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对阵亚美尼亚-马其顿vs爱沙尼亚直播

tamoadmin

1.罗马全面战争中的马其顿厉害吗?别人说是“公认的强国”

2.为什么马其顿王朝没进攻阿拉伯半岛

3.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的赛事比分

4.北约是什么组织?

罗马全面战争中的马其顿厉害吗?别人说是“公认的强国”

马其顿对阵亚美尼亚-马其顿vs爱沙尼亚直播

马其顿是很厉害的;但是前几天我发现其实希腊也是很厉害的;这里可以给你讲几点,有的兵种需要两个回合才能造出来;比如说斯巴达步兵,比如说罗马的精锐野战兵团。但是假如你改了游戏的话,就可以一回合造出来;现在我给你讲一下哪些是强国:

1.最轻松就能玩的国家:绿罗马

2.最强大的兵力组合国家:塞琉古,可惜被几个国家夹击

3.兵力强大,但是经济厉害的国家:埃及

4.兵力不均,但是也强大,地方站的好,经济还好的国家:马其顿和希腊,虽然他们经常打架

5.兵力强大,后期发展有限的国家:蓝罗马,因为要去打迦太基,可是迦太基那个地方穷还难以经营

6.兵力强大,但是经历若,站的地方不好,派系的管理能力不好的国家:本都

7.兵力若,经济若,神庙若的国家:色雷斯

8.兵力强,经济一般,神庙若的国家:红罗马

9.兵力强,防御弱,经济弱,发展前景小,后期受尽欺负的国家:法国(忘了名字了)

10.兵力强大,但是发展有限,后期战斗时兵力质量差异太大的国家:迦太基

11.其他的国家都是若得国家,什么日耳曼、西班牙、不列颠、亚美尼亚、波斯那都是若得

为什么马其顿王朝没进攻阿拉伯半岛

马其顿王朝,又名亚美尼亚王朝,是拜占庭帝国中期的一个王朝。

在867年由绰号马其顿人的巴西尔一世建立,止于狄奥多拉女皇于1056年病故(或米海尔六世于1057年被伊萨克一世·科穆宁推翻),共持续189年(或190年)。

在马其顿王朝中期,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军事复兴,但王朝后期,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

