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奥运会的影响力没有世界杯那么宏大
2.举办奥运会的坏处
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队申办奥运会没有了热情
4.奥运会对于举办国某的负面影响?
5.对一个国家来说举办奥运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为什么奥运会的影响力没有世界杯那么宏大
就按照世界影响力来讲,世界杯是当之无愧的。(据说世界杯就相当于印钞机,而职业体坛的年薪来讲,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工资远高于奥组委的罗格)。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但因为足球是第一运动,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的地方都可以踢球(包括非洲),深受富人穷人的喜爱。
而就奥运会来说,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举办,贫穷的国家更是不可能,无论体育设施和训练规模都不可能让他们感到非常大的兴趣。
举个例子,如果非洲出一名世界性足球运动员他的影响力远要比出一名世界性乒乓球手或者游泳啊,体操啊什么的要更来的吸引人。
在很多人看来奥运会作为一个综合体育盛会其影响力肯定会超过世界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个盛会的影响力往往看其的收视率、吸金程度、覆盖范围等等,世界杯的这些指标奥运会是根本无法企及的(08奥运收视率除外)
举办奥运会的坏处
1、奥运主办城市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可能会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在奥运会闭幕以后,有一些为奥运会建设的场馆和设施,利用率会降低。
3、奥运会场馆大量的增加以后,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也是这样,会造成通货膨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队申办奥运会没有了热情
为啥没了热情,还不是因为现在办一场奥林匹克运动会变得不挣钱了么。
你知道萨马兰奇不?要不是因为萨马兰奇,奥运会这个世界性质的活动,早就没有了。
听我给你娓娓道来吧。
奥运会的历史咱就没啥说的了,但是你知道么,奥运会在1984年之前,只禁止职业运动员参加的!
你万万没想到吧!在1984年之前参加奥运会的,都是业余运动员,也只能是业余运动员,因为奥利匹克精神里面是有一条“公平”的,你让业务的和专业的比,这不就违反了公平这一原则了么?这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而且以前的奥运会是没有女子项目的,都是慢慢改革了之后才有的,要不然就没有中国女排这个传奇了。没有职业运动员参加,这还有意思了么?毕竟奥林匹克这是个最高级别的体育盛典。更是国民身体素质最好的展示舞台。要不是萨马兰奇,奥运会也就成不了专业性的了。
你要说这个和有没有热情举办奥运会没多大关系。那这个确实是,那为什么我要说萨马兰奇,因为他还干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就是将奥运会给商业化了。
他是怎么干的?他当上了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力排众议,允许企业品牌商投入资金,用于购买广告位投放广告。因为以前的奥运会,是不接受任何商业性资金投入的,也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借着奥运会这个名头做广告。改革了之后,这钱就来了,这钱就能用来进行奥运会的运作。要不然1984年的奥运会能不能开上都是两说,要是没开上,中国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了。(1984年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项目获得冠军,这个冠军是84年奥运会的首金,给许海峰颁发金牌的也是萨马兰奇)
自从可以商业资本进入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奥运会经济”,说白了,就是通过奥运会这个名头挣钱。这个钱怎么挣?
首先是申办成功了奥运会之后,城市要进行大量的场馆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这些建设就需要人,需要材料,这个就直接带动了经济,就是拉动了内需了。
再一个,在运动会举办期间,外来人员变多,消费人群增加,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那都是要吃喝拉撒的,那就得花钱。有需求这就有了市场了。又能赚它一笔!还有就是吉祥物了,每届奥运会都会有个吉祥物,就像中国举办奥运会那次,弄个“北京欢迎你”直接就是5个。你就是想买纪念品,你都不好意思买一个(这吃相,是不是有点难看了=。=)
还有奥运会举办地,一下子就被全世界知道了。只广告打的多漂亮!这个就是长期价值了。
那为什么现在都不爱举办了呢?因为现在变得不挣钱了。
为什么说不挣钱,
因为现在世界上这些大的城市来说,基础建设都是做的很好的。那些体育馆之类的设施,都是已经建立完善的。为了开奥运会再去建设一批,那么开完了之后干啥?空着啊?这不是败家么?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怎么样,大家兜里都没多少钱,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不是?奥运会对于举办国某的负面影响?
