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奥运会发生了什么-慕尼黑奥运会感人

tamoadmin

1.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2.如何评价**《绝杀慕尼黑》?

3.耗时50年,德国终于答应向“慕尼黑惨案”遗属赔偿,案件原委是什么?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慕尼黑奥运会发生了什么-慕尼黑奥运会感人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在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周里,人们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次大会的热烈评论: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诚然,这是当时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盛会,参加的运动员及其代表的国家,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以色列也派了一个到当年为止最大的代表团———尽管有些人身上还有在德国纳粹集中营 留下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痕,但他们对参加这届奥运会显得兴致勃勃。

运动会开始一周里,运动员的成绩骄人,人们都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然而,在这场和平盛会的背后,却有巨大的隐忧:有关决策官员为满足购买先进体育器材的巨大投资需要,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设施的开支。对于呕心沥血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西德官员来说,他们希望这次运动会能让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复了一个文明国家的形象,人们应抹去二战和时代1936年柏林奥运会所留下的阴影。西德的边防人员和重要的运输站口都普遍放松了对进出人员的检查,这给了恐怖分子一个可乘之机。

“黑九月”发起恐怖行动

1972年9月4日,以色列队没有赛事,大多数运动员在奥运村休息,晚上出去看**。**看完了,以色列选手陆续回到了奥运村。5日凌晨约4时,他们还在沉睡,奥运村外面忽然出现了8个模糊的身影,他们拎着沉重的运动包,悄然走向25A门旁边的一段栅栏。

这8个人是一个名叫“黑九月”的恐怖组织的成员。他们带着冲锋枪、手榴弹,越过栅栏,直奔既定目标———奥运村中以色列选手居住的31号建筑物。他们选择从这里进去,是因为他们先前察看过,而且知道,一些运动员在外面喝醉了,回来时常常攀越这段2米高的栅栏,保安根本不会阻拦。这8名恐怖分子穿上田径服作为伪装。拿今天的标准看,慕尼黑奥运会的安全工作实在是一个笑话:整个奥运村仅用一层薄薄的铁丝网拦住,当运动员回来晚了,他们都愿意翻越铁丝网,抄近路回家。此外,奥运村内没有摄像机、探测器,也没有路障,门口有几个保安,但居然没配武器!这些恐怖分子事前也做了周密准备: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设奥运村时当过建筑工,对奥运村了如指掌,另一人事发前一天还潜入了奥运村,详细侦察了以色列运动员居住的楼层。

他们在几个以色列人住的一号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钥匙打开门。他们的行动被屋内一名以色列运动员察觉。随后,恐怖分子与以色列运动员们展开搏斗。25分钟后,两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打,其余9人被劫为人质。

在双方搏斗中,奥运村治安当局接到过一些路人打来的电话,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搏斗时断时续,几声枪响和撕心裂肺的呼叫过后,一切又重归平静。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人,也闹不清出了什么乱子,因为在奥运村,几乎夜夜都有各种庆祝活动,经常有人放爆竹焰火,喧闹取乐。

4时55分左右,一名没带武器的西德治安警察来察看情况。他打开步话机,朝站在康那利大街31号前缠着头巾的一名恐怖分子咕哝了一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人没吱声,从公寓门后溜了。

拯救人质行动失败

凌晨5点,慕尼黑警察局长曼弗雷德-施赖伯在睡梦中被报警电话惊醒,于是慌忙组织人力处理危情。

5时10分,西德当局开始了拯救人质的行动。在双方对峙当中,“黑九月”下达了最后通牒,他们要求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监狱中的两名囚犯;最后期限为5日上午9时,过时开始。不过随后,“黑九月”分子一再修改了最后期限的时间。

9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和本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道默发表联合公告,宣布从9月5日下午起暂停全部比赛。

西德政府对“最后通牒”作出了反应,表示可以同意他们的要求,但必须就细节问题作进一步谈判。西德警方欲争取时间,为冲进31号大楼营救人质做好准备。

晚上18时35分,双方进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触。西德内政部长、慕尼黑警察总监和奥运村村长进入31号楼,亲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掷的决心,于是决定改变原定冲入大楼营救人质的计划。

警方于是答应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飞机把他们和人质转送到埃及,并决定在慕尼黑机场实施营救行动。