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的赛事比分

决赛圈比赛日程表1996年6月30日,星期日

决赛 捷克 1-2 德国 伦敦 - 温布利球场

1996年6月26日,星期三

半决赛 德国 1-1

(6-5 p) 英格兰 伦敦 - 温布利球场

半决赛 法国 0-0

(5-6 p) 捷克 曼彻斯特 - 老特拉夫德球场

1996年6月23日,星期日

四分之一决赛 捷克 1-0 葡萄牙 伯明翰 - 维拉公园球场

四分之一决赛 德国 2-1 克罗地亚 曼彻斯特 - 老特拉夫德球场

1996年6月22日,星期六

四分之一决赛 法国 0-0

(5-4 p) 荷兰 利物浦 - 安菲尔德球场

四分之一决赛 西班牙 0-0

(2-4 p) 英格兰 伦敦 - 温布利球场

1996年6月19日,星期三

C 组 俄罗斯 3-3 捷克 利物浦 - 安菲尔德球场

C 组 意大利 0-0 德国 曼彻斯特 - 老特拉夫德球场

D 组 克罗地亚 0-3 葡萄牙 诺丁汉 - 城市球场

D 组 土耳其 0-3 丹麦 谢菲尔德 - 希尔斯博拉夫球场

1996年6月18日,星期二

A 组 苏格兰 1-0 瑞士 伯明翰 - 维拉公园球场

A 组 荷兰 1-4 英格兰 伦敦 - 温布利球场

B 组 法国 3-1 保加利亚 纽卡斯尔 - 圣詹姆斯公园球场

B 组 罗马尼亚 1-2 西班牙 利兹 - 艾兰德路球场

1996年6月16日,星期日

D 组 克罗地亚 3-0 丹麦 谢菲尔德 - 希尔斯博拉夫球场

C 组 俄罗斯 0-3 德国 曼彻斯特 - 老特拉夫德球场

1996年6月15日,星期六

B 组 法国 1-1 西班牙 利兹 - 艾兰德路球场

A 组 苏格兰 0-2 英格兰 伦敦 - 温布利球场

1996年6月14日,星期五

C 组 捷克 2-1 意大利 利物浦 - 安菲尔德球场

D 组 葡萄牙 1-0 土耳其 诺丁汉 - 城市球场

1996年6月13日,星期四

A 组 瑞士 0-2 荷兰 伯明翰 - 维拉公园球场

B 组 保加利亚 1-0 罗马尼亚 纽卡斯尔 - 圣詹姆斯公园球场

1996年6月11日,星期二

D 组 土耳其 0-1 克罗地亚 诺丁汉 - 城市球场

C 组 意大利 2-1 俄罗斯 利物浦 - 安菲尔德球场

1996年6月10日,星期一

B 组 罗马尼亚 0-1 法国 纽卡斯尔 - 圣詹姆斯公园球场

A 组 荷兰 0-0 苏格兰 伯明翰 - 维拉公园球场1996年6月9日,星期日

D 组 丹麦 1-1 葡萄牙 谢菲尔德 - 希尔斯博拉夫球场

C 组 德国 2-0 捷克 曼彻斯特 - 老特拉夫德球场

B 组 西班牙 1-1 保加利亚 利兹 - 艾兰德路球场

1996年6月8日,星期六

A 组 英格兰 1-1 瑞士 伦敦 - 温布利球场

(p): 比赛通过点球大战分出胜负

预选赛

1组: AZE/ FRA/ ISR/ POL/ ROU/ SVK

以色列 2-1 波兰

罗马尼亚 3-0 阿赛拜疆

斯洛伐克 0-0 法国

法国 0-0 罗马尼亚

以色列 2-2 斯洛伐克

波兰 1-0 阿赛拜疆

罗马尼亚 3-2 斯洛伐克

波兰 0-0 法国

阿赛拜疆 0-2 以色列

阿赛拜疆 0-2 法国

以色列 1-1 罗马尼亚

以色列 0-0 法国

罗马尼亚 2-1 波兰

斯洛伐克 4-1 阿赛拜疆

波兰 4-3 以色列