雅典奥运会开幕在即,北京奥运会在望。每当奥运期间,关于奥运经济的言论就充斥于人们的眼际耳端。由于目前关于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已经在很多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只论述奥运会对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简单而言,机会成本是指把一种资源用在某种用途上之后,由于资源的独占性,那么本来可以把这种资源用在其他用途上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也就是该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诚然,把数千亿资金用于奥运场馆的建设、北京基础设施的开发等等能够产生一定的收益,但是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西部大开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用途的话,对于整体国民经济而言所带来的回报会不会更大一些呢?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挤出效应”。这种效应是指,公共投资的增加将引起市场利率的上升,造成私人投资成本上升,因而最终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也就是说,公共投资对于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由于中央银行对于通胀有着天生的恐惧,那么货币供应量很难随着政府开支的增加而保持同步增加,因此利率的上升似乎就难以避免,最终奥运投资就会对私人投资水平产生负面冲击。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这是指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实际上,奥运会的召开将在中国的城市之间产生马太效应。无庸讳言,北京肯定是从2008年奥运会中获益最大的城市。但是北京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而言,所获得的城建投资和优惠政策已经够多了。由于政府预算有限,政府增加对北京的投资,就意味着其他城市所获得的投资将相应减少,这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是否意味着不公平呢?
在对历届奥运会的回顾中,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旦奥运会结束之后,举办城市或者举办国往往会陷入一定程度的衰退。这就是所谓奥运的“低谷效应”。
这一效应所产生的机理大概是,在奥运期间,由于投资的大幅增加,引起了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增长,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一旦奥运投资周期结束之后,投资将会发生萎缩,奥运场馆和设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闲置,旅游收入有所下降,失业人数将重新攀升,从而对奥运会举办国的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冲击。2000年奥运会后悉尼就陷入了长时间的衰退,即使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最后,笔者认为,奥运会只是一届运动会,举办奥运会的确能够展示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如果认为举办一次奥运会就能在世人面前把形象提升到空前的水准,就能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话,这就有些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了。如果我们对于奥运会不能抱一颗平常心,而是怀着过高的期望的话,恐怕奥运会之后带给我们的失落感会更深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对一个国家来说举办奥运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自从美国人23届奥运会创造了赢利的历史之后,奥运会所带给一个国家的就不仅仅是一种荣耀和世界给予的信任等等。而是意味着更大的商业机会和赢利空间的出现和存在。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刺激异国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好的机会,同时要被世界所认可必须要有一个场合和机会,而现在主办奥运会就是最好的机会和最好的得到世界认可的最有利的说明。
奥运会意味着的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释放这种经济发展的机遇的来到。
在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的经济发展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中国的,而这种注意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具体的和可见的,我们知道在奥运会的10个赞助商中有7个是来自美国的,而在其它的一些世界知名的企业和赞助商中,他们更加看好这个有着13亿认可的巨大市场的国度,这个机会是他们所求之不得的。
按照我们的绿色奥运的运作,我们将会对北京的环保投入巨资对环境保护进行改善,而作为绿色产业的需求和照这个产业的觊觎多时的国外企业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花钱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消化国外现金环保技术的极好机会。而且在用于环保的利用世界银行的过激银行的过激竞争性招标方式中采购的锅炉和附属设备中的价格将会比市场的平均价格低30%。谀壳暗耐蹲适?种校?本┰诰侔彀略嘶崞诩浣?嵊?00亿美元投入到改造中去,而其中将会有122亿美元用于环保。
其时,是我们在上届奥运会中我们的一些小企业其实已经尝到了这个甜头,其中在永康的一家生产望远镜的企业,去年5月份,他们所生产的望远镜就向澳大利亚出口了6万多架,而为了得到这种出口资格,早在一年前,他们就通过国外的出口商将200多架望远镜赠送给了澳大利亚的网球赛,从而为奥运会期间的与澳大利亚人的合作埋下了伏笔。而另外的一家生产国旗、奥运会会旗和吉祥物的企业则是海宁的一家经编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是来自浙江。
