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甲明星联队到欧冠能夺冠吗?
2.如何看待15-16赛季欧冠八强抽签结果
3.施拉格尔什么水平
4.中国有哪些足球运动员,曾出现在欧冠赛场上?
5.要么全力支持迪斯,要么换掉他
德甲明星联队到欧冠能夺冠吗?
以拜仁为基础,现在的拜仁就是右后卫,后腰,前锋缺人而已。即便如此也是足够的八强实力,补充一些明星至少能打进决赛,至于夺冠,要看运气。
要补强的有
04的右后卫拉菲尼亚,左后卫潘德尔,不来梅的迭戈(至少现在他还算德甲的人),狼堡的锋线双煞和米西莫维奇,霍村的奥巴西和爱德华多,以及勒沃库森的门将阿德勒。
有这个阵容,虽不敢说必夺冠,但至少参加3次至少会夺一次。
如何看待15-16赛季欧冠八强抽签结果
拜仁同样好签,遭遇本菲卡,巴萨和马竞上演西甲德比,巴黎圣日耳曼和曼城金元对决。
4月7日、4月13日
曼城VS巴黎 土豪大对决
曼城和巴黎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西亚大财团支持,最近几年在欧洲足坛迅速崛起,两大土豪的交锋可以检验一下谁砸钱砸得更有效果。
本赛季巴黎圣日耳曼在联赛中风生水起,在法甲第30轮9比0狂屠垫底球队特鲁瓦队后,提前8轮锁定法甲冠军,完成联赛四连冠。他们不仅成为法国足球历史上夺冠最快的球队,还打破了拜仁在2013-2014赛季创下的提前7轮夺冠的五大联赛纪录。此外,巴黎还在国内的联赛杯进入决赛,法国杯也进入了半决赛,在各条战线都有夺冠的可能。欧冠中,巴黎在16强战中淘汰了英超切尔西。
反观曼城,球队近来状态低迷,不仅英超夺冠基本无望,甚至连下赛季的欧冠资格都还没确保。不过,曼城此次还是取得了突破——在此前的16强战役中淘汰乌超劲旅顿涅茨克矿工,首次打进欧冠8强。
巴黎和曼城在欧冠联赛中还没有碰面过,两队在欧战也只不过交手1次,那是在2008-2009赛季欧联杯小组赛,巴黎0比0战平曼城。
皇马VS狼堡 皇马上上签
此前,西班牙媒体一度担心皇马遭遇巴萨、马竞这两个老对手,但银河战舰却抽到了最理想的签,两队历史上从未在欧战有过交锋。
狼堡是史上首次晋级欧冠八强,皇马则在本赛季欧冠8战取得7胜1平的成绩,4个主场保持全胜,打入15球且一球不失。在主客均攻破罗马球门之后,C罗本赛季在欧冠已经打入 13球,距离2013-2014赛季创造的17球欧冠纪录仅差4球。此前11次对阵德国球队,C罗共打入12球。
比起皇马,狼堡本赛季在欧冠一共才打入13球,与C罗一人的进球数相当。目前沃尔夫斯堡排名德甲第8位,近6场比赛取得3胜1平2负的成绩。能够首次跻身欧冠8强,主要因为狼堡在此前的小组赛和16强战中抽到了好签。赛季至今,狼堡37场丢掉46球,场均丢球达到1.24个。此番面对皇马强大的攻击力,狼堡晋级的机会比较渺茫。
同协会球队 此次不回避
闯入本赛季欧冠8强的球队分别是皇家马德里、马德里竞技、巴萨、拜仁慕尼黑、沃尔夫斯堡、曼城、巴黎圣日耳曼和本菲卡。按照抽签规则,本次抽签没有任何回避原则,同一协会的两支球队可以遭遇,一组对阵中首先被抽出的球队将首先踢主场。
