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甲外援制度和中超外援制度
2.西班牙哪只甲级队不招外援?
3.为什么亚外都选择韩国球员?除了便宜,还有这几点
4.新加坡足球联赛外援人数
5.意甲`德甲`西甲`英超的外援限制
西甲外援制度和中超外援制度
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我尽力简单说。
先说中超,中超每支球队可以引进5名外援,其中至少有1名亚洲外援(亚洲足联成员国的球员,包括澳大利亚),就是说一个球队可以买4名不受国籍限制(当然也包括亚洲)的外援和1名来自亚洲的外援。
但每场比赛最多可以允许4名外援同时上场,其中必须至少有1位亚洲外援,这就是3+1政策。换句话说每个球队有5个外援的名额,至少有1个亚洲球员,另外4个人可以是亚洲的,也可以是其它大洲的。比赛时,每个队最多可以同时派出4个外援,但至少有1个人是亚洲的。
再说西甲,每个队最多可注册3名非欧盟成员国的球员,最多可同时出场3名非欧盟球员。
来自欧洲联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体成员国的球员不算外援,西班牙与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太平洋地区的77个国家签订了协议,这77个国家虽然不是欧洲国家,但这些国家的球员都不算外援。
在西班牙定居了一定时间的非上述国家的球员,符合了申请西班牙或者其它欧盟成员国护照的条件,拿到了这些国家的第二国藉的球员也不算外援。
有不明白的你再问吧,五大联赛的外援政策各不相同。这个知识要平时积累,经常会发生变化。
西班牙哪只甲级队不招外援?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Primera división de Liga,简称 La Liga)
在中国则一般简称为“西甲”是西班牙最高等级的职业足球联赛,也是欧洲及世界最高水平的职业足球联赛之一。目前西甲有20支球队,联赛成绩最差的三队将会降级到乙级联赛,乙级联赛的前三名则晋升到甲级联赛。西甲联赛的积分规则是,双方积分相同时,首先按相互间胜负关系决定排名,胜负关系相同再看净胜球。
西甲联赛的球风注重技术与进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按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的官方积分,西甲已经多年位于积分榜的首位。西甲在球员和球迷心中有相当大的号召力,目前有许多世界最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在西甲联赛踢球,其中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球队之一,他们之间的比赛被称为西班牙“国家德比”,在中文媒体中也称为“世纪大战”。
发展历史
西班牙的足球运动也是英国人引进的。1872年前后,居住在乌埃瓦的英国人开始从事这项运动,并很快在西班牙居民中引起了兴趣。上世纪末,英国人又将足球引进巴斯克地区。于是,在西班牙各地陆续的成立了多家俱乐部,这其中就有著名的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和巴塞罗那俱乐部。1893年西班牙举行了首次正式的足球比赛,这次比赛除了一些西班牙球队外还包括一些由英国商人和海员组成的球队。1902年,该比赛正式取名为西班牙锦标赛,它是一种友谊性质的比赛。
1900年前后,大部分的足球俱乐部成立自己的小协会,即现今西班牙足协的各地区协会。从1902年起,各地区协会开始酝酿成立西班牙足球协会。1909年10月4日,在马德里俱乐部的倡议下,多家俱乐部的代表在西班牙首都成立了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并于1913年加入国际足联。