而相对来说我们的媒体媒体产业在面对国外企业公司纷纷看好的情形下,如何来把这个产业作为一个巨大的赢利市场开发,将会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和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的丰厚的经济利益,会使得国外客商蜂拥而至,按照现代的商业理念和经济规律运作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理念,而且会让我们从那些没有美元的领域发倔出巨大的市场利润来。
这对于我们今后涉足国际市场舞台就会是最具现实感的学习。
同时,也是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产生的推动力也将会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体育盛会它和体育相关产业的关系是紧密的,但是它所涉及的产业就不仅仅是和体育产业相关的产业,而是会对整体经济发展都要产生作用,而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百年一遇的机会。
我们的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位次和实力,和一些国外的知名企业相比差距巨大,如何缩小和弥补这种差距要创造和等待一个时机,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奥运会巨大的商机中我们国内的企业能够拥有多少,或是可以利用奥运会来使得企业获得成功,这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巨大市场。据到目前为止赞助中国奥运会兵团的企业主要是上海的通用汽车公司、浙江农夫山泉、李宁体育公司等几家,今后会有多少企业投身奥运会的主办,同样不会是冷清的,而这里所要达到的企业目的决
不是过去的一些企业的沽名钓誉,而是实在的经济利益和企业的世界形像。
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之后组委会将选择10家合作伙伴和10到15家赞助商,这是直接和奥运会联系的企业公司,而仅仅用于交通的北京交通基建的投资就有900亿元,这些这些数字背后所蕴藏的商业和经济利润也是相当客观的,所感叹的是我们的国内企业,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实力来得到这样的项目。但是,我们的企业在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坐视不动就会是把放到自己家门前的机会真正拱手相送了。
当然每个国家争取奥运会的举办权都有明确的目的,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他们是要告诉世界汉城已经是个相当现代化的大都会,它可以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汉城的经济发展实力和他们的成就;而在去年的悉尼,澳大利亚人则是希望人们再熟悉一次悉尼,让他们的梦想--把这个濒海的城市发展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金融中心。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我们所想到的内容很多,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它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刺激作用,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会比现在还要高,以北京为例,这个城市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保持在8%,有了奥运会的这个巨大的奥运经济的推进器,它的经济发展的势头一定会高于现在的这个速度。而对于、建筑、交通、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作为建筑产业一项,它就可以带动几十项相关的产业。
历数奥运会给一些地区和国家所带来的变化已经让人民感到奥运会的举办和举办之后的经济回报就会是一个时期的影响力,甚至会更长。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收益都会对北京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这一点不言自明,但是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不是简单的,现在我们的思考方式要有一个转变,在我们除了兴高采烈的激动和欢呼之后,我们要冷静底坐下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成功举办这是第一位的,商机的给予和利用好"奥运经济"的品牌,则是和举办一届最伟大的奥运会的宗旨一致的。而确保高质量的工程和高标准的设计,体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人蓄积的精神风采和经济发展的实力,展现给世界一个新的形像,将会与奥运会本身一样留给中国巨大的体育和文化遗产。
中国的企业我们应该深刻地分析一下如何面对奥运经济这个话题,并从现在就开始启动。
现在有种说法是一切都按上某某经济的时髦说法,而说到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实惠则是具体的和可以看见的。
有一个普遍的说法,一个品牌的知名度是和它所投入的资金成正比的,一般来说投入1亿美元,品排的知名度提高1%,而对奥运会会的赞助投入同样的1亿美元,则可以提高3%。在2000年的27届奥运会会上对奥运会会的赞助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其中美国IBM与日本三星的竞争是比较明显的。而对于一些外国公司来说在一个全新的国度,面对如此至多的潜在的消费人口,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是奥运会之外的另外一个同样激烈的竞争。对于在我们自己家门前的这些机会我们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不能让经济发展的机遇擦身而过,从我们的身边滑过或是遛走之后也不知所以然。
相信奥运会给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将会是最为直接的,同时在未来的7年中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会涌现出一批得益于奥运会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发展推动力的载体,我们满怀信心以扎实的工作去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