阿赛拜疆 1-4 罗马尼亚

法国 4-0 斯洛伐克

波兰 5-0 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 2-1 以色列

阿赛拜疆 0-1 斯洛伐克

法国 1-1 波兰

波兰 0-0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1-0 以色列

法国 10-0 阿赛拜疆

以色列 2-0 阿赛拜疆

斯洛伐克 4-1 波兰

罗马尼亚 1-3 法国

阿赛拜疆 0-0 波兰

斯洛伐克 0-2 罗马尼亚

法国 2-0 以色列

2组: ARM/ BEL/ CYP/ DEN/ ESP/ MKD

马其顿 1-1 丹麦

塞浦路斯 1-2 西班牙

比利时 2-0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 0-0 塞浦路斯

马其顿 0-2 西班牙

丹麦 3-1 比利时

塞浦路斯 2-0 亚美尼亚

比利时 1-1 马其顿

西班牙 3-0 丹麦

马其顿 3-0 塞浦路斯

比利时 1-4 西班牙

塞浦路斯 1-1 丹麦

西班牙 1-1 比利时

亚美尼亚 0-2 西班牙

丹麦 1-0 马其顿

比利时 2-0 塞浦路斯

亚美尼亚 2-2 马其顿

丹麦 4-0 塞浦路斯

马其顿 0-5 比利时

西班牙 1-0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 0-2 丹麦

马其顿 1-2 亚美尼亚

比利时 1-3 丹麦

西班牙 6-0 塞浦路斯

亚美尼亚 0-2 比利时

塞浦路斯 1-1 马其顿

丹麦 1-1 西班牙

塞浦路斯 1-1 比利时

丹麦 3-1 亚美尼亚

西班牙 3-0 马其顿

3组: HUN/ ISL/ SUI/ SWE/ TUR

匈牙利 2-2 土耳其

冰岛 0-1 瑞典

土耳其 5-0 冰岛

瑞士 4-2 瑞典

瑞典 2-0 匈牙利

瑞士 1-0 冰岛

土耳其 1-2 瑞士

土耳其 2-1 瑞典

匈牙利 2-2 瑞士

瑞士 1-2 土耳其

匈牙利 1-0 瑞典

瑞典 1-1 冰岛

冰岛 2-1 匈牙利

冰岛 0-2 瑞士

瑞典 0-0 瑞士

土耳其 2-0 匈牙利

瑞士 3-0 匈牙利

冰岛 0-0 土耳其

匈牙利 1-0 冰岛

瑞典 2-2 土耳其

4组: CRO/ EST/ ITA/ LTU/ SLO/ UKR

爱沙尼亚 0-2 克罗地亚

乌克兰 0-2 立陶宛

斯洛文尼亚 1-1 意大利

爱沙尼亚 0-2 意大利

克罗地亚 2-0 立陶宛

乌克兰 0-0 斯洛文尼亚

乌克兰 3-0 爱沙尼亚

斯洛文尼亚 1-2 立陶宛

意大利 1-2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 4-0 乌克兰

意大利 4-1 爱沙尼亚

立陶宛 0-0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 3-0 爱沙尼亚

乌克兰 0-2 意大利

爱沙尼亚 0-1 乌克兰

立陶宛 0-1 意大利

克罗地亚 2-0 斯洛文尼亚

立陶宛 2-1 斯洛文尼亚

爱沙尼亚 1-3 斯洛文尼亚

乌克兰 1-0 克罗地亚

爱沙尼亚 0-1 立陶宛

克罗地亚 7-1 爱沙尼亚

立陶宛 1-3 乌克兰