1902年以前,西班牙所有的足球比赛都是地方性的,最多也只是省级或地方上的比赛。1902年,开始举办跨地区比赛,即后来的西班牙国王杯赛。西班牙国王杯赛的参赛方式多种多样:1902-1903年是自由参加;1913-1940年由各地冠军队参加;1941年,参赛的是甲级、乙级和丙级比赛的冠军球队;1942年由各地区冠军参加;1943年由14支甲级队和乙级联赛的冠、亚军共16支队伍参加;1944年可自由报名参加;1945-1947年,由甲级和乙级各14支队伍参加;1948年和1949年由甲、乙、丙三个级别的所有球队参加;1950年只有14支甲级队和32支乙级队参加;1951和1952年由12支甲级队和乙级联赛的冠亚军参加;1953年由甲级中的12支队和乙级中的32支队参加;1954-1955年由12支甲级队和乙级联赛的两个冠军参加;1956年由14支甲级队和乙级联赛的两个冠军参加;1957年和1958年由16支甲级队参加;1959-1968年由16支甲级队和32支乙级队参加;1969年,又只有16支甲级队参加;1970年经多方磋商,终于决定由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级别的球队参加,这一决定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早在1902年西班牙国王杯赛就初具规模,虽然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于1909年10月4日就宣告成立,但直到1928年11月23日,西班牙全国联赛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由于西班牙国家足球队在1920年奥运会足球比赛中力夺银牌,大大的推动了西班牙足球运动的普及,各地足球俱乐部希望能创办一种新的比赛,这样就有更多的比赛机会,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应付日益发展的足球局面。经多方面的反复磋商,西班牙的联赛终于诞生了。但第一届西班牙甲级联赛实际上是在1929年举行的。
现在,根据联赛的规定:甲级联赛的最后三支球队降入乙级联赛,乙级联赛的前三名升入甲级联赛。
竞赛规则
西班牙甲级联赛共20支队伍参加,采取主客场制,共有38轮。胜一场得3分,平是1分,负则0分。按照得分数来确定联赛排名,如果有两支队伍分数相同,则按照以下标准来优先确定排名:1.两支队伍之间直接对决的净胜球数(即进球数减去失球数);2.如果还是相同,则按照联赛的总净胜球数;3.如果还是相同,则按照进球数多少来排序。如果有三支以上的队伍分数相同,则按照以下标准来优先确定排名:1.几支队伍之间比较直接对决的得分数,2.如果相同,则算几支队伍之间直接对决的净胜球数;2.如果还是相同,则按照联赛的总净胜球数;3.如果还是相同,则按照进球数多少来排序。
关于外籍球员的规定,欧盟球员登录是无限制的,所谓欧盟国家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英格兰、西班牙、芬兰、法国、德国、希腊、荷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北爱尔兰、葡萄牙、苏格兰、瑞典、威尔士。另外,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体(EFTA)的加盟国冰岛、列支登士敦、挪威、瑞士也和欧盟国家享受同等待遇。上述以外其余国家都属于非欧盟国家。西甲规定一支队伍只能拥有3名在籍的非欧盟外援。但由于阿根廷与西班牙当年的特殊关系,不少阿根廷球员都拥有欧盟护照,所以在西甲联赛里最多见的就是阿根廷外援。
关于转会市场开启与关闭期限:每年的7月1日至8月31日是夏季转会市场,通常大牌球星都是在夏季转会的。1月1日至1月31日是冬季转会市场,相对来说大牌球星较少。
关于黄牌停赛规定:一名选手累计四张黄牌则停赛一场。
关于升降级:西甲共20支队伍,联赛结束排名最后的三名自动降入次年的乙级联赛,而当年乙级联赛的前三名则升入次年的甲级联赛。
关于冠军杯参赛资格:当年最后排名前四名的球队自动得以参加次年的欧洲冠军杯。
关于联盟杯参赛资格:当年最后排名第5、6位的球队以及夺取西班牙国王杯的球队得以进入。如果同一支队伍既获得次年的冠军杯资格,又夺得了国王杯冠军,则自动参加冠军杯,多了一个联盟杯名额则属于联赛第7名。
为什么亚外都选择韩国球员?除了便宜,还有这几点
自亚足联2009年改革亚冠联赛,推出“3+1”外援政策(3名不受国籍限制的外援+1名亚洲外援”)以来,韩国球员便成为亚洲足球转会市场的香饽饽,尤其在中超,韩国外援成为不少俱乐部的亚外标配。
虽然在2017年,因为中国足协取消亚外政策,“韩流”一度变成“寒流”,不少韩国外援在中超举步维艰。不过,一方面因为亚冠对亚外的需求,一方面因为中超投入的紧缩,韩援在中超再度兴起。不久前,泰山队就引进了队史第一位韩国外援孙准浩。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亚洲球队尤其中超俱乐部都喜欢把亚外名额给韩国人呢?
