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亚运会各省捐款-1990年亚运会各省捐款

tamoadmin

1.以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为话题的作文

2.求“由亚运会看中国的自强和创新” 演讲稿 (高中)

3.2010广州亚运会观后感。

以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为话题的作文

1991亚运会各省捐款-1990年亚运会各省捐款

今天,我们如此骄傲;今天,我们如此兴奋;今天,我们如此荣幸!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运动盛会——亚运会!这是继2008年盛大的奥运会后的再一个盛会,仅仅是一个开幕式就已经让我们为之感叹!

准时八点,电视的屏幕就出现了亚运会开幕式的现场,到处人声鼎沸,小小的场地却处处充满了激情。这次的亚运会开幕式是以“水”为主题,展现了广州的岭南特色,展现了我们南方人的热情豪迈。先是升国旗,全场马上静了起来,各国的领导和群众纷纷站了起来,一边看着五星红旗冉升起,一边唱着国歌。唱完国歌,镜头转向了广州塔的景象,忽然,一束“花”正从塔底慢慢地绽放,又像一对对凤翅展翅飞翔!一束束绽放的烟花代表着我们将蒸蒸日上!但最令人兴奋的还是那个由188个吊威亚的和1398人控制的一个节目——“白云扬帆”,188位表演员在屏幕上表演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有跨栏、跑步、跳伞......的项目,充分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展示了我们广州的那种“勇于创新,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精神。最后,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那就是点燃圣火!一位迈着矫健的步伐在珠江上跑过来的是谁呢?原来是我们的广东农民吴国通,接着一棒传一棒,最后点燃圣火的会是谁呢?结果揭晓了,他就是我们的跳水健儿——何冲,他来到了一个大爆竹前,很茫然的看了看,我想:这爆竹有什么用啊?正当我思考着的时候,爆竹突然点燃了,周围冒着火光,“崩!”的一声,爆竹冲向了圣火盘,圣火盘点燃了!那一刻,是我们最自豪的,我要大声呼喊:“我是中国人,我是广东人,我自豪!”

这一次的开幕式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啊

求“由亚运会看中国的自强和创新” 演讲稿 (高中)

亚运会创办至今,几乎与新中国的发展同步。亚运会的兴旺壮大,伴随着中国不断强盛的历史进步。亚运会这面镜子,折射出中国体育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奋进的轨迹。 新中国从不缺少发展体育事业的热情,缺少的是展示自己的舞台。尽管曾以观摩团的身份出现在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上,但由于国际环境的原因,中国运动员直到1974年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才真正踏上亚运赛场。之后,在1982年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终于超过30年来独占8届亚运会金牌榜首位的日本,亚洲体育格局从此发生重大转变。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真正崛起的一道分水岭。

很多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北京亚运会之于北京,之于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向世界敞开胸怀,展示自己。

体育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新中国在国际大型综合体育盛会上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国家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为参加亚运会,我们奋斗了24年;为举办亚运会,我们准备了14年。”时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回忆当年,感慨万千。

举全国之力,人人参与。“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怀着自豪感和强国梦,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官方的说法是‘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其实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更期盼的是祖国的富强。”曾任北京工人体育场党委书记的张国林谈起北京亚运会,仍激动不已。

20年后,亚运盛会再次来到中国,举办地点从“心脏”北京变成了南方的经济重镇广州。

“广州无需民众捐款也足以承办一届史上规模最大的亚运会。”依靠改革开放30多年积攒起来的雄厚实力,广州人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有数据为证:1989年,中国GDP为15677亿元;2009年的广州,GDP超过9000亿元,是20年前全国GDP的60%;而广东省2009年的GDP更是达到了39081亿元,是20年前全国经济总量的两倍半。

就在广州亚运会开幕6天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中国超越德国、法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投票权国。刚刚圆满落幕的上海世博会,更为世界了解中国全面实力和巨大潜力提供了广阔舞台;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预言:“已经开始腾飞的中国经济……到2010年,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就世界GDP排名来看,这已成真。

今晚的开幕式入场式中,在旗手金紫薇的引领下,本届亚运会规模最大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会场。

在北京奥运会赛艇项目女子四人双桨比赛中,金紫薇和队友一起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29枚金牌。这是中国赛艇乃至亚洲赛艇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取的第一枚金牌。

北京奥运会,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大国的辉煌时刻,也由此开启了中国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

今天,金牌已不再是中国人的强心剂;体育逐渐开始回归其本质: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

从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到广州亚运会,中国体育赛事的组织者思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不再单纯地把运动会作为承载金牌角逐的舞台,而是借助运动会的契机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神州大地掀起前所未有的健身热潮,全民参与体育、共享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

广州亚运会“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主题的重要体现,就是要向民众倡导一种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广州亚运会将是一场大众的节日。体育最大的魅力,是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使公众从中得到健康快乐。我相信这届亚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将有很大不同。那个时候我们非常需要金牌第一来证明自己,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单纯需要用奖牌来证明了。”广州亚组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的一席话,意味深长。

2010广州亚运会观后感。

刚刚在家里阳台看完亚运会开幕式。

我们把电视机扭向阳台方向,坐在阳台边看电视边看现场--我们的视野几乎覆盖整个六百多米高的电视塔“小蛮腰”和四百多米高的现代写字楼西塔,还放眼好几公里长激光四射色彩斑斓的风情珠江两岸,如梦如幻的都市风景尽收眼底。

在阳台上我们不经意地发现,我们总是比全亚洲的电视观众早几秒钟看到现场怒放的烟花,这下切实体会到了先睹为快的感觉,我越发感叹我家阳台的景观、我家的风水有多么的好!每次从电视上得知准备放烟花的时候我就赶紧提前打开录像机录像,把美景和家人的欢笑声保留起来。

电视里的开幕式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北京奥运会还深刻,也许因为我是广州人,也许广州亚运会确实有她哪种不可复制的特点,还有堪称世界水平的创意。

水滴、水雾、水花、水浪,水上舞蹈、水上音乐、水上烟火、珠江巡游,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水舞台、水元素、水文化应该就是本届亚运会突出的亮点和特点吧。

岭南文化也很浓郁、突出。广东童谣《落雨大》的出现让我们感到精神一振,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看来我们真成了地道的老广了。圣火点燃的方式出乎意料,居然是用炮仗来点燃的,很简单、很传统,回味一下马上又觉得很温馨、很人性化,这其实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特点,和谐、很有人情味,广州人应该能够切实感受到亚运会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房变靓了,还有不断新增的地铁、城市BRT、APM等等各种城市交通系统。

9点钟左右全体市民把房间里的绿色花卉放到阳台、露台、窗台、天面上,这个全民参与的1分钟城市绿色行为艺术很有创意,很有意义,广大市民不但是亚运开幕式的观众,同时还是亚运节目的参与者,我相信很多人会难以忘记的。

在技术创意上,最大的亮点无疑就是那四块巨型的风帆立面舞台了,我从来未曾见过这种立面舞台,前段时间我去过3次现场,都没想到演员会在竖起来的屏幕上面表演,今晚可真是大开眼界了,看着屏幕下面的演员拉着钢丝绳,真担心万一脱手屏幕上面的演员会怎么样,这恐怕是世界首创、是最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吧。

最能体现广州人文精神的就是圣水盆到圣火盆的转化了。45位少女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圣水”缓缓注入圣水盆,圣水被吸收后,圣水盆缓缓升起,最后融合45个国家和地区亚运精神的“圣火”就在这里熊熊燃起,这是一种和平和谐的愿望,也巧妙地表达了广州人水火都能交融的包容胸怀。