负责此次抽签的并非老面孔因凡蒂诺,而是欧足联竞赛部主管马尔凯蒂。现场大屏幕首先播放了8支球队的晋级历程,随后抽签嘉宾赞布罗塔登场。第一支被抽出的球队是沃尔夫斯堡,德甲劲旅在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是皇家马德里。拜仁慕尼黑的对手是本菲卡。卫冕冠军巴萨的对手是马德里竞技,两队将携手上演西甲德比。巴黎圣日耳曼和曼城遭遇,两支球队将展开金元对决。值得一提的是,曼城和沃尔夫斯堡都是队史第一次晋级欧冠1/4决赛
按照赛程,两回合1/4决赛将分别在4月5日、6日及12日、13日进行。在4强产生后,将重新举行抽签仪式,两回合半决赛分别在4月26日、27日及5月3日、4日进行。本赛季的欧冠决赛将在5月28日举行,圣西罗球场届时将揭开欧冠的最后悬念。
4月6日、4月14日
巴萨VS马竞 巴萨盼复仇
巴萨和马竞在欧冠历史上仅交手过2次,马竞1胜1平保持不败。此前《每日体育报》做过统计:仅有1%的球迷希望巴萨能够抽到马竞。不过天不遂人愿,红蓝军团球迷这回失望了。从赛程上看,巴萨先主后客,处于劣势。巴萨已连续8赛季打入欧冠8强,其中7次顺利杀入半决赛,唯一例外是2013-2014赛季,马蒂诺指挥的红蓝军败给西蒙尼的马竞。本赛季,恩里克与梅西能否率队复仇成为焦点。
好的一方面是,巴萨面对马竞已经完成了6连斩。上赛季联赛主场3比1、客场1比0击败马竞,国王杯1/4决赛主场1比0、客场3比2双杀床单军团晋级。本赛季联赛两队两回合交手已经全部结束,巴萨以两个2比1的比分再次双杀马竞。梅西是巴萨队内攻破马竞球门次数最多的球员,28次和马竞交手,他共打进25粒进球,其中3次上演帽子戏法。
巴萨目前状态很好,高居西甲积分榜榜首,领先次名马竞达8分,拿下联赛冠军几如探囊取物。国王杯中,红蓝军同样昂首杀入决赛,卫冕在望。面对期待在欧冠中复仇的巴塞,马竞目前并不被外界看好。
拜仁VS本菲卡 拜仁需谨慎
在四组对决中,拜仁被公认抽到上上签。本菲卡是欧冠八强中实力最弱的球队,而拜仁的欧洲顶级进攻组合则鲜有对手。不过,在后防伤病成灾的窘境下,拜仁的命门也很明显。本赛季的欧冠之旅,拜仁小组赛5胜0平1负,位列F组第一名。1/8决赛,拜仁在常规时间内4比4战平尤文图斯,通过加时赛方才晋级。在对阵意甲霸主尤文图斯的比赛中,拜仁赢得非常艰难,后防线漏洞百出。若不是穆勒在第91分钟神奇扳平比分,将比赛拖入加时赛,德甲巨人很可能就此止步欧冠。
本菲卡本赛季欧冠之旅也并不轻松。本菲卡在小组赛中3胜1平2负,位列C组第二名。1/8决赛3比1淘汰泽尼特晋级。不可否认的是,本菲卡能够进入八强有幸运成分——在本菲卡的小组赛对手中,除了马竞有竞争力之外,加拉塔萨雷和阿斯塔纳都不是传统强队。如果拜仁不轻敌,谨慎迎战,击败本菲卡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施拉格尔什么水平
97年的施拉格尔作为中场球员,是一名非常典型的红牛系B2B中场:跑动积极、能上能下、脚下灵活、技术全面。用《足球经理》游戏里的话来形容他就是:不知疲倦的中场球员。19年夏天转会到沃尔夫斯堡的施拉格尔非常受到现任主帅格拉斯纳的重用,他的处子赛季发挥比较稳定。而本赛季,施拉格尔在适应了联赛环境后,表现越发出色,对抗不再是弱项,传球准确度明显上涨,最后一传的能力也有进步,惯用脚右脚的他左脚能力同样不俗,在比赛中经常能贡献质量颇高的重炮远射。沃尔夫斯堡本赛季表现稳定,成功晋级到了下赛季的欧冠小组赛,施拉格尔作为绝对主力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中国有哪些足球运动员,曾出现在欧冠赛场上?