意大利 1-0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1-1 意大利

立陶宛 5-0 爱沙尼亚

斯洛文尼亚 3-2 乌克兰

意大利 3-1 乌克兰

斯洛文尼亚 1-2 克罗地亚

意大利 4-0 立陶宛

5组: BLR/ CZE/ NED/ LUX/ MLT/ NOR

捷克 6-1 马耳他

挪威 1-0 白俄罗斯

卢森堡 0-4 荷兰

白俄罗斯 2-0 卢森堡

马耳他 0-0 捷克

挪威 1-1 荷兰

白俄罗斯 0-4 挪威

荷兰 0-0 捷克

马耳他 0-1 挪威

荷兰 5-0 卢森堡

马耳他 0-1 卢森堡

捷克 4-2 白俄罗斯

卢森堡 0-2 挪威

荷兰 4-0 马耳他

白俄罗斯 1-1 马耳他

挪威 5-0 卢森堡

捷克 3-1 荷兰

白俄罗斯 1-0 荷兰

挪威 2-0 马耳他

卢森堡 1-0 捷克

挪威 1-1 捷克

卢森堡 1-0 马耳他

荷兰 1-0 白俄罗斯

捷克 2-0 挪威

白俄罗斯 0-2 捷克

马耳他 0-4 荷兰

卢森堡 0-0 白俄罗斯

马耳他 0-2 白俄罗斯

捷克 3-0 卢森堡

荷兰 3-0 挪威

6组: AUT/ IRL/ LAT/ LIE/ NIR/ POR

北爱尔兰 4-1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 0-4 奥地利

拉脱维亚 0-3 爱尔兰

北爱尔兰 1-2 葡萄牙

拉脱维亚 1-3 葡萄牙

奥地利 1-2 北爱尔兰

爱尔兰 4-0 列支敦士登

葡萄牙 1-0 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 0-1 拉脱维亚

北爱尔兰 0-4 爱尔兰

葡萄牙 8-0 列支敦士登

爱尔兰 1-1 北爱尔兰

奥地利 5-0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 0-1 北爱尔兰

奥地利 7-0 列支敦士登

爱尔兰 1-0 葡萄牙

列支敦士登 0-0 爱尔兰

葡萄牙 3-2 拉脱维亚

北爱尔兰 1-2 拉脱维亚

爱尔兰 1-3 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 0-7 葡萄牙

拉脱维亚 3-2 奥地利

葡萄牙 1-1 北爱尔兰

拉脱维亚 1-0 列支敦士登

奥地利 3-1 爱尔兰

列支敦士登 0-4 北爱尔兰

爱尔兰 2-1 拉脱维亚

奥地利 1-1 葡萄牙

北爱尔兰 5-3 奥地利

葡萄牙 3-0 爱尔兰

7组: ALB/ BUL/ GEO/ GER/ MDA/ WAL

格鲁吉亚 0-1 摩尔多瓦

威尔士 2-0 阿尔巴尼亚

摩尔多瓦 3-2 威尔士

保加利亚 2-0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 5-0 威尔士

阿尔巴尼亚 1-2 德国

保加利亚 4-1 摩尔多瓦

阿尔巴尼亚 0-1 格鲁吉亚

摩尔多瓦 0-3 德国

威尔士 0-3 保加利亚

德国 2-1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 3-0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0-2 德国