20时30分—21时,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机。

当“黑九月”分子走过柏油碎石铺成的停机坪时,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下令开火。两名狙击手射出两发子弹,监视直升机驾驶员的两名歹徒应声倒地。机场霎时间乱作一团。随后双方展开激战。

枪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警察在清点尸体时,有5名歹徒被击毙,西德警官1人亡,几名警察受伤。9名以色列人质则全部被恐怖分子。

9月6日,奥林匹克运动场里,一片肃穆。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奏响时,许多运动员禁不住放声痛哭。

为了悼念11名难者,11个座位被空着。幸存的以色列人在这个追悼仪式上,几乎控制不住自己。

9月7日,奥运会恢复比赛。

营救行动失败后,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纷纷指责西德警察无能,抨击西德政府“视人质生命如儿戏”。这次恐怖事件,让西德蒙受了奇耻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恐怖活动产生了危机感。

从此以后,赛事安全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恐怖袭击事件中也有5名恐怖分子被打,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而且会诱使其他恐怖组织把奥运会作为袭击目标。

另一方面,慕尼黑奥运会的血腥一幕也唤醒了主办者的安全保卫意识,使他们看到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举办奥运会举足轻重的一环。在随后的历届奥运会和其他重大赛事中,组织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资力度。

如何评价**《绝杀慕尼黑》?

《绝杀慕尼黑》是一部体育**,还原了1972年9月10号,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美国篮球队和前苏联队相遇,可以说实力相当的美国篮球队和前苏联队,打的扣人心弦。其结果是苏联队最终战胜。

这一部可比好莱坞巨制的影片其实是俄罗斯的本土创作。有人非常精确的说,这不是体育**,这是一部情感**。因为体育**追求的是更快更好更强,而情感**则是来源于人真实的感情和体验。

所以这部片子貌似是一场球赛的胜利,其实是一种在爱的慈悲与奉献底下出现奇迹的普世价值的证明。而且这部影片最感人的不是赛场的最后胜利,而是所有的球员将自己的奖金交给教练去给孩子治病。

有人谈到当代的体育**的路该往哪里走?其实体育**还不能成为一个分类。因为他的受众太专业,也太狭小了。

但是《绝杀慕尼黑》,是导出了将来体育**的方向。以燃起人性和感情为基本要点,体育精神服从与情感需要,制作体育与情感完美结合的现代大片,将各阶层的观众吸引到**院。

这才是正确的,打开体育**未来的钥匙。**是一门极其时尚化和时代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类型片不要拘泥于类型的框架,多做各种各样的深度发掘,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要,才能将体育**的市场做大做好。让体育**真正的成为一枝独秀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影片类型。也是为全球体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的阅读。

耗时50年,德国终于答应向“慕尼黑惨案”遗属赔偿,案件原委是什么?

时间发生在1972年,距今已过去50年,但这并不影响此次惨案给遇难者家属造成的影响。

案件原委:正值慕尼黑奥运会举办期间。多数国家的运动员准时到达比赛场馆,从而参加接下来的比赛。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震惊全球。

八名尚未得到邀请的人员到达运动员村,这八位人员来自巴勒斯坦。他们挟持九名来自以色列的人员,轰动全球。尽管德国警方立刻展开行动,却始终无法挽回被挟持者的生命。从此之后,遇难者家属开始长达50年的索要赔偿,这一事件持续接近50年。

尽管德国已决定向家属赔偿资金,但始终无法挽回遇难者家属失望的情绪。更何况奥运会体现全球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奥运赛场中,不存在流血和离开人世。运动员专注比赛,奥运会举办方要保持场馆安全,保障每一位运动员的正常生活。

可是慕尼黑运动会出现震惊全球的多人被挟持乃至离开人世,势必会导致大部分观众更加关注此件事情的处理结果。再加上慕尼黑运动会的举办国为德国,而遇难者属于无辜之人,更没有料想到自己在参加运动会时,遭遇意外。德国有权为失去生命的遇难者负责,保持良好的负责任态度,及时完成赔偿,降低遇难者家属的悲伤情绪。一直不同意赔偿,只会拉长时间线,遇难者家属倍感失望。

自从发生慕尼黑奥运会惨案后,多个国家在举办奥运会时,加大对运动员和现场观众以及工作人员的保护力度。避免意外,从而确保奥运会在有条不紊的举行中。反观德国在赔偿案件中的态度,遇难者家属万万无法接受承办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