目前来说有4名球员是在欧冠赛场上出现过的,这个数字是真的少的可怜,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中国球员出现在欧冠赛场上吧。
孙祥
2007年1月,孙祥从上海申花俱乐部租借到荷甲埃因霍温俱乐部,开始了旅欧生涯,并且在加盟球队的第二个月就已经在欧冠赛场上亮相,在当时的1/8决赛中,埃因霍温对阵阿森纳,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孙祥替补登场,成为了第一位出现在欧冠赛场上的中国球员,这一刻,中国球迷不知道等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这场比赛孙祥表现出色,作为当时的中国左路天才球员,司职左后卫的孙祥防守极为稳健,对手没能取得太多的机会,成功让球队以1球的优势结束首轮对战;次轮,孙祥继续获得机会,有意思的是,这次孙祥对位的是阿森纳球员罗西基,并且对其严防守,最终罗西基并没有占到太大便宜,可发挥的空间大大减少。
孙祥一共在欧冠赛场上出现过4次,是欧冠出战次数最多的中国球员。
董方卓
董方卓是中国近些年来最可惜的一颗明珠,种种原因让他无法成为世界级球星。早年在曼联效力的时候,董方卓就获得了登陆欧冠赛场的机会。2007年12月13日,欧冠小组赛中曼联对阵罗马,董方卓在比赛的第72分钟时替补鲁尼登场,完成了个人欧冠首秀,成为了中国第二位出现在欧冠赛场上的球员。
赛后欧洲媒体均对董方卓的首秀表达了认可,同时费爵爷也对董方卓的表现感到满意。最终,曼联获得了07/08赛季欧冠冠军,董方卓也成为了唯一一名获得过欧冠奖杯的中国球员。
蒿俊闵
2010年2月,蒿俊闵从天津泰达俱乐部转会到德甲沙尔克04,加盟没多久后便获得了德甲首秀的机会。同年10月,欧冠小组赛,在沙尔克04主场对阵特拉维夫工人的比赛中,蒿俊闵在第67分钟替补登场,成为了中国第三位出现在欧冠赛场上的球员。
2011年2月份,沙尔克04进入欧冠淘汰赛,在对阵瓦伦西亚的比赛中,蒿俊闵在第90分钟替补登场,成为了中国第二位在欧冠淘汰赛上登场的球员,同时也是截至目前,最后一位出现在欧冠赛场上的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
王霜
当然,在欧冠赛场上亮相的还有王霜,在加盟大巴黎女足以来,王霜一直表现不错,逐渐成为了球队的主力球员,同时,欧冠女足上,王霜也获得了登场的机会。2018年10月,大巴黎女足在欧冠上客场挑战林雪平女足,王霜获得了首发机会,并且在比赛的第80分钟打入了一记远射破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欧冠赛场上取得进球的球员。
要么全力支持迪斯,要么换掉他
对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沃尔夫斯堡来说,绿色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颜色。
不管是德甲赛场还是欧冠赛场,来自德国的这股绿色永远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狠劲”,他们是战车更像是群狼,或许是因为名字,或许是因为这只球队的性格,中国球迷更愿意将沃尔夫斯堡称之为“狼堡”。
不管是何种级别的比赛,在阿尔勒河边的大众球场永远座无虚席,11月28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从场内上空传来,沃尔夫斯堡五比三逆转不莱梅,胜利的战歌向外飘去,飘向不远处的大众汽车集团。
大众集团CEO迪斯站在窗前,望向球场那边刚刚散尽的硝烟略有所思,在电脑上敲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如何改变大众》。
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大众
站在时代激流处的迪斯很清楚,对于长时间没有成绩的“狼堡队”而言,改革比胜利更为可贵,狼堡如此,大众更是如此。
“大众汽车集团非常复杂,并且股东的利益存在部分分歧。管理层在进行内部竞争,在急剧变化的时期,规模和历史可能会成为更大的负担。”
这样的吐槽被集团CEO向社会公开,这样的“内部信”实属罕见,无论是向集团施压,还是刮骨疗毒式的先破后立,迪斯知道他必须做点怎么,说点什么,“将这艘油轮成功带入未来,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尽管今天取得了部分成功,但我的目的是要让这家巨型公司及其所有利益相关者,重新思考并争取新技能。其中很多结构都是复杂的,小组中有不同的利益和政治议程,这使得原本就已经很大的项目变得更加耗时和复杂。”
在文章里面,迪斯极其罕见地将大众集团的内部矛盾公开挑明——臃肿的架构、复杂庞大的利益集团、陈旧的思想……所有的不满在这位CEO的笔下公之于众。
就在几天前的大众集团劳工委员会成立75周年的庆祝仪式上,身为集团首席行官的迪斯,并没有被邀请参加,这很有可能成为了迪斯落笔的导火索。
2018年,当意气风发的迪斯从穆勒手中接过大众这艘巨擘的桨舵时,他一定没有想过,人生为什么这么难。
今年六月份,大众集团监事会突然宣布了一项人事变动,大众汽车品牌首席运营官拉尔夫·布兰德施泰特接替迪斯,担任大众汽车品牌CEO。迪斯丢掉了大众品牌的CEO头衔,保留住了大众集团CEO头衔。
在官方的口径中,大众表示接下来有人替迪斯分担部分职责,他就可以全身心投入集团的改革工作了。事实情况外界心知肚明,迪斯被夺权了。
迪斯执掌大众集团以来,一直被视为传统汽车界最有力的改革者,刚刚年过花甲的迪斯在汽车掌舵人的年纪中还不算太老,他想做的还有很多,他想在大众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集团中完成自己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一站。
改革才刚刚开始,“续签”成为继续使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按照德国惯例,企业通常只会在合同到期前一年,决定是否延长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合同期限。
但这一次,在工会领袖Osterloh阻断迪斯改革努力后,迪斯强行提出了延长合同的问题。这个至少要在2022年4月份召开的会议,迪斯急迫地将其挪到了今天。
在公开信发表之后,在被工会拒绝多次之后,迪斯仍然向大众董事会提出了续签申请,大众集团执行委员会于12月1日召开集体会议,讨论迪斯是否将在其现有的合同上进行延期。