首先,在亚洲范围内韩国是一流足球强国,韩国球员的整体素质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相比于日本、伊朗和澳大利亚等亚足联麾下发达足球国家,韩国球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拿日本来说,作为亚洲顶级强国,球员基本素质并不比韩国球员差。但因为技战术打法原因,日本球员更加偏重团体配合,在个人能力尤其中超看重的单打独斗方面,除了在欧洲效力的极个别顶级球员外,的确不如韩国球员。至于身体条件方面,日本虽然也有吉田麻也、田中斗笠王这样的身体素质爆表的球员,但大部分并不会在身体对抗方面有优势。再加上众所周知的 历史 原因,引进日本外援对于一些中超俱乐部也不会是首选。
在中超,也并非没有日本外援的先例,浙江绿城和曾经的深圳红钻都引进过日本外援,但表现都只能说是平平。日本外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球队中场的流转程度,但由于缺少一击致命的能力,很难为球队带来质变,最多只是得势不得分。
中超多引进韩国球员当亚外,还与场上位置有关,大多数中超俱乐部都会把亚外位置留给中后场那个。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前场要留给个人能力更强,来自南美洲、欧洲或者非洲的外援。而在中后场,基本上也就是防守型后腰或者中后卫,韩国球员是再合适不过了。强壮的身体、优秀的体能、顽强的个人作风甚至一些防守上的小动作,不得不说韩国球员的这些特点与中超的需要是天作之合。从宋泰林到金英权再到现在的金玟哉、朴之洙,在中超混得风生水起的韩援大都是这类球员。当然,在中超也有比较成功的韩国进攻球员,比如曾效力大连实德的安贞焕和延边富德的尹比加兰以及现在效力上海申花的金信煜,但只是个例。与之形成对比的,日本一些中场球员的能力的确出色,但因为需要同样出色的队友搭配,并不契合中超的需要。
同样符合中超对中后场亚外需求的,和韩国球员形成竞争的,是澳大利亚和中亚球员,比如在泰山队有过出色发挥的澳大利亚外援麦克格文和拿到过中超冠军的艾哈迈多夫。但相比这些国家球员,因为韩国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在相互交流和融入球队方面,韩国球员又占据了先天的优势。
另外,韩国球员成为亚外先锋,还有经济层面的因素。虽然韩国K联赛运转一支很正常,但经济环境并不景气,大多数俱乐部的收入主要依靠大企业和地方政府支持,球员工资也相对比较低。一方面,不少韩国俱乐部需要靠卖球员来维持收支,另一方面,球员也乐意去亚洲其他地区比如中国、卡塔尔等追逐更高的工资。就像曾经效力广州恒大的金英权,在中国赚了个盆满钵满,合同到期后并未叶落归根,而是去日本大阪钢巴继续自己的留洋生涯。
以此相对,因为西亚联赛球员工资水平较高,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球员并不会因为经济利益而选择去别的国家踢球。像以前泰山队的外援安塔尔还是个特例,安塔尔在本国联赛出道不久便去到了德国,后来又从汉堡加盟的中超,并非直接从西亚联赛来的中超。
韩国外援来中超也是双向的选择。因为韩国球员在中超有诸多成功的先例,中超会倾向引进韩国球员,韩国球员也乐意听从前辈的意见来中超淘金。
从留洋角度来讲,韩国球员的确是中国球员的榜样。我们的球员并不需要非得去欧洲留洋,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未尝不是一个选择,李玮峰、黄博文、冯潇霆也曾有过成功的先例,走出去或许会让我们球员的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新加坡足球联赛外援人数
继越南之后,又要亚洲国家学习中国足协的U23政策了。不同的是,得到中超“文化输出”的新加坡联赛更加激进,他们要求俱乐部每场比赛必须首发三名U23球员!
昨晚,广州电视竞赛台报道了新赛季新加坡联赛的U23政策细则:
6支本土球队必须注册不少于6名U23球员;
每场比赛必须首发3名U23球员,如上半场被换,则上场球员也需要是U23球员;
每队外援注册人数由3人减至2人;
新泻天鹅(日本球队)B队参加新加坡联赛,须注册50%的U23球员和50%的U21球员;
幼狮队(绝大部分为新加坡U23国家队成员)最多可注册33名球员,其他队最多注册25人。
新加坡联赛每次要首发三名U23球员,上半场换人还必须用U23球员换,这新政堪称中超U23政策的“加强版”!
意甲`德甲`西甲`英超的外援限制
欧洲五大联赛对于外援和本土球员的规定:
英超联赛:无外援限制但要求劳工证 本土球员至少8人
英超联赛对外援(非欧盟球员)并没有限制,但要求这些外援必须要持有劳工证,并且最多只能同时上场3名外援。劳工证要求非欧盟球员在过去1年内参加国家队至少75%场次的国际A级比赛,此外该国的国际足联排名要在前64位,但也不排除通过特别申请手段来获得。此外,英足总还明文规定在每个球队注册的联赛25人名单中,必须包含8名英国本土球员(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
2.德甲联赛:外援限制4人 本土球员至少12人
德甲联赛明确规定,每个俱乐部有4个外援名额,但是每场比赛最多只能上场3人。此外,还强制要求每个俱乐部的一线队至少有12名本土球员(该方案从2006年开始实施,最初规定至少4人,每年递增2人,达到12人即可)。
3.西甲联赛:外援限制3人
西甲联赛规定每个参赛俱乐部只允许有3名外援。
4.法甲联赛:外援限制4人
法甲联赛允许每个参赛俱乐部有4名外援,同时上场的最多人数也是限制在3人。
5.意甲联赛:外援无限制 本土球员“3+3”
意甲联赛每个球队的外援数量其实是不受限制的。只是在引援上,一个夏天最多只能引进一名海外非欧盟球员(已经在意甲的外援不算在内),如果想多引进,就必须要卖掉1名外援,同时外援上场人数也限制为3人。此外意大利足协颁布了一项本土球员“3+3”政策,即要求每个俱乐部至少有3名自家青训出品的球员,以及至少3位来自意大利其他俱乐部青训培养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