北京将在北中轴四环与公路一环之间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在场馆方面,北京将新建奥运场馆8个,改造旧有场馆13个,加上按计划本来要建设的11个,北京将拥有设施完善、完全符合奥林匹克比赛要求的大中型场馆32个。
预计2008年奥运会将设28个比赛项目。根据北京奥申委的规划,须使用37个比赛场馆、58个训练场馆。在37个比赛场馆中,有32个设在北京,另外5个在其他城市。其中,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4个足球预赛场地分别为上海、天津、沈阳和秦皇岛。北京的32个场馆中,现有13个,计划修建11个,专为奥运会兴建8个。
10.通过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供应能力。
各项重大工程的总量和增量,我们无从掌握。
从上述各项可以看到:治理环境污染20亿美元,170亿人民币;60项重大工程1000亿人民币;新体育场馆16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15亿人民币,基础设施还会有一大笔。上述各项总计为1345亿人民币。
11.住宅建设将大量增加。如每年增加1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4000元,再带动相关需求1000元,为50亿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0.061%。
12.增加就业。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9万个就业机会,共30万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该市增加的就业人数达8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其所在的佐治亚州的就业人数增加了8.5万人。按照汉城奥运会的6倍计算,北京总体增加的就业人数可达150万人。
在2008年举办年,加上450亿人民币的直接和间接收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5个百分点。
奥运会在某些小国创造的收入可以超过国民生产总值,但是在中国,每年只能够提高0.5~0.6个百分点。这是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巨大。奥运会对于北京经济的拉动非常大,但平均到全国就不大。
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意义
1.举办奥运会的经济意义,对于北京市影响巨大。
北京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2.6%左右,7年之内奥运会因素刺激生产增加1.09个百分点,大部分在北京。如果有1/5在北京实现,即0.2个百分点。北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2.6%,对全国经济影响0.2个百分点,对于北京就扩大30倍,即每年可以使北京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在奥运会那年,北京市的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翻一两倍也有可能。北京市投资将增长16%,6年增长2.4倍。
2.举办奥运会对于全国的经济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考虑到北京对于全国的示范作用,其影响可能不止每年0.5个百分点那样小。
3.举办奥运会的正面影响,除去经济因素以外,主要是对于民族精神的振奋有很大作用。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办奥运会到底是亏还是赚?
我认为在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举办奥运会产生的效益不仅要看当时的成本回馈,还要考究之后的长期潜在效益,虽然会在准备阶段大肆宣传以及各种建设,但是成绩也确确实实的表现出来。在举办活动时,政客们经常承诺促进就业和刺激经济等好处,并将这一决定描述为明智的投资。然而,经验表明,这些好处大多很难实现,举办奥运会很难在经济上有价值。
首先,从所谓的“以建设促就业”来看,这些项目只是作为短期经济衰退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才有效。对于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正常经济体来说,奥运会只会与其他经济活动争夺宝贵的劳动力。在主办城市申办奥运会期间,未来的经济波动是无法预测的,这种好处自然无从谈起,需要时间来考究。
另一个可能的好处来自服务业。比赛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可能会给当地服务业带来需求,服务业从业者会利用这些新收入在当地进行消费和投资,产生所谓的乘数效应。但是组织者对这些影响的估计高得离谱。具体来说,他们高估了新游客带来的需求,夸大了这些新收入带来的二次经济效应。
综合权衡各种因素后得出结论,考虑到专业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奥运会直接产生的效益很难覆盖成本。包括心理上的好处都弥补不了这个差距。因此,从经济上捍卫申奥只能依靠赛事带来的长期遗产。为奥运会修建的道路和地铁等常规基础设施确实可以带来持久的便利和好处。然而,即使没有奥运会,这些基础设施也可以建设。最后,奥运会可能会在促进旅游业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当地服务业留下持久的遗产。
承办奥运会的收益是赚的多还是亏的多?
这个不好说,得看承办国如何运作了,关键是看能吸引多少人观赛,带动多少人到当地消费。简而言之,如果足够精神,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去当地观光浏览,那么赚钱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办得不尽人意,根本吸引不到什么人,那么亏钱是肯定的。
就这次东京奥运会来说,肯定是要亏钱了。受疫情的影响,根本就没有人到日本去旅游,吸引不到游客,不亏才怪。
一、举办奥运会成本很高,所以想要赚钱比较困难。
奥运会的成本主要有几个方面:?申请举办权的费用、场馆的建造和翻新、运营成本(比如:比赛用品、工作人员服装开支、来宾食宿、安检费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场扩建、道路扩充、供水供电系统改造等方面)。
大致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
直接支出是指只和奥运会相关的支出,比如:体育场、奥运村、记者村、新闻中心的建设。
间接支出是指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酒店餐饮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国际上在计算奥运的收益时,通常不考虑间接支出的成本,也就是说,?奥运会的实际成本其实要比账面上的多一些。
奥运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全球电视转播费、国内赞助商收入、全球赞助商收入、门票和奥运衍生品等。
其中,?电视转播费占比最大,接近整个收入来源的一半。
2000年以后的夏季奥运会,还是亏损居多。
二、本届东京奥运会肯定会亏钱。
东京奥运会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经推迟了一年,而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目前允许观众入内的赛场只剩3个,分别是宫城县和茨城县举行的足球比赛,以及在静冈县举行的场地自行车比赛,其余比赛都是空场进行。
如果没有疫情,东京奥运会光门票收入就能达到900亿日元,大约为53亿人民币。而现在大部分都是空场,门票收入几乎为零。东京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武藤敏郎在此前的采访中就已经表示:东京奥组委的收支情况毫无疑问将失去平衡。
本身在申奥时,日本政府推算2013-2020年期间,申奥成功将给日本国内带来2.96万亿日元的经济效应,餐饮、零售、旅游、建筑等多行业都会因此受益。现在受疫情的影响,这届奥运会基本就是血亏的局面。
现代的奥运会越来越烧钱,成本往往会超过预算。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盈利,还真的是挺难。2000年之后,赚钱的只有悉尼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剩下的都是亏损。
奥运会真的能赚钱吗
能赚钱的。如1984年美国以商人的头脑办了一届赚钱的奥运会。本届奥运会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左右,后来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有盈余。不过,他的作法,也遭到一些非议,批评本届奥运会有浓厚的商业色彩,特别是在美国境内的火炬接力,参加者每跑1英里需3000美元的作法,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不满,认为它严重地违背了奥林匹克原则。但是,总的来说,尤伯罗思的尝试仍不失为一次成功之举。 奥运会的花费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几届更如此,如1972年,慕尼黑花了10亿美元;1976年,蒙特利尔花了20多亿;而1980年,莫斯科竟花了90多亿美元左右。尤伯罗思任主席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经费源。洛杉矶奥运会是1896年奥运会创办以来首次由民间承办的运动会,既无政府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加之美国法律还禁止发行**,一切资金就都得自行筹措。尤伯罗思领导这个委员会白手起家,广开财源,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与企业集团订立资助协议;出售电视广播权和比赛门票;压缩各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不修建体育场馆;不新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等。尤伯罗思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组委会的工作井井有条,一切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