答案显然是模糊的,迪斯的请求没有被确认,“执行委员不会迫于压力做出决定,他们并不着急。”会议之后,德国媒体这样陈述道。
尽管迪斯的请求没能通过,只要改革要继续,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就远未停止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大象转身”式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牺牲。
公会的力量
自他接手大众以来,大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迪斯不仅砍掉了持续亏损且投入巨大的辉腾业务,还一直推动削减成本,以帮助支付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340亿欧元投资,以及500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电池采购。
当然,削减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绕不过“裁员”,为了快速实现转型,迪斯试图比计划中削减更多的工作岗位,并提高其他方面的效率,但这也引发了劳工代表的不满。
在西方世界,几乎每一个大力削减成本提高效率的CEO,都会遇到来自工会的巨大阻碍。通用汽车的玛丽·博拉就是个例子,在美国推行的改革计划,甚至引来来了40天的大罢工。
明年,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和首席采购官即将要离职了,作为CEO的迪斯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名单,但是提名遭到了工会代表的反对,CEO改革的脚步在工会的限制下寸步难行。
一直以来,迪斯一直都想让大众集团“瘦身”,精简掉非核心的业务和品牌,甚至有过卖掉杜卡迪、布加迪等品牌的传闻。在迪斯看来这样精兵简政更利于集团向电动化、数字化转型。
要“瘦身”就会裁员,保证员工利益的工会决然不可能支撑迪斯的意见。矛盾激化下,公会对迪斯的不满慢慢上升到了个人,指责其能力不足。今年6月,大众的重磅新车ID.3在上市前遇到了软件故障的难题,不得已推迟上市,而这个机密信息却被监事会内的某些人透露给了媒体,导致外界对大众电动化和数字化能力的质疑。
迪斯愤然而起,大声疾呼,“这是犯罪!”当然,事情之后,冷静的迪斯为自己的冲动道歉且付出了代价,卸任大众品牌CEO的职务。
在大众集团的历史上,因为得罪工会被赶下台的CEO也不止一个,2002年-2006年担任集团CEO的Bernd?Pischetsrieder、2005年-2007年担任大众品牌CEO的Wolfgang?Bernhard都是这么下台的。
显然,迪斯不想重蹈覆辙。
在大众集团内部,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是第一大股东,掌握53%的投票权,下萨克森州(大众总部所在地)政府控制着20%的投票权,是第二大股东,所以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弗教授称大众集团本质上是一家“上市的国企”。
大众集团设有一个由20人组成的监事会,负责任命、监督集团管理层和批准公司重大决策,工会代表在其中不仅控制着监事会9个席位,还有权决定是否和CEO续签合同,得罪工会的结局往往只有一个。
迪斯的后半场
“要么全力支持CEO迪斯,要么就换掉他。”
这是德国媒体眼下最响亮的呼声,没人愿意看到斗争与内耗,在时代浪潮翻涌向前之时,任何的等待与停留都意味着后退,显然,大众没有时间了。
在执行委员会开会当天,大众股价出现下跌,跌幅超过1%。
大众股价下跌反映出了市场对大众集团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CEO迪斯能够顺利续约,那么外界会对大众集团的电动化和数字化战略未来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反之如果CEO迪斯前途不明朗,那么会打压大众集团的市场人气。
两个月前,大众中国刚刚宣布,大众刚刚批准了一项1500亿欧元(178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计划在未来五年斥资730亿欧元用于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研发。包括计划在2020年到2024年期间,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共同投资150亿欧元用于电动车领域,一直以来迪斯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着数字化转型。
在公开信中,迪斯也提到了自己的计划,“新大众汽车集团2025转型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核心品牌恢复盈利,推出了第一款电动、全网络化和可持续汽车ID.3。我们现在的气候目标更加宏伟,这个目标也在加快转型进程。拥有IT业务能力的新晋竞争对手,比如特斯拉,正在跟上变革步伐,制定新标准。”
但事实上,摆在迪斯面前与外界眼中的仅仅都是计划。迪斯的去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未来的走向。
在过去的这两年里,就在内部纠葛难解难分之际,外部市场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两年,特斯拉已经从“新势力”成长为真正的颠覆者,市值早已突破5000亿美元,比大众集团的五倍还要多,留给迪斯的时间真的所剩无几。
2022年底前,大众是否能在全球拥有16个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
2023年,其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计划能否如约完成。
2025年之前,大众集团是否还能为电动化布局投入330亿欧元……
这些时间节点下的答案都等待着大众回答,只不过尚且未知这个答案还能否由迪斯来填写。
文/黄云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