保加利亚 3-1 威尔士

格鲁吉亚 2-0 阿尔巴尼亚

摩尔多瓦 0-3 保加利亚

德国 1-1 威尔士

摩尔多瓦 2-3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3-2 德国

威尔士 0-1 格鲁吉亚

阿尔巴尼亚 1-1 保加利亚

德国 4-1 格鲁吉亚

威尔士 1-0 摩尔多瓦

保加利亚 3-0 阿尔巴尼亚

德国 6-1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2-1 保加利亚

威尔士 1-2 德国

阿尔巴尼亚 1-1 威尔士

摩尔多瓦 3-2 格鲁吉亚

德国 3-1 保加利亚

8组: FAR/ FIN/ GRE/ RUS/ SCO/ SMR

芬兰 0-2 苏格兰

法罗群岛 1-5 希腊

俄罗斯 4-0 圣马力诺

苏格兰 5-1 法罗群岛

希腊 4-0 芬兰

芬兰 5-0 法罗群岛

希腊 2-0 圣马力诺

苏格兰 1-1 俄罗斯

芬兰 4-1 圣马力诺

希腊 1-0 苏格兰

俄罗斯 0-0 苏格兰

圣马力诺 0-2 芬兰

法罗群岛 0-4 芬兰

圣马力诺 0-2 苏格兰

希腊 0-3 俄罗斯

俄罗斯 3-0 法罗群岛

法罗群岛 3-0 圣马力诺

法罗群岛 0-2 苏格兰

圣马力诺 0-7 俄罗斯

芬兰 2-1 希腊

芬兰 0-6 俄罗斯

苏格兰 1-0 希腊

法罗群岛 2-5 俄罗斯

圣马力诺 0-4 希腊

苏格兰 1-0 芬兰

圣马力诺 1-3 法罗群岛

俄罗斯 2-1 希腊

俄罗斯 3-1 芬兰

希腊 5-0 法罗群岛

苏格兰 5-0 圣马力诺

附加赛

爱尔兰 0-2 荷兰

北约是什么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约正式成立。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北约的目的是与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 北约组织链条关系应、联合进行反击。但这一条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未曾付诸实施。及至前苏联解体,华沙公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遂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历来由美国将领担任。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编辑本段]基本概览 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员国 28个(2010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冰岛 主要负责人 北大西洋理事会荣誉主席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现任秘书长拉斯穆森 ( 丹麦前首相 ), 2004年1月1 日就任。 现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圭多·文图罗尼( Guido Venturoni,意大利人)将于2002年6月卸任,由哈拉尔德·库雅特(Harald Kujat,德国人)继任。现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约瑟夫· 罗尔斯顿(Joseph Ralston,美国人),2000年5月3日就职。 下任秘书长,是在2009年4月4日,为纪念北约60周年德法峰会,由成员国一致提名的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 [1] ,8月3日,拉斯穆森到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赴任,开始他的4年任期。 其它 总部:比利时 布鲁塞尔 。 网址:h t t p : / / w w w . n a t o . i n t 出版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评论》(NATO Review),用英、法、荷、德、意、西文(双月刊),丹、希、葡、土文(季刊),冰、挪文(年刊)编辑出版。 主要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当发生语言冲突而不能做出决定时以英语为标准) [编辑本段]组织机构(1)北大西洋理事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 (North Atlantic Council), 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2)防务计划委员会 防务计划委员会 (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 由参加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法国于1966年7月1日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1995年12月起参加国防部长会议和会会议,但仍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西班牙于1982年加入北约,但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1997年12月2日,在北约秋季理事会上,西班牙因其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得到保证,宣布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冰岛因无军队不参加上述委员会),每年开会两次,负责审议北约防务政策和军事计划。1966年北约又设立专门负责核防务政策的核计划小组(Nuclear Planning Group, 法、冰未参加)。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非正式的北约"欧洲小组"。(3)国际秘书处 国际秘书处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 (4)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 (Military Committee), 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会主席由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 (5)北大西洋议会 北大西洋议会 (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 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 [编辑本段]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 北约伙伴国链条关系“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北约"和平伙伴国"目前有:乌克兰(1994.2.8)、摩尔多瓦(1994.3.16)、格鲁吉亚(1994.3.23)、阿塞拜疆(1994.5.4)、芬兰(1994.5.9)、瑞典(1994.5.9)、土库曼斯坦(1994.5.10)、哈萨克斯坦(1994.5.27)、吉尔吉斯斯坦(1994.6.2)、俄罗斯(1994.6.22)、乌兹别克斯坦(1994.7.13)、亚美尼亚(1994.10.5)、白俄罗斯(1995.1.11)、奥地利(1995.2.10)、马其顿(1995.11.15)、瑞士(1996.12.11)、爱尔兰(1999.12.1)和塔吉克斯坦(2002.2.20)。 马耳他于1995年4月26日加入该计划,1996年10月30日退出该计划。波兰、匈牙利、捷克于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 [编辑本段]北约东扩的原因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冷战时期,他的对立面是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 。 20世纪90年代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北约应该立即解体,为何北约向东扩张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继续控制欧洲。北约创建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欧洲。欧洲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野心勃勃妄想充当领导世界的角色。因此,美国军队绝对不能撤离欧洲,没有北约,美国靠什么左右欧洲?左右不了欧洲,又怎能领导世界? 第二个原因就是西欧国家不得不依靠北约,也就是依靠美国,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西欧国家早已意识到,欧洲的安全问题虽然不像过去那么严峻,但即使像波黑地区冲突,没有美国参与,欧洲自己也解决不了。俄罗斯虽然眼前没有大的威胁,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东山再起,欧洲将再度笼罩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因此,现实的道路只能是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维持并扩大北约。 第三个原因,就是德国力图巩固和扩大他在欧洲的影响。如果东欧参加北约,无疑为德国防范俄罗斯筑起一道屏障,德国也从北约前沿变为北约中心,这当然是德国求之不得的。如果东欧加入北约,将为德国的经济提供广大的市场,德国今天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法的总和,如果东欧加入北约,必将大大巩固和扩大德国在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力,使德国最终主导欧洲事务成为可能。 而北约的存在与东扩无疑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有